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推荐一代草圣张芝与华阴的渊源

发布时间:2022/3/7 16:32:11   点击数:
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华阴艺苑树旗旌,百花齐放百家鸣。书坛巨匠连芳秀,青山绿水自性灵。

后汉正士弘农张芝——淳化阁帖

弘农华阴,地灵人杰,山高水永,钟灵毓秀。名贯古今中外的书法巨匠张芝、张昶曾经生活在这里。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年),字伯英,号有道,又号北府张。东汉大书法家,年幼随父徙居于弘农华阴。弘农之说,事出有因:据《后汉书-张奂传》载“张奂镇边有功,当加封赏,而张奂‘并辞不受,而愿徙属弘农华阴’。旧制边人员不得内移,为奂因功特听,故始为弘农人也”。及至张芝,时人呼之曰“弘农张伯英”,最擅草书,誉为“草圣”。张昶,字文舒,伯英(芝)季弟。为黄门侍郎。尤善章草,书类伯英,时人谓之亚圣。极工八分,又善隶。

有关张芝的史料很少,《后汉书·张奂传》仅记长子芝最知名,及弟昶并善草书。西晋书法家卫恒(公元?--二九一年)著《四体书势》,称:“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实,亦称皆工,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韦仲将谓之草圣。韦仲将韦诞(一七九--二五二年),三国魏光禄大夫,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他认为:“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崔氏法之。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说明张芝虽以杜、崔为师,但后来居上,“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唐开元时著名书法家和评论家张怀瓘,在其名著《断书》这部中国书法史上杰出的专著中有数百字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张芝,其他历代书法家大都引用和认同韦诞、卫恒、张怀瓘、孙过庭等人的论述,张芝草圣的地位自此就赫然屹立于华夏书坛之上,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从中国书法史发展轨迹看,从甲骨文到篆成熟于秦,始出隶体,西汉隶书盛行,但已有草书,可谓篆、隶、草、行、真各体具备,但此时行竺迟缓且有波磔的隶书和字字独立带有隶意的章草都已不能满足人们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代之而兴的是书写起来快捷而流美的“今草”,社会上形成了“草书热”。张芝从民间和杜、崔那里汲取了草书的艺术精萃,创造了跨时代的大草,即有别于章草的“一笔书”,当时亦称“今草”,一时名噪天下,学者如云。张芝的“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虽合,数意兼包,若县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露”;“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精熟神妙,冠绝古今”;“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伯英即草书之祖也”。(张怀瓘《书断》语)

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中年就师承张芝,推崇张芝,自认为草书不如张芝。狂草大师怀素也自谓草书得于"二张"(张芝、张旭)。草书大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也多次提到他一生是将张芝的草书作为蓝本的,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中国书法史告诉我们,"自汉末至中唐六七百年间,在草书领域里涌现了韦诞、卫瓘、索靖、卫恒等这些传于书坛的人物,更有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四位光耀千古的大师,他们的师承都导源于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巨人--草圣张芝"(见马世晓《张芝创“一笔书”辨及"冠军帖"的审美新探》一文)这是历史的真实,也是客观的评价。

张芝获得“草圣”的殊荣绝非偶然,这同他的处世哲学和治学态度有密切关系。张芝出身名门,其父张奂为汉代名臣,“伯英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断书》)张芝“有道”而受到朝廷赏识,下诏求贤,令其作官,而他却不屑一顾,甘作布衣,这种不贪高官厚禄洁身自爱的思想境界,令人钦佩。张芝刻苦学习书艺以至如醉如痴的精神也令人叫绝。“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卫恒《四体书势》)据《沙州都督府图经》对《张芝墨池》的记载:“张芝于此学书,其池尽墨,书绝世,天下名传。因王羲之《番书论》云: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佛及也。”《敦煌古迹廿咏》中有一首《墨池咏》赞道 :“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圣草雄千古,芳名冠一时。舒笺观鸟迹,研墨染鱼缁。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张芝正是这样苦苦求索勤奋努力,才攀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其书“为世所宝,寸纸不遗”,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草圣。张芝的墨迹见《淳化阁帖》,收有五帖三十八行。张芝著有《笔心论》五篇,可惜早已失传。

张芝还是一位制造毛笔的专家。张芝书法的特点是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其书体一笔到底,连缀不断,气脉通联,好比惊蛇入草,飞鸟入林,古人谓之“一笔飞白”。张怀瓘在《书断》中这样评价张芝的“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虽合,数意兼包,若县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话自若,变态不露”;“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精熟神妙,冠绝古今。”后世的书评家都认为这个评价非常中肯。

中国书法史也告诉我们,自汉末至中唐六七百年间,在草书领域里涌现了韦诞、卫瓘、索靖、卫恒等这些传于书坛的人物,更有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四位光耀千古的大师,他们的师承都导源于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巨人草圣张芝。纵观整个书法史,历代书法家都引用和认同孙过庭等人的论述,张芝草圣的地位自此就赫然屹立于华夏书坛之上,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张芝书法作品传世有“二月八日贴”、“终年帖”、“冠军贴”等等;张昶书法作品传世有“西岳华山堂阙碑”。该碑为张昶撰文并书之。

赞曰:

渭水汤汤,太华巍巍。

人文圣地,唱我华阴。

书法艺术,繁实纷纭,

取法自然,泥土扎根。

兄弟竞秀,棠棣争芬。

草圣亚圣,姓字双馨。

附:《西岳华山堂阙碑铭》

《易》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然山莫尊于岳,泽莫盛于渎。山岳有五而华处其一,渎有四而河在其数,其灵也至矣。圣人废兴,必有其应。故岱山石立,中宗继统;太华授璧,秦胡绝绪;白鱼人舟,姬武建业;宝出水,子朝丧位。布五方则处其西,列三条则居其中。若广兽奇虫,《山经》有纪矣。是以帝皇巡狩,亲五岳而告至,观方后而考礼,故经有望秩之,典有生殖之祀,盖所以崇山川而报功也。四海一统,天子秉其礼;诸侯力政,强国摄其祭。其奉邑曰华阴也久矣,乃纪于《禹贡》而分秦、晋之境。奉鄙晋之西则曰阴晋,边秦之东则曰宁秦。邑既迁徙,礼亦如之。二国力争,以奉以祭。其城险固,基趾犹存。故老之言,未殒于民也。逮至大汉,受命克乱,不愆不忘,旧名是复,率礼不越,故祀是尊。历叶增修,虔恭又备。一祷三祀,终岁而四,以迄于今。而世宗又经集灵之宫于其下,想乔、松之畴,是游是憩。郡国方士,自远而至者,充岩塞崖。乡邑巫觋,宗祀乎其中者,盈谷溢。咸有浮飘之志,愉悦之色,必云霄之路,可升而越,(《文选沈约游沈道士馆诗》注作「而起」。)果繁昌之福,可降而致也。故殖财之宝,黄玉自出;令德之珍,卿相是毓。匪惟嵩高,降生申甫,此亦有焉。天有所兴,必先废之,故殷宗、周宣,以衰致盛。是时也,王业中缺,大化陵迟,郡县既毁,财匮礼乏,庭庙倾坏,坛场芜秽,祭祀之礼,颇有缺焉。于是镇远将军领北地太守阌乡亭侯段君讳煨宇忠明,自武威占此土,凭托河华,二灵是与。故能以昭烈之德,享上将之尊,衔命持重,屯斯寄国,讨叛柔服,威怀是示。群凶既除,郡县集宁,家给人足,户有乐生之欢,朝释西顾之虑。而怀关中之恃,虽昔萧相辅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也。遂解甲休士,阵而不战,以逸其力,修饰享庙,坛场之位,荒而后辟,礼废而复兴。又造祠堂,表以参阙,建路路之端首,观壮丽乎孔彻。然后旅祀祈请,既有常处,虽雨沾衣,而礼不废。于是邑之士女,咸曰宜之。乃建碑刊石,垂示后裔。其辞曰:於穆堂阙,堂阙昭明。经之营之,不日而成。匪奢匪俭,惟德是程。匪丰匪约,惟礼是荣。虔恭礼祀,黍稷芬馨。神具醉止,降福穰穰。

华山李澎临《石鼓文》篆书单字视频历史链接:

视频《石鼓文》单字——趩chì

视频《石鼓文》单字——除chú

视频《石鼓文》单字——逮dài

视频《石鼓文》单字——舫fǎng

视频《石鼓文》单字——华huá

视频《石鼓文》单字——害hài

视频《石鼓文》单字——则zé

视频《石鼓文》单字——源yuán

视频《石鼓文》单字——樂yuè

视频《石鼓文》单字——汗hàn

视频《石鼓文》单字——俞yú

视频《石鼓文》单字——牿gù

视频《石鼓文》单字——余yú

视频《石鼓文》单字——驭y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dlhj/238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