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说唐诗中唐的几场ldquo华山论

发布时间:2020/1/1 20:48:02   点击数:

中唐的几场“华山论剑”

一、

有一句俗话叫作“文无第一”,就是说写文章和练武功不一样,很难分出谁第一、谁第二。

然而真是这样吗?在牛人辈出的唐代,诗人们好战得很,动不动就PK、约架,搞几场巅峰对决。宋之问和沈佺期有过“彩楼之战”,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等有过“旗亭之战”,杜甫和岑参有过“大雁塔之战”,都是唐诗江湖上著名的战例。

到了公元年左右,当时江湖上的几位绝顶高手——王维、李白、杜甫,都已经先后过世了。至于更上一辈的高手,张九龄、贺知章、孟浩然,更是早已作古。打个比方,就好像武林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都已经挂掉了,大比武是不是搞不起来了?华山上是不是没法论剑了?

事实是你多虑了。新一代的高手纷纷涌现,各自开宗立派,称霸一方,又掀起了几场大的论剑。

早先盛唐的时候,诗人们虽然偶然也有一些激烈的比赛,但规模并不很大,很少有两个顶级诗人之间长年累月地拼诗。就算兴之所至拼上几首,篇幅也不会太长。

但到了中唐时期,诗战不断升级,最强的诗人们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捉对PK,韩愈战孟郊,韩愈战白居易,白居易战元稹,白居易战刘禹锡……江湖上一片火星四射。而且这个时期的拼诗动不动就是几百言、上千言,篇幅超长,数量又多,韩愈“千词敌乐天”,[1]刘禹锡和白居易斗诗五卷,[2]元稹和白居易斗诗十六卷、一千首之多,都是从来没有过的。[3]

比如韩愈和孟郊的“联句大战”,就是一场著名的大论剑。

喜欢《红楼梦》的读者对“联句”都不陌生,这种游戏一般是两人或者多人参加,每人要创作一联以上,轮番交替,谁要是本领不够强、脑子不够快,就会当场败下阵来。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薛宝钗、薛宝琴、史湘云、邢岫烟、贾探春等几个就搞过一场“芦雪庵即景联句”,一共十来个人参加。王熙凤作为半文盲,只能出第一句“一夜北风紧”,然后就只能当嘉宾旁观了。剩下几个姑娘一通乱战,你争我夺,特别是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人的比拼,一句紧似一句,杀得气都喘不上来。

韩愈和孟郊也基本上是这个玩法。这两个中唐诗坛的大腕多次联句比拼,至少拼了一十三场。[4]首先挑起战端的一般都是孟郊。

比如有一次,孟郊以《有所思》为题,向韩愈抛出四句:

相思绕我心,日夕千万重;

年光坐晼晚,春泪销颜容。

韩愈是何等功夫,当即稳稳地接住了,回了十分精彩的四句:

台镜晦旧晖,庭草滋新茸。

望夫山上石,别剑水中龙。

这一次,算是不分胜负。

事实上,这样的联句诗算是很短的了。韩愈和孟郊两个人只要一开战,往往就要拼到五十句以上,最长的还有拼到三百零六句的,长度是林黛玉等人“芦雪庵即景联句”的好几倍。

如果你的功力稍逊,也和高手一起玩联句游戏,结果会怎么样?答案是:非常惨,会被轰击得鳞甲纷飞,一败涂地。中唐有一些诗人就加入了韩愈和孟郊的战团,结果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连话都插不上。

有一个叫李翱的,也是当时一位小有名气的文学家。他鼓足勇气,参加了韩愈和孟郊的联句对战,对拼了一首《远游联句》,长达三百多句,李翱只在开头捞到了两句,随后再也插不上嘴了,后面全是韩愈和孟郊的表演。

不过,韩孟“联句大战”虽然激烈,却还远不是中唐最精彩的比拼。要说最惊心动魄的,是“白刘之战”。

二、

这一年,有一位姓刘的英雄,在江湖上崛起了。

他乃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生得仪表堂堂,双耳垂肩,两手过膝……写到这里,你大概以为我搞错了:怎么越写越像《三国演义》了?连刘备都跑出来了?

我没有昏头。这人不是刘备,而是同样大名鼎鼎的刘禹锡。你是否很熟悉这个名字?没错,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那位。

刘禹锡也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说的。此人才高八斗,尤其擅长三大诗歌独门绝技——乐府、民歌、怀古,纵横江湖,出道以来未逢敌手。

江湖上原本和他齐名的是另一位河东大侠——柳宗元,两人并称为“刘柳”。两人同一年高考,同一届上大学,都是当时学霸级别的人物。但是渐渐地,柳宗元的主要精力没用在写诗上,而跑去搞散文、搞哲学了,在诗歌上的成就也就慢慢不如刘禹锡。

连柳宗元都抵挡不住,何况别人?一时间,江湖上无人敢撄老刘的锋芒,人送外号:诗豪。

然而别忘了,这可是牛人辈出的唐朝,从来就没有人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过去的李白不行,杜甫不行,今天的刘禹锡也不行。

老刘这么牛,有人看不下去了。

不久,有一封书信,开始在江湖上流传。信不长,却写得气势磅礴,我贴一段在此: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5]

语气看着挺谦逊,说自己是不自量力,斗胆和刘禹锡比赛,但其实意思是:

“刘禹锡厉害,鄙人不怕!”

写这封信的人又是谁呢?此人也是江湖上一位传奇高手。话说他少年时曾经游历首都长安,找当时的文坛大V顾况投稿,请顾况鉴赏。

顾况看他年轻,调侃他说:“帝都的房子这么贵,你一个小孩子家,跑来当北漂,有意思么?”[6]

说着,老顾拿起少年的稿子读起来,才看了四句,便大吃一惊,对少年惊为天人。这四句诗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老顾紧紧握住了少年的手:“来吧!帝都欢迎你!”

这位大高手,叫作白居易。白居易和刘禹锡是同一年生人,都生在年,属鼠,年龄相同,功力相当,堪称敌手。

你刘禹锡不是有几大绝招吗?白居易却偏偏不怵——你擅长搞乐府,我正好有新乐府;你能写民歌,我比你更接地气,我的诗老太太都能读懂!

刘、白之战震动江湖。两人交手的方式叫作“唱和”,你发一首诗来,我必须回一首诗去,谁要接不住就算输了,卸一条胳膊。(我夸张的,未必真卸胳膊。)

首先发动进攻的是白居易。他向刘禹锡一次性“咣咣”地砸去了一捆诗,简直像是集束手榴弹。共砸了多少首呢?吓死你:一百首!

有证据吗?有的。因为刘禹锡对这一轮攻势的回应,就叫作《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

从此,中唐诗歌江湖上火星四溅,二位大侠你一首来,我一首去,难分高下。他们一共战斗了多少个回合呢?可考证的数据是:一百三十八回合![7]

战况又如何呢?应该说是十分激烈。白居易有记载:“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这些战斗,大多是隔空对战,你一首来、我一首去,打来打去总是难分高下。刘禹锡于是决定改变策略,他要诱出白居易的主力,一举全歼!

前文说了,对于刘禹锡的三大绝招:乐府、民歌、怀古,白居易前两招都不怕。刘禹锡为了一战定乾坤,决定投入自己的终极第三招:怀古诗。

这一战,就是著名的“金陵怀古会战”。

三、

这一天,金风送爽,万里无云。(我猜的,我没考证。)

当时江湖上的四大高手白居易、刘禹锡、元稹、六神磊磊……哦不对,我不在,是韦楚客,他们齐聚一堂,相约写诗论剑。[8]

主要战斗的双方是白居易和刘禹锡,相当于古龙小说里的叶孤城与西门吹雪的决战。元稹和韦楚客则有点像是掠阵的,相当于在场的陆小凤和花满楼。

他们论剑的题目是:写一首诗,缅怀五百多年前三国时代终结的故事。

很多读者都知道三国是怎么开始的——刘关张哥仨一个头磕在地上,桃园结义打天下;大家却不太清楚三国是怎么结束的——王濬水师下金陵灭东吴。

当时蜀国已经被灭掉了,北方的大将王濬统帅强大水军,顺江而下讨伐苟延残喘的吴国,直奔首都金陵。末代吴主孙皓投降,轰轰烈烈的三国时代从此结束。

这个题目,很宏大,很沧桑,看似好写,但却不容易成经典。

拿到题目,白居易、元稹、韦楚客都开始认真思索。刘禹锡却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慢饮起来。

如果你熟悉三国的故事就会知道,一旦某个武将在出阵砍人之前,先倒了杯酒喝的,就说明心里有底了,十有八九能保证打赢。文豪也是一样,没把诗想好,他是没心思喝酒耍帅的。

果然,刘禹锡饮尽此杯,饱蘸浓墨,一挥而就: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它就是唐诗中的不朽名作《西塞山怀古》。短短五十六个字,道尽了历史烽烟、光阴流转、人世沉浮、山河更替。

白居易、元稹、韦楚客都呆了,看着这首诗,他们同时感到自己遭遇了点暴击。白居易放下笔,看着刘禹锡:“你是我哥,成不?”

这传说中的一战,也成为了唐诗论剑史上的经典之战。就像一个多世纪前的“彩楼之战”,宋之问胜了沈佺期,半个多世纪前的“大雁塔之战”,杜甫胜了岑参、高适。而这一战的胜利者,是刘禹锡。

四、

白居易就这么认栽了么?当然不会。

这一年,刘禹锡又有一篇新作问世了,叫作《泰娘歌》。

所谓泰娘,不是泰国的新娘,而是一个叫泰娘的妓女。她很会弹琵琶,过去跟着主人住在繁华的洛阳,生活很优渥。后来主人死了,姑娘没了依靠,孤苦伶仃,一个人流落边地,靠演奏为生。她感慨自己的身世,时常抱着琵琶哭泣。

刘禹锡是很多情的。他遇到泰娘后,为她写下了一首个字的长诗,描绘了她的坎坷命运。

诗写得很凄美,比如:

山城少人江水碧,断雁哀猿风雨夕。

朱弦已绝为知音,云鬓未秋私自惜。

这首诗的名气很大,一时间成为当时叙事长诗的代表。后来杜牧等人的很多诗都受到了《泰娘歌》的影响。

然而,看到这首诗,作为刘禹锡一生敌手的白居易却没有出声。

转眼几年过去。到了元和十一年,一个萧瑟的秋天,在江西北部的浔阳江头。

白居易也遇到了一个流落江湖的妓女,一样的会弹琵琶,一样的身世坎坷。于是,同样多情的白居易也为她流下了眼泪,拿起了笔,准备写诗。

动笔的一刻,他心里或许已知道,《泰娘歌》今天要被完爆了。[9]

白居易写了一首个字的超级长诗——《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它成了唐诗里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千百年来,只要上过一点儿学、略识一点儿字的人,即便没有听过它的名字,也会知道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泰娘歌》呢?对不起,只能退居其后,成为陪衬。

至此,白居易和刘禹锡算是打了个平手。在“金陵怀古”一战里,刘灭掉了白,在琵琶歌女一战里,白又完爆了刘。

没有不可战胜的伟大诗人,只有不可逾越的伟大作品。这就是唐朝。

在一次次的比拼中,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慢慢老去了。

他们同一年出生,但终究不能同一年去世。先走的那个人是刘禹锡。公元年,一代诗豪刘禹锡病逝。

让我们猜猜,白居易知道消息后会说些什么?“啊哈,你个彭城鬼子,和老子掐了一辈子,你也有今天?”

不是的,白居易哭了。

已是古稀之年的他饱含着泪水,写下了一首送给刘禹锡的诗。

这首诗很好懂。让我原文一字不差地抄下来吧: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觉得这首诗还是太文言?太难懂?那我翻译一下,换成人人都懂的黄家驹的歌词吧:

前面是那方,谁伴我闯荡?

寻梦像扑火,谁共我疯狂。

沉默去迎失望,几多心中创伤。

谁愿夜探访,留在我身旁。

现在,你懂了白居易的心么?

注释

[1]①元稹《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七字排居敬,千词敌乐天。”

[2]②两人有《刘白唱和集》五卷。

[3]③赵翼《瓯北诗话》:“他人和韵,不过一二首,元、白则多至十六卷,凡一千馀篇,此又古所未有也。”

[4]④日本学者斋藤茂《文字觑天巧》中统计,韩愈、孟郊联手作了至少十三首联句诗,《韩昌黎》卷八收录了其中的十首,《孟东野集》载有另外三首,彼此不重复。

[5]⑤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

[6]⑥在唐末王定保《唐摭言》里,顾况说的是“长安百物贵”。〔唐〕张固《幽闲鼓吹》里,顾况说的则是米贵,也不是房子贵,“米方贵,居亦弗易”。今天我们对米贵没有切肤之痛了,暂且戏说为房子贵。

[7]⑦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至大和三年春已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真实数目可能更多,“其余乘兴扶醉、率然口号者,不在此数”。

[8]⑧计有功《唐诗纪事》:“长庆中,元微之、刘梦得、韦楚客同会白乐天之居,论南朝兴废之事。乐天曰:……今群公毕集,不可徒然,请各赋《金陵怀古》一篇。”

[9]⑨我姑且认为白居易是读过《泰娘歌》的。就像斋藤茂说:“正如认为杜牧是读过此诗(《泰娘歌》)的那样,白居易也很有可能读过。”

相关推荐|

1.李清照《醉花阴》

2.02:集众家大成的千古第一相

3.蒋勋说唐诗

第一集:初唐盛世(下)

欢迎







































李从悠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dlhj/180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