华山

历史勾沉济南第一名山为何是华山一战一

发布时间:2017/8/26 9:25:54   点击数:

济南的自然景观以“山、泉、湖、河”闻名,其中的“山”特指千佛山,它也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但如果问起来“济南第一名山是哪座”,你怎么回答?

回答:千佛山的百分百错。

为什么?因为——

华山,才是济南第一名山。

华山以名华不注

是的,你没有听错!但是,为什么位于济南北部乡野之间的那座小山,竟然是济南第一名山?那座山就连许多老济南人也没有爬过啊。

确实,这座山已沉寂上百年,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作为军事用途而处于封闭中,虽然近20年来已解除军事管制成为了风景区,可仍然少人问津。

济南第一名山的风光不再是何原因?讨论这个问题前,先来讲讲为何华山会是济南第一名山。

如今的华山风景区

华山,又名华不(fū)注、金舆山。

华不注?这名字咋这么怪?据考证,这三个字的意思是:这座山如同一朵没有开放的花朵浮动在水面上。

那为什么又叫金舆山呢?这个名字与一场战役有关:齐晋鞌(ān)之战。

如今华山还是省级地质停公园

山上的石刻

鞌指的是鞌山,现在的济南北马鞍山。齐国和晋国在春秋时期曾在这里进行过一场战役。

要说起来,这场战役的起源是因为一名驼子,他叫郤克。

公元前年,晋景公派时任晋国中军佐的郤克到齐国参加盟会。

是驼子也是晋国将军

《史记》记载:郤克在赶往齐国都城临淄的路上,遇到鲁国使臣季孙行父、卫国使臣孙良夫,三人结队朝见齐侯顷公。齐顷公则让母亲萧同叔子躲在帷中,来观看一场笑话。次日,一场由齐顷公安排的闹剧上演:驼子郤克被驼背侍者引领;瘸子季孙行父被拐子侍者引领;独眼龙孙良夫被瞎了一只眼的侍者引领,三国使者就这样步入朝堂。众人哄堂大笑,萧同叔子在帷中也是大笑不止……

调皮的齐顷公戏弄三国使者

堂堂晋国使臣遭受如此大辱,此仇不报非君子!齐国就这样被郤克惦记上了。酝酿4年后,郤克为帅率兵讨伐齐国。

公元前年,齐晋两军在鞌山摆开战场,面对早一日列阵于此的晋军,急行军一天百里赶来的齐顷公对部下说:“灭此朝食!”咱们先把敌人消灭了再吃早饭不迟。结果轻敌的齐军大败,齐顷公坐金舆车奔逃至华山,“三周华不注”,绕着华不注转了几圈也无法摆脱追兵,此时金舆车的马匹又被树木绊住,无法行进。

齐侯三周华不注

即将束手就擒之际,同车的车右将军逄丑父换上齐顷公的锦袍,让齐顷公伴成兵士。晋军追上后,逄丑父称口渴,对齐顷公说:“为我取水来。”齐顷公下车到山下的华泉打来一瓢水。逄丑父一看齐顷公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接过瓢来又说,水太混浊,快去另寻清水来。齐顷公顿悟,借机逃遁脱险。

华泉也被后人认为是忠泉

等发现捉到的是冒牌齐顷公,晋军主帅郤克准备将逄丑父斩首。逄丑父则大喊不能杀我,原因是“臣代君赴难,之前还没有出现过,我是第一个。如果杀了我,今后谁还敢效仿我的做法呢?”郤克听了对晋军将领说:“代君赴难的臣子被杀是不吉利的。赦免他吧,可以勉励为君尽忠的人。”逄丑父于是从容得脱,返回齐国。

华山不高但攀爬不易

半山腰中的文昌阁

因为华山曾有齐侯顷公的金舆车路过,因此又得名为金舆山。

这场载入《左传》的战役,如此具有戏剧性,成就了历史上第一位代君赴难的忠臣,因此名声大噪。

那么,一首诗又是怎么回事?

这首诗是李白所作。李白不用介绍了吧?如果你连他也不知道,建议从小学开始回炉重新上学去。

山色秀美

古风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秀俊,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世路多艰险,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

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

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

终留赤玉舄(xì),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山上奇石耸立

明朝的摩崖石刻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译成白话文如下:

过去游览齐国都城时,我登上了华不注峰。山岭苍翠,高耸入云,山体如同绿色的荷花。在山上还遇见童颜白发仙人,原来是赤松子。赤松子借我一白鹿,自己驾两青龙。我欣然同往,和他含笑凌空,世上的一切化为身下倒影。

山上的文昌阁保存完好

行前亲朋好友送别,多次想一诉衷肠却每每哽咽无语。希望他们有青松般的心,历经霜雪仍保持年轻。人世间的道路多是艰险难行的,白日催老,红颜衰退。就此一别相隔千里,走后不知何时再相见。人生苦短,生死如风,瞬间就度过了。即使拥有《紫金经》,怕白了头发,也误了得道升仙的机会。

亭宇飞檐美如画

此时不禁抚手而笑,何必为他人担忧?功名利禄只能让人煎熬,哪像我这样闲步人生快乐。赤松子留下赤玉舄(古代传说中赤玉做成的鞋子),就东去蓬莱岛了。秦始皇当年不是要找赤松子吗?茫茫云海找到他,要凭借我这样的幸运才行。

山路虽经修整,难掩其峻势

李太白的一首诗,让文人骚客争相奔赴华山,一睹华山之秀美,是不是也想遇到“赤松子”、得道成仙……这也是爱幻想文人的一种愿望吧。

那么,还有一幅画是怎么回事?

这幅画现珍藏于台北博物馆,名为《鹊华秋色图》,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fǔ)所画。

赵孟頫之《鹊华秋色图》

什么?你说不知道这个人。唉!全是“贰臣”、“气节”这4个字的原因啊。

赵孟頫,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系子孙。元朝灾掉宋朝后,赵孟頫以赵宋子孙的身份在元朝做官,成了后人所称的“贰臣”,变节仕元是他人生最大污点。于是,后人“薄其人遂薄其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的赵孟頫,其自创的"赵体”,被后人称“无骨气,无气节”而少有人摹习。

穿过这个台阶门洞,那边是新景色

赵孟頫曾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所作《鹊华秋色图》描绘了齐烟九点中的鹊山、华山的秋景。画中两座山分居左右,右边是华山(头部尖形),左边是鹊山(呈半圆形)。山下是辽阔苍茫的水乡,农舍隐现,林木茂盛,树影错落,农人劳作,牛羊啮草。鹊山、华山之下,济南江南水乡的秋色跃然纸上……

山下庭园就是济南巨观华阳宫

北宋以前,华山、鹊山一带湖水浩渺,碧波万顷,人们坐船可从大明湖直通华山。每逢烟雨,在大明湖畔北望,可见鹊华二山时隐时现,烟云缭绕,此景被称为“鹊华烟雨”,是济南八景之一。

碧波万顷已是记忆中的往事

山上远望一片云雾笼泉城

北宋南渡后,伪齐的皇帝刘豫开凿小清河,引导济南的众水东流入海,鹊华二山下的湖水面积逐渐萎缩。清朝末年,华山之下的湖水完全褪去,加上农耕开垦,如花骨朵般漂浮在水面上的华山,其风景不再,盛名失去依托,因此渐被人们淡忘。

济南第一名山开始长达百年以上的沉寂。

寂静的山间小路

山,还是那座山。

景不在了,人就不来了,名就淡了。历史中,这样的故事重复过几回?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去趵突泉公园游玩的人们,会在泺源堂看到这样一幅楹联。

沉默的山间巨石

这两句诗出自赵孟頫的《咏趵突泉》。华不注与趵突泉、大明湖并列诗中,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但是,今天来看华山似乎有些担不起这个地位。

也许,现代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华山重新焕发活力,恢复当年其旧日的容颜……

赞赏

长按







































中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dlhj/134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