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地理环境 >> 长三角观察皖南四市组团出道,为何团体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奇美,天下一绝,历代的文人骚客都倾注过无数辞藻诗篇。
当下,“黄山”二字是国内最顶级的旅游和文化“IP”之一,安徽省、黄山市更是在这个“IP”上下足了功夫。据安徽日报报道,日前,安徽省政府在合肥举办“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研讨会,省长王清宪在会上提出要适应全域旅游发展新趋势,树牢黄山、宣城、池州、安庆四市协同发展的“大黄山”意识。
皖南四市组团“出道”!今后,黄山可能不单单指黄山市,也不单单指黄山风景区,而将成为皖南四市一个共同的文化标识。
黄山图源:黄山发布
“大黄山”的由来
长江、淮河将安徽大致分成皖北、皖中、皖南和皖西四大板块,其中皖南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一众名山,占据安徽旅游产业“半壁江山”。诗仙李白更是在皖南留下了生平五分之一的诗篇。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面对宣城的敬亭山,李白有感而发;站在池州九华山下,李白留下了“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这样的绝句;黄山游览时,李白又吟出了“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还留下醉石、梦笔生花等传说……可以说,步入皖南,每至一处都能感受到当年诗仙留下的意境。至今,这些诗篇仍是皖南众市城市宣传时的“最佳文案”。
虽然分属不同市级行政区域,但皖南的四市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资源,这也奠定了黄山、宣城、池州、安庆四市抱团发展的基础。而这其中,又属黄山名气最大、声量最响,“大黄山”这个IP也就应运而生了。
天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其实早在年,皖南就有了协同发展的想法。当年,黄山、池州和宣城提出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三地紧密联合,整合资源,共同营销。
年2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纲要指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生态示范区由黄山、池州和宣城三市扩展到了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共45个县(市、区)。其核心区为黄山市、池州市全境,以及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泾县和安庆市潜山市、岳西县、太湖县、桐城市,共1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万人。
今年2月,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要全力打造“大黄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打破市域界线,统筹推动“大黄山”四市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整体合力,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黄山脚下的古徽州图源:黄山发布
皖南的优势
皖南的交通基建十分完善,这是当地把绝美风光呈现给世人的基础保障。合福、杭黄、宁安等高铁实现了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主要城市群的快速通行。其中,杭黄铁路沿线串联4个世界遗产、7个5A级景区,成为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合福高铁穿行于青山秀水之间,被誉为“最美高铁线”。黄山机场、九华山机场、芜宣机场、天柱山机场等航线联通全国主要城市。
身处长三角的腹地,相比安徽省其他的地区,皖南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受到经济发达地区辐射的机会也更大,客流更大,客源也更丰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皖南和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往来更加密切。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实施《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案》。方案提出,要立足杭州、黄山两市优质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集聚优势,打造长三角自然保护修复示范带、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黄山又多了个和西湖“组团”的机会。
可以说,安徽的旅游产业半壁江山就在皖南。据安徽日报报道,皖南文旅示范区旅游生产经营单位1.7万家,其中5A级景区8家,4A级景区家,分别占安徽省的72.7%、52.6%;星级饭店家,占安徽省的51.5%;旅行社家,占安徽省的46.6%;导游名,占安徽省的43.6%。安徽省在建旅游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皖南旅游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分别占安徽省总量的55.1%和62.9%。近几年,皖南民宿如雨后春笋,已发展到多家。
将山水人文资源和交通优势结合之后,皖南的旅游业就拥有了一手好牌。这次四市组团出道,组成“大黄山”IP,就是在慢慢梳理“出牌”的顺序。
当前,旅游业抱团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像广西桂东南四市、沈阳都市圈夏季游、郑万高铁沿线城市等多个地区都在抱团发展旅游业,推广旅游资源。这其中,资源最优质、名气最大、做法相对成熟的,自然是“大黄山”IP下的皖南四市。作为安徽旅游业最重要的名片,40多年前,正是“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号召,拉开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序幕。此次,打出的“大黄山”牌,又能否撑起安徽旅游强省建设,乃至走向世界的期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