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地理环境 >> 华山康复丨ldquo精准康复rdq
进修感悟
医院
康复医学科
“精准康复”
01
初到华山
年,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不平凡的。疫情来袭,每个人都在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人。对于我来说更是成长的一年、收获的一年。接受使命,取消计划已久的长途旅行。承载着院领导的信任与期望,在吴毅老师、沈莉老师的帮助下。如期来到仰慕已久的医院康复医学科。图1医院总院图2医院浦东院区02
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辉煌
医院康复医学科是一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科室。早在年医院就创建了国内首批医疗体育治疗室(康复医学科的前身)。年成立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科,医院中较早建立的康复医学专科之一,同时也是国内首批招收运动医学研究生的硕士点之一。
科室先后在范振华教授、胡永善教授和吴毅教授三位主任领导下,逐步开展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领衔开展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和国家“计划”等国家级临床多中心科研项目研究,为促进我国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尤其是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治病救人是医学的根本宗旨,也是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立身之本。目前,医院浦东院区、虹桥院区、北院共设康复病床94张,静安分院设病床50张。科室年门诊量达3.6万余人次。设有颈肩腰腿痛、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和骨关节病等5个普通专病康复门诊及特需康复门诊。连续2医院康复医学专科声誉排行榜榜首。荣誉的背后是医院康复医学科几代康复人紧跟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践行“团结、奋斗、创新、奉献”科训,默默耕耘,厚积薄发的结果。03
难忘的第一周
我来自美丽的钢城—鞍山,小小的城市,舒缓的节奏。来医院的第一周我犹如在睡梦中醒来,身上的每一根神经好似正在充电,强大的电流在启动着我的大脑。繁华大都市的人潮涌动,医院环境的整洁规范,科室的流程条理清晰,工作节奏之快,无不让我心中叹服。基础薄弱的我心急如焚,第一关就是操作电脑系统、第二关、第三关……通过一周勤奋的努力与学习,我完成了第一份PPT交班,同时接管了两名患者。之后,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以往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与思维模式。在此,特别感谢医院康复医学科所有老师的倾囊相授。04
医院浦东院区87病区
谢鸿宇老师是博士毕业,年轻有为,博学多才,临床经验丰富,认真负责。同时,又不失风趣与幽默。每天跟随谢老师查房,收获颇多。针对每一位患者,谢老师都会以提问题的方式让我们深刻的记忆与理解。因为每天都要根据所提问题查找资料,所以我经常在梦里还与谢老师相见,在回答他的问题。哈哈……另外,在此感谢同期进修所有老师们的照顾与帮助。图3谢鸿宇老师带领我们查病房,与87病区医疗团队合影留念05
吴毅老师:“安医生,来读读片子”
跟随吴毅老师查房和门诊是我此次进修最大的收获。起初被问的哑口无言,大脑一片空白,心中忐忑不安。意想不到的是,吴毅老师是真正的大家风范。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的一句:“不会没关系,来我们这不就是来学习的吗?”然后,耐心的从最基础的地方详细给我们讲起。对待患者,他更是温文尔雅,经常听到患者说:“吴教授,您太好了”等等。他们的感激之情流露于言表。之后的日子,每当吴毅老师说:“安医生,来,读读片子”、“安医生,画个图”我都欣喜若狂。每次读片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历练,吴毅老师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他的谦和与鼓励,让我信心倍增,目前我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查体,独自画出脑卒中患者病灶所在的部位。初步掌握了神经系统解剖及精准定性、精准定位,为回去更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图4吴毅老师带领我们与患者合影留念,患者给予康复团队极高的评价并赠予锦旗。图5吴毅老师带领我们一起看门诊
图6吴毅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查病房-细致入微,关爱病人
图7吴毅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在东院特需门诊看门诊:声情并茂为我们讲解,让我们加深记忆
图8与吴毅老师合影留念06
知性严谨的朱玉连老师
朱玉连老师是治疗组的主管,每次交班和病例讨论,我都会被她的知性和落落大方的谈吐所折服。她对待患者细致入微是我学习的榜样,而她对进修学员的关爱更使我不胜感激。一次病例讨论,朱老师让我写一篇科普,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当科普文完成发表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的潜力,由衷地感谢朱老师给我这样锻炼的机会,让我一步步前进。图9朱玉连老师亲自指导患者治疗、与朱玉连老师合影留念
07
科室每周规律的规范化流程
1.针对出入院患者进行科室大交班及病例讨论。(吴毅老师指导阅片及总结)
2.科普、文献讲座。
3.实操培训。
4.完善的三级查房制度。(体现了康复诊疗的专业水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图10吴毅老师病例讨论讲解:病例讨论时解读影像片子与功能障碍的关系图11每周五病例讨论:全体医技人员参加
图12每周二、三晨会后文献讲座及实操图13吴毅老师教学查房:手绘解剖图,要求画出病变部位图14吴毅老师亲笔手稿图15初拿画笔今后会继续努力08
科室老师各有特长
沈莉老师负责科室进修人员管理,人未到华山,就已经感受到沈莉老师的关爱与照顾,她不分昼夜的帮我办理各种手续,精心为我安排进修流程和科室轮转。以使我能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东西。对于时间短,任务重的我来说,心中不胜感激。图16与沈莉老师合影留念吴军发老师是病区医疗组主管,每次跟着他查房都会受益良多,他对每一位患者都是那么亲切。跟着吴军发老师出门诊的时候第一次亲眼看到了肉毒毒素注射,增涨了我的学识和见识。在跟他临床学习的过程中也知道了自己解剖知识的不足之处,今后一定会加紧学习,谢谢吴军发老师的指教。
图17吴军发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查病房,进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范文可老师在康复评定方面给了我许多指导。当别人下班了,范老师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病区的走廊里,奔走于各个病房,范老师让我重新认识了评估的重要性,面对各种不同病情的患者,她在用她的笑容和专业的评估温暖着他们。
图18范文可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进行系统的康复评估刘罡老师是科里专业知识的百科全书。未到医院,就听闻刘罡老师的大名。如今,真切的感受到人如其“名”,果真是“一本会行走的书”。他好像无所不会、无所不能,怎么问也问不倒。他的思路总是那么清晰,直白的讲解能让复杂的知识深刻地留在我们的大脑,记忆犹新,有一种让人想克隆他的大脑的冲动,真心佩服。
图19刘罡老师进行讲座治疗组各位老师在物理治疗手法及物理因子治疗方面也给予了我许多指导。作为一名康复医学科医生,第一次亲手治疗患者让我深有感悟:除了要精修自己的专业领域,更要悉知手法的精髓所在,要清楚的知道每一位患者目前存在的功能问题。康复医学科是医师+治疗师+护理的组合,需要全组成员相互配合,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和家庭。图20杜亮老师在指导患者治疗图21陆佳敏老师指导患者康复治疗
图22与可爱的孙瑾老师合影留念图23杜亮老师手法操作指导,医院的精髓,认真对待每位患者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在医院康复医学科三个月的进修生活已然圆满的画上了句号。每天忙忙碌碌,却感知着生活的充实。细数这三个月来的短暂时光,我倍感珍惜。因为我知道,医院派我出来学习,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外,还包含了院领导对我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这是一次难得可贵的进修学习机会。在这段时间里,辛苦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尤其是跟随吴毅老师的专家门诊,每次都要到下午两点左右才结束,他为了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耐心地讲解每一个病例,让我亲自接诊,问病史、查体,多接触患者,使我从阅片、基础解剖、定性、定位、临床思维、工作态度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精准康复”深入我心,使我终身受益。同时,也感知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回单位后我会继续努力,把华山精神带回去,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与栽培。在此,祝福所有的老师们永远健康,心想事成。
作者简介
安娜辽宁省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医院康复医学科年12月进修学员。进修方向:神经康复。指导老师:谢鸿宇老师。
编辑|刘加鹏
版块负责人|姜从玉
审核|吴毅、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