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脱贫路上,攻坚ldquo华山rdq

发布时间:2021/3/19 12:35:29   点击数:

华山,以奇峰险峻冠绝天下。我所说的华山非彼华山,而是地处陕南安康市旬阳县赵湾镇境内的一个贫困村。

华山村,本来寂寂无名,但她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因一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因为她曾是一个村情复杂、矛盾突出、封闭落后的后进村,一跃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先进村,上演了一出麻雀变凤凰的传奇;可能还因为《脱贫攻坚在华山》,记录了五年来发生在这个小山村的点点滴滴,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每一位参与者、见证者魂牵梦绕、挥之不去,成为永久的记忆、感念……

△华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新貌

华山村的“穷”

华山村地处旬阳县北部。旬阳北依秦岭、南踞巴山,所在的秦巴山区,是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秦巴山区农业县的基本特征是,山高坡陡、垂直落差大,立地条件差、土地瘠薄、人均耕地少,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

但凭心而论,华山村不是最差的,最起码在赵湾镇境内条件属比较好的。距集镇仅2公里,国道公路从村口穿过,汉江最大支流旬河就在山脚下流淌,可华山村却是镇内旬河以西10个村中最后一个通水泥路的村!

时间拉回到14年前的年,时值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用三年时间建成覆盖70%行政村的通村水泥路。那时的政策是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也就是说要组织发动群众修路。看到其他村干的热火朝天,华山村“两委”也想过修路,可群众根本发动不起来!就在这几年,赵湾镇修了余公里水泥路,通了11个村,通路的村很快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一次与机遇擦肩而过,华山村落后了。

来到年的“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陕南避灾移民搬迁政策,这一次华山村负责人终于坐不住了,时任村主任熊林找到我说,想在村内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我二话没说,立即同村干部一起踏勘选址、设计建设,历时一年多,56户村民喜迁新居。也正是有了搬迁安置点,解决通村水泥路的问题再次提上了日程。我找到县交通局请求支持,和时任局长一起到村上实地踏勘线路,最终同意安排4公里的修路计划。可问题又来了,一组的群众不同意。一条深沟将华山村一分为二,旬河下游为一组,二组在上游,搬迁安置点也建在二组。村内多次协商未果后,我在一组召开全体村民代表会,那一天来了近两百名群众,在我作出三年内争取计划修建一组水泥路的承诺后,路终于开工建成了,这是全镇第一条4.5米宽的水泥路,自此华山村告别了不通水泥路的历史。△踏查设计华山村环线道路现场

不幸的是,次年的一场特大暴雨,新路水毁十分严重,暴雨冲出泥浆给安置点的2户群众造成了损失。加之落实搬迁对象时,个别干部政策把握不准,将几户原址扩建户登记上报,未能通过验收的群众没有拿到补助资金,引发矛盾冲突。时逢赵湾电站即将蓄水发电,淹没公路需改线路段主要在华山村,占地补偿争议阻工时有发生,用一个字形容当时的华山,就是“乱”:群众上访不断,涉事干部受处理,村“两委”班子士气低落,主导产业烤烟面积下滑到仅亩,有钱人朝外地搬,有能耐的外出打工,年轻人不愿回村……

、年连续两年被县、镇确定为后进村进行整顿。华山村的“穷”,穷的是志气,落后的是思想,缺的是精气神!

华山村的“变”

△发展烤烟产业富民之一:人变了

村里来了驻村工作队

年底,中央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

△驻村工作队组织群众参加股份经济合作社

旬阳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召开全县动员大会,21个镇成立21个战区,分别由县级领导挂帅任指挥长,镇党委书记任责任指挥长。所有县直部门单位包联个贫困村,并从县镇单位中抽调精兵强将,每个贫困村组建不少于5人的驻村工作队,由科级干部任队长,县直单位干部任第一书记。全县名干部和户贫困户结成了亲戚。按照以往县级领导联镇的惯例,县政协主席田丽萍任赵湾战区指挥长,并担任华山村扶贫总队长。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征求她的意见,说“华山是个复杂村,是否换一个村包联?”她坚定的说:“脱贫攻坚就是要啃硬骨头,就联华山!”从此,“我们华山”成为她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五年来,全县几乎所有的县级领导都在她的邀请下来过华山,指导过华山村的工作。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第一总指挥、县委书记梁涛,更是给华山村提出要求:“后进变先进,要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面旗帜!”

当县政协经济科技委副主任李万志和办公室文书李虚,背着行囊来到华山村时,他们没有想到,村干部和老百姓更没有想到,这一待就是五年!

用村支书熊善喜的话说“他们刚来的时侯我在想,还不是和以往搞运动一样,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待个两月就走了。”五年多个日日夜夜朝夕相处,一起摸爬滚打,现在他们俩成了无话不谈的战友,一个出差或外出学习几天,另一个就感觉少了点什么。李万志说:“现在让我回机关工作,我还不习惯呢!”

和李万志一起驻村五年的还有镇经济办的郭必宏,老郭刚到村上的时侯已经55岁了,我跟他说:“你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多带带年轻人。”谁知道现在的老郭,能里能外,用电脑、写材料样样在行。

这五年,县委坚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选人用人,工作队长李万志提拔为县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第一任第一书记李虚提拔为镇脱贫办专职副主任,第二任第一书记王诚提拔交流到外镇任纪委书记。

华山村老百姓也没想到,工作队和包户干部是来真干事、真帮忙的。那一年,贫困户唐楚凤家里的油菜熟了,儿女在外无人收割,县政协和镇机关20多名干部,周末带着干粮忙了大半天把油菜收割送到屋;两个组的环线路接通后,县镇两百多名干部自带工具栽了两千余株行道树;副镇长易义江帮老熊家把黑皮南瓜背回家……慢慢地,老百姓信了,也带着工具参与进来,水泥路上不时看到老人妇女扫路的身影。

“啥是支部+?”

年底正值村“两委”换届,有一天晚上,村支书熊善喜找到我,“陈书记,这一次换届我不当支书了,请领导考虑其他人吧。”看着壮实的像铁塔一样的男人,我说:“脱贫攻坚战斗刚打响,你是一名退伍军人,怎么能当逃兵呢?再说,过去当村干部,没政策缺资金,想干事干不成事,这次脱贫攻坚战中央号召,肯定有政策项目资金扶持,一定能干成几件老百姓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咋能不干呢?”他咬着牙说:“那就干!可你要多支持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说实话,我真能理解他的心情和处境。

年夏天,一场暴雨过后,我坐着他的摩托车看灾情,他说:“陈书记,不怕你笑话,我现在穷的连电话费都交不起了。”听了他的话,我心里五味杂陈。是啊,这几年村里的一班人都成了脱产干部,哪一个不是一早骑着车到活动室,忙到天黑才回家,谁还顾得上家里呢。一天晚上,脱贫攻坚在华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lsfz/2032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