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地理环境 >> 智慧医疗转型实践分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各位联盟的领导以及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医院在整个联盟里面算是一个小众的群体,下面我代表一个医院信息化的那点事。今天会从五方面来讲,有的方面会快速过一过。
医院信息化,医院信息化非常年轻,大概从上个世纪年开始,为什么医院医院会走上信息化那条路,因为从那年开始所有医保要结算,医院的钱就结不到了,医院信息化一开始都在收钱,不要少收当然也不要多收。到了年开始上各种各样的系统,当钱收的差不多,医生护士会说实验室的报告怎么让整个报告系统合规等,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更多是做业务系统,包括影像、实验室、病理方方面面的系统。在年的时候,因为整个信息化走了很多路,积累了很多数据,医院不管领导层还是医护层都跟我们讲,我们要一点数据很难,整个信息化是孤岛,在不同系统里,大家要交互的时候很难,所以从差不多医院开始把信息化建设重点转移到数据建设上来。
其实华山也不例外,整个华山的信息化也是在年开始转型,怎么来以数据中心推动各个业务驱动的发展,让数据来服务更多的方方面面,医院的整个运维管理、医务管理和临床。为什么这么讲?医院的现状来讲日子越来越难过,医院的监管越来越严,比如说像药品差值取消了,医院整个运营来讲是很大的挑战。医务管理一直是一个瓶颈,医院看病,医院能不能把你的病看好。医院怎么提升自己的临床科研,这是建功立业的方面。所以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也是围绕这三方面开展的。
从华山来讲跟大家差不多,也是要通过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等,特别是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我们想达到的目标是通过把各个系统进行集成之后实现敏捷医疗,刚才秘书长也介绍了病人怎么方便就医,整个诊疗过程怎么顺畅,医院管理既高效又有序安全。
我们华山通过这个建设大概把年—年的数据进行了整合,汇集了81亿条记录,前前后后有38个系统。大家可以看到有的年代稍微久远一点,有的比较新。整个是服务于这四个方面,当然这四个方面会有一些具体应用能够落地,因为所有的信息化不让用户用上用好,其实都是一句空话。这是医院临床系统的全景图,为什么只画了医疗这块,因为这是医院的灵魂和核心。医院的临床系统包括门诊、住院,住院又分成病历和医嘱,医院有这样一个经历,一定有一部分医生在大量写文书,医院非常重要的宝贵数据,不管将来做统计分析还是做科研。包括我们的医嘱,医嘱就是每天给你下的治疗方案,有检查、用药、手术。医院还特别讲了临床路径,就是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医院应该干什么,第二天应该干什么,这样既能保证整个诊疗的合规性,又能保证费用的可控性。当然还包括这两年比较热的病人随访,国内跟国外医学其实水平不差,差的是收集。国外的病人五年十年你可能很清楚他现在的状况是怎么样,但是我们现在的大量病人他回到家之后你找不到了,你不知道他五年十年之后怎么样?我们这两年做了随访系统。还有患者视图,把所有的检查结果和文书汇集在一张视图里,方便医生去看。还有很重要的护士这块。
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来讲不仅仅是临床系统,医院的文档中心。医院这个行业比较特别,一年的减少会不少于次。这里面的版本、记录怎么来统一,以前没有文档中心是在各个部门的硬盘里,一检查大家都在打,一下子指标的消耗量就上来了。当然还包括权限,什么医生可以开什么刀,用什么药有很严格的规定,如果靠人工管理很难得到实施。医院还有很多学员包括研究生、退休医生,其实大量的最基本的临床工作可能不是你的主治医生在干,更多的文书可能是在研究医生、退休医生在写。本院医生要做什么?医院人手还是非常紧张,不正国外很富余,一个主治好多助手帮助他。每个学科的热点在哪里?我们院虽然排名很靠前,可是主要来自于长三角,但是把神经外科拿出来,那就是祖国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分析来源热点对医院的科室人员规划配比就非常有意义。
再讲讲前的技术,在座的都是专家,所谓的新技术就是四个方面,从云计算来讲确实是像今天上午介绍的整个数据中心的演变。医院有了解地处市中心,能用的地就是三十几亩地,能够留给信息部门的物理空间其实非常有限,但是它的业务量又在不断增长,所以这两年我们也开始走向混合云的道理。把一些互联网服务、高性能运算迁到公有云上去做了。我们很多的科研其实是要求很高的计算能力,像我们做个性化的工作,原来靠X86在医院里运算可能要一天,现在在公有云上可能2小时就能建个模。技术发展非常快,年整个大数据云计算还是新技术,到了年就成为了成熟技术。意味着我们在做IT最终服务的时候,其实跟随技术的角度也蛮辛苦的。从整个大数据来讲,在医疗行业其实是大有可为,因为现医院体系的医疗,其实从整个健康体系来看,包括预防、病的调查、卫生管理支付体系都是需要一个详尽的数据来支撑,像现在从国家卫计委和上海卫计委来讲,更多让最基层的医疗机构要把最正确的数据传达输送给他们,就是为了制定一个正确的政策,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医疗大行业的数据革命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中。
除了这些以外,从我们本身的医疗发展来讲,疾病筛查包括诊断、治疗体系也在悄悄做了很多大数据转变。从医学行业来讲,本身也对整个数据运用水平做了详尽的分级,更多的可能现在还处在三四级,好一点的是五六级,七八级是我们的理想。
物联网,医院里物联网也是有很好的场景,但这其实是一个新晋区域,医院对病人的定位,包括医疗对器物的管理等等。再就是人工智能,一个医生要看片反复要看大概六年才能够当一个独立的医生,如果我们有AI来做,他不带个人感情很客观,但是效率很高,但是什么老师能来指导他,包括他能拿到的样本数也非常重要。
下面讲一讲我们的进程,不管哪个行业走哪条路,更多受到政策的影响,这两年整个国家对医疗信息化要求非常高,我们行业有四梁八柱,整个信息化就是八根柱子里的一根柱子,而且现在医改老是喜欢拿信息化说事。其实我们做信息化自己不觉得自己那么厉害,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所谓对你重视就是多拨一点钱给你,所谓挑战就是干不好还不如不要钱。医院竞争也还厉害,医院日子越来越难过,监管越来越严,医院的能级,不医院的学科发展、人才发展,都对医院有发展要求。
我们会把传统业务放在左上角,更多基于数据层面开发新的应用,更好地用好数据服务,让医院内部流传,更要流转到外部,包括健康管理机构、卫计委、大学做科研,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开展的方面。也是通过这两年数据的建设,我们在数据中心做了很多维度的定义,包括我们传统的病人出入院、费用,包括它的临床属性。所以医院做了数据中心还不敢通过数据中心把自己的数据传到卫计委,可能这是一个伪中心或者假的中心。
第四块讲一讲大数据使用实例的落地。首先来看看整个Wifi,因为传统的Wifi更多是给医生查房、护士做移动护理用的,这两年的Wifi非常有意思更多会给患者使用。就在上个月我们做了一个患者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dlhj/2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