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地理环境 >> 莆田的这座村落,走出国务院高官,藏着千年
图:木痴
在翠峰如簇、层峦叠嶂的九华山麓中有一个村落——下垞村。下垞村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北面与白沙镇交界,西面和南面与常太镇接壤,东面分别与洞湖村、象峰村和溪白村交界,是西天尾镇面积最大的村庄。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是革命老区,曾走出一位国务院高官;藏着一座清幽宁静的千年古寺;还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如今,下垞村正全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1、山中小村,曾经走出国务院高官
从市区出发,驱车16公里左右就能达到下垞村的陈国柱故居。
陈国柱是莆田党组织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福建早期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他最早在莆田发展共产党员,并创建了闽中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点燃了闽中革命的熊熊烈火,后来任国务院参事直到逝世。
陈国柱故居是一座传统五间厢民居,土木结构,内部陈列展出了陈国柱和胞兄陈国桢烈士的生平事迹和有关革命文物。
馆内有很多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旧物,是年轻一代见都没见过老古董,而由兄弟俩书写的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也在这里娓娓展开。
在图片和实物的背后,是老一辈对国家的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是莆田历史上不可磨灭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一个莆田人都应该去看看。
2、千年古刹,韵味十足
苦竹寺位于下垞村苦竹山脉中段,与南面的九华山相距4.8公里,与北面的南少林寺只有2公里,海拔米。
寺院坐北朝南,群山环抱,院前寺后青松翠竹掩映,清幽宁静。寺前梯田错落有致,佛厝坑溪水潺潺,景致绝佳。
革命家陈国柱曾把苦竹寺作为革命据点,讨论形势,部署作战计划。僧人主动站岗放哨,筹集资金支持游击队。
现在新建的寺庙,大多金碧辉煌,富丽堂皇。苦竹寺却虚怀若谷,有气有节有韵味。
在正参法师的努力下,在十方信众的相助下,曾经破不堪败的苦竹寺如“枯木逢春”般焕发生机,渐露风采。
站在寺院内,兰香竹碧,古韵十足,生机勃勃。远望过去,群山景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3、甚是可惜的生态园
在下垞村水头埔水库旁有个花千谷生态园,园区内种植了各类名贵苗木、花卉近20万株,面积达多亩。
这里的种植苗木花卉种类有:樱花、桂花、月季、罗汉松、天竺桂、紫薇、洋紫荆、杜鹃、蓝花楹、黄花槐、茶花等近20多种,其中樱花、桂花各有多亩。
不论是园区种植面积、数量或品种,都曾是莆田市种植名贵苗木、花卉规模最大的园区。
曾有人想把这里打造成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的地方。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里渐渐无人管理,甚是可惜!
园区的活动区若这里能重新开发利用起来,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好友零距离接触大自然的好去处。
4、贫困村谱新篇章
此前,下垞村科教文化事业、基础设施条件、生活条件明显滞后,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全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有限,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脱贫攻坚战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下,下垞村先后投入0多万元用于道路、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亮化工程,美化人居环境。
光伏扶贫电站在加快推进精准扶贫中,下垞村通过多方争取扶持项目和资金,采取公开招标模式,由政府承担设备费用,依托村集体土地中闲置的资源用于建设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
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后,每年可以为村里带来稳定增收,实现村财“零收入”的突破,为脱贫攻坚培育了新产业。
目前,村里的贫困户安排再就业,已基本脱贫;同时村里深入开展造福工程,安排危房进行搬迁任务。
纵观下垞村,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陈国柱故居、苦竹禅寺、花千骨生态园、九华山景区等固有资源优势。
接下来,下垞村将充分利用本村自然优势,依托南少林和九华山景区,将下垞村打造成以山水林田风光、红色革命历史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村,踏上造血式产业精准扶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