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出现新变化,医院内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大量治愈出院,部分床位空余。另一方面,普通型和重症患者数量增多,医院收治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将部分医院床位升级为医院床位,提高普通型以上患者收治能力。记者在上海临港医院看到,部分靠近护士站的床位已从原医院用床,相关设施设备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据悉,临港医院1.36万张床位中,有张床位将改造为医院床位。
4月23日,记者获悉,为进一步提高对普通型和有基础疾病的轻型新冠感染者的诊治能力,预防和减少重症的发生,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形势要求,上海临港医院将部分区域转型为医院,共计改造床位张。4月5日正式开舱的上海临港医院设计床位1.36万张,由江苏、浙江援沪医疗队和医院医护管理团队协作共管。医院主要承担内部统筹、诊疗规范及流程制定、信息技术支撑和装备后保管理等工作。上海临港集团作为医院的保障单位,在餐饮、住宿等方面为医疗队和患者提供全方位支持。截至目前,上海临港医院累计收治患者超名,累计出院超名。从以收治新冠轻型、无症状感染者为主的医院,转型为部分收治普通型及有基础疾病的轻型新冠感染者的医院,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医护力量的有效整合和服务管理的优化提升迫在眉睫。医院充分发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应急保障和战略储备能力,快速调配一个BLS2+移动实验室、两辆移动特检车和一辆移动手术车开赴临港;加装移动CT并完成与华山总院PACS系统的互联互通,现场拍片与后方读片相结合,实现效率最大化;完成医院床位的升级改造,配备医疗专用床及床旁监测、抢救相关设备;扩增药品目录,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随着医院大后方增派的2名检验技师、2名放射技师陆续进驻,以及所有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完毕,目前临港医院已经具备基本的检验、检查和应急抢救能力。江、浙、沪三方医疗队在保证方舱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合理调配医护力量全力保障医院建设。医院、医院、医院等20医院的呼吸、感染、重症医学、中医等科室的精兵强将已投入医院工作。医院充分发挥三地医疗资源的协同优势,成立专家组,建立会诊制度,实现一人一策、精准施治。在前期的运行中,临港医院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成熟的管理模式,这为医院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感控、医疗、护理、保障、党宣5个大组,13个小组的管理框架全面而细致,有效提升运行效率;结合临港方舱自身特点及需求而设计开发的全新信息系统,实现让数据多跑路,提高救治质量和水平;将医院骨干人员派驻到江浙各医疗队担任联络员的创新机制,保证了医疗与服务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医院始终坚持的“以患者为中心”“三热一暖”的服务理念,实现“身心同治、同愈”,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上海临港医院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内、院际间转运机制,医院临港院区、医院宝山院区、医院总院的转诊通道,形成覆盖从方舱到医院、从感染中到治愈后的全流程的生命“救治线”。点击以下名片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dlhj/2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