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地理环境 >> 丰县华山镇中胡楼村浓郁的乡情,游子们的乡
图文:程守忠
丰县华山镇中胡楼村,辖中胡楼、前胡楼、谢集、赵安、后街、丁庄、谢新庄、凡堂屋、胡庄九个村落,鸡犬之声相闻,温馨和美,安居乐业,充满祥和之气……
丰县华山镇中胡楼村,像老家许多的聚落一样,水泥路纵横交错,连接着四面八方,村村通衢,一片祥和温暖之地。
沿街的农家楼宇,比比皆是;驾校开到了家门口,城乡差距,日益缩小。
超市就在家门口。
这里原为中胡楼小学的操场,我们的许多足迹留在这里。凝神谛听,我们做操的声音隐隐而来。村委会就设在这里。
朴素而温馨。
村卫生所,设在村委会院子里。
明媚的阳光下,老家神采奕奕。
财政奖补,加上农家自筹,脚下的路好走了!
中胡楼小学撤并后,此处改为幼儿园。
幼儿园,是村落扬帆起航的码头!
翠竹林里,开满红花,令人振奋。
呵护童年,才有大树参天,才有栋梁之才!
校园,永远的温暖圣地!
我们的教室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一张脸上笑开颜。
还记得咱们一起读书的老教室吗?墙壁、走廊还含纳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
据说,去年咱们学校里那棵粗壮的大柳树还屹立着,枝叶纷披,丝绦垂地。它倒在风雨里,再也没有站起来。
来看看吧,让我们重温往日的岁月。
咱们曾经的中胡楼小学,看着它沧桑的背影,也分外亲切。
正月未出,户纳祥瑞!
春天,毕竟来了!
老家的街道横平竖直,中规中矩。
泥巷,更接地气。
老家不老,犹如老树发新芽!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桥,大地的关节,天堑亦可变通途!
河流,大地的血脉,田野的血管,老家的翡翠!
沿河有路通东西!
老家亭亭如盖的枇杷树。
亲切,来自砖头铺成的小路,犹如岁月的年轮。
母山羊真给力,一胎生了四只山羊羔。老山羊奶不够,老人家就拿奶瓶喂养,小羊羔跪吃,真温馨。
这才是老家的本色,没有鸡鸣狗吠,多冷清啊!
小生灵粘着喂养它的人。
老人96岁了,还能拄着拐杖行走。愿老人家长命百岁!
多可爱的小羊羔啊!
在领拍人胡万国的家里,珍藏有胡氏家谱。
胡锦涛、胡耀邦之子胡德平的题词。
中华胡氏的的先祖,是舜帝,得姓始祖为胡公满。胡公满又叫妫满,是舜帝的后裔,父亲虞阏父曾做过周朝的陶正。他是周文王的女婿,武王时把他封在陈国(今河南宛丘),谥号胡公。据《史记·三代世表第一》载,舜是黄帝轩辕氏的裔孙,其世系依次为: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乔牛——瞽叟——重华(即舜)。但汉代刘耽《吕梁碑》则认为舜的祖先是虞幕,幕之后依次是穷蝉——敬康——乔牛——瞽叟——舜。
胡氏满公绣像。
胡氏丰邑始祖绣像。
胡氏家谱中,记载的胡姓历史渊源。
宋朝胡安国,字康侯,福建崇安人。初,以进士提举湖南学事等官职,著书立说,卒谥文定,胡氏以文定为堂号本此。
来丰始祖,原籍山西省临晋胡家园,洪武二年(年),随军离家,为明朝锦衣卫,随圣朝驾。洪武十六年(年),屯莅丰土,定居五营堤口,配丁氏,生子五人:仁、义、礼、智、信。仙逝后,葬于后胡楼东。
领拍人胡万国,在他家的大门下留影。
老门旧户,令人亲切、牵挂。
西出中胡楼,来到此地,亲切依旧。
岁月静好,就是人间福地。
漂亮的楼房,与老房子的一角,错落有致。
老家的卫生所。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有池塘,村落便有了灵气。
院落空寂,而思念和亲情绵长;生我养我的地方,历久弥新。
门前就是绿油油的麦田,坐在门口,就是麦田守望者。
苹果树、麦田、村落,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还是老家的最养眼怡神。
坐在竹林边,微微一笑,那就是天长地久!
威武的大桑树顶天立地,夏天结满桑葚儿,还有顽皮的孩童爬上树摘取吗?
谢新庄,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班老师的家乡。
土墙老屋,已经十分罕见了。倍感亲切!
时光匆匆,物是人非;去年,班老师辞世了。没有最后送他老人家一程,真是遗憾啊!
人生如梦,愿梦不空,心心念念,父老亲朋!
咱们村里也有国学馆。
班老师的儿子、我的师兄——班伟先生。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班老师已经年过半百,头发花白,拎着写满字的小黑板,一步一歇,去教室给我们上课……一切如在昨天啊!
凡堂屋,多么亲切而有质感的村名啊!
道路通衢,平坦如砥。
烟火人间最相亲!
家中的老妈妈,一辈子淡饭粗茶,可亲可敬,令人牵挂。
看似一幅画!
走过去,就是我的老家。
不论在天之涯、海之角,这里永远让我们牵挂。
胡庄村,是我表姐老胡姐的婆家。他们定居西安,家里的老妈妈,已经九十多岁了,耳聪目明。祝福老人家!
老人家,祝愿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母亲和儿子合影,令人动容。母亲在,家就在,我们就不孤单;不论多大年纪,我们还是孩子!
村落、老家,永远是我们的灵魂依傍地。
我们一起来到前胡楼村。
农家少闲月。
竹报平安!
楼房与过堂紧紧相依,是老家最常见的建筑模式。
春天来了!
万物复苏!
杏树,就要开花了。
阳光温热了。
土地松软了。
房屋是我们的诗行,道路是我们的琴弦。
拂去岁月的痕迹,我们还能闻出来磨面的芳香。红薯干、黄豆、玉米,还是小麦的味道?
老房子老极了,但记忆不老!
走进去,亲切油然而生。
愿我们的老人、记忆,都有瓷不旧的底蕴!
老母亲还不显老,只不过岁月的留痕多了一些。只要抖一抖身体,老旧的时日,纷纷落地,还能返老还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咱们院子里,就有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
两位老人家都八十多岁了,怎么看都不像八十多岁的模样!
老人家近照。
一条可爱的狗狗。
正月未出,年味还没有走远。
天赐百福,户纳千祥!
领拍人之一,中胡楼村支部书记胡燕翔同志在自己家的影壁墙前。
农家自有农家乐!
抗美援朝老战士胡永茂家里的威风凛凛的大公鸡!
老人已经八十六岁了,两位老人老当益壮,令人欣喜。
老人说,他所在的23军,是陈毅元帅领导的部队,所在69师长孙将军,是长征中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之一!团团长方向,3营营长孙家金。他是该部九连的通讯员,后为团部警卫员。
老人说,他们的阵地,就在上甘岭东北角的无名高地,守护战线,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彭德怀元帅曾经亲临此地,观察地形。
老英雄说出了许多丰县籍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姓名,如宋楼镇瓦房村李大楼的黄清员等人。
中胡楼村的老寿星,已经岁了。老人家,祝您健康长寿!
三星高照,人杰地灵!
中间戴帽子的,是我在宋楼中学上学时的老师——丁维祥先生。老师曾任高中校长,桃李满天下。
班伟师兄说,与老人家合影,能浸染天地的灵气、人间的喜气、岁月的生气!三气合一,就是人间、村落的瑞气!
老家,大地之子,青天垂怜!
一处聚落的积淀是丰厚的,简单地拍写不过是其中的九牛一毛。就是深挖,也不能穷其全貌,这正是村庄的魅力所在。尘封起来,没有关系,因为积淀会一直存在。
我们所要的,最终不过是心灵的平静,就是觉得这样也挺好!
愚伯的自留地施比受更为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