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李亚鹏版笑傲江湖时间终为它正名

发布时间:2022/2/26 9:09:02   点击数:

孔鲤

年03月26日,这是一个在社会文化史上值得被记上一笔的日子,在那一天,四十集武侠电视剧《笑傲江湖》在央视八套首播。这在如今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在当年掀起了滔天巨浪。

因为这部剧的原著小说作者是现代通俗小说作家的顶尖人物金庸,而这部剧则是由央视牵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的。

相比于后来张纪中制片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和《鹿鼎记》等,《笑傲江湖》显得意义非凡,它的播出标志着主流文化对武侠文化的接纳以及武侠文化向主流文化的靠拢。

一、共一生水远山高

在李亚鹏版《笑傲江湖》(下称01版)播出前后,还发生了这样四件事。年,坊间传来消息,大导演李安打算将王度庐的原著小说《卧虎藏龙》搬上大银幕。年07月31日,该片在新疆天山一号开机,年上映。年该片被评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年01月,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出版了一本新书《金庸小说论稿》,在书中首次提出金庸作品的文学史地位。

年03月26日,金庸被浙江大学聘为人文学院院长。同年04月05日,金庸来到浙大讲课,下午金庸接受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专访。访谈中,金庸提及愿以一元钱向中央电视台转让其作品的改编权。

年11月01日,作家王朔在《中国青年报》上刊登文章《我看金庸》,文中说:“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年11月05日,《文汇报》刊登了金庸的回复《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两篇文章引起了文坛的大争论,作家格非与刘恒也被卷入其中,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这四件事都发生在世纪之交。

《卧虎藏龙》的艺术价值和硕果累累,意味着武侠题材不再是偏安一隅不入流的东西,而是可以被当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存在的,这一点想必给了金庸以信心,金庸在接受访谈时就说过:“我觉得《卧》片拍得很好,编导处理都很好,但原小说并不好看。所以我不是说我的小说不能改,只要改得有才气就行。中国文化不能由武侠片来代表,中国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如果由武侠片来代表,那别人还以为中国文化就是打打杀杀呢。”

很明显,金庸在积极寻求主流的认同。而主流同样报以回馈,从冯其庸、陈墨、严家炎开始,“金学”逐渐被人重视起来。

但是另一方面,以王朔为代表的一批主流小说家却表示了对金庸的不欢迎,有的如王朔直接批评,有的如格非则在表示了金庸小说带给他乐趣后又说金庸作品的写法存在问题、王朔的批评不算过分。

那年的金庸已经75岁了,他已经老了,他需要给自己的小说正名。

但是在当年,严家炎和陈墨的评点尚没有得到文学评论界的认可,社会上对金庸小说依然存在着许多批评,金庸作品还没能真正进入文学史。

这时金庸将目光投入到了影视行业。

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早已有之,在《射雕英雄传》还没写完时,由胡鹏执导的同名香港电影就已经在年被搬上荧幕了,而电视剧也早在年就有了郑少秋、汪明荃版的《书剑恩仇录》。

但香港毕竟是一个商业极其发达的地区,那些年的香港影视作品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大都带有一定的商品性,讲究快准狠,如何能引起观众喜爱就如何拍摄,也因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忠于原著的刘德华《神雕侠侣》和梁朝伟《鹿鼎记》后,武侠影视迎来了天马行空的九十年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香港武侠影视的天堂,这里有程小东的电影《笑傲江湖》、刘镇伟的电影《东成西就》和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也有张智霖版《射雕英雄传》、古天乐版《神雕侠侣》、陈小春版《鹿鼎记》、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和吕颂贤版《笑傲江湖》等。

以上这些影视作品都有各自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均属于低成本快节奏的产物,因此不得已会对原著做大量修改,其中有的修改无伤大雅(如古天乐《神雕侠侣》),有的修改则将原著精神改偏了方向(如陈小春《鹿鼎记》),这样的修改是好是坏姑且不论,但金庸自己是很不满意的:“香港导演把我的小说胡言乱改,我非常生气,他们还经常加内容进去。要加进去,为什么不自己写武侠成名?孩子不好,帮我教教可以,但不能生了孩子说是金庸的孩子。”

而九十年代的大陆影视拍摄的是什么样的作品呢?

年,央视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电视剧《三国演义》;年,央视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电视剧《水浒传》。

这才有了金庸在接受《文化视点》采访时说下的话,他说如果央视能以拍《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态度来拍自己的作品,他愿意以一元钱卖给他们。

看到这则新闻的张纪中犹豫了许久,终于决定以中央电视台的名义联系金庸。不到一个月时间,金庸先生就立刻给出了同意的回复,这让张纪中很是意外,同年十月,张纪中用有机玻璃制成制作了一块匾额,匾右侧刻“金庸先生《笑傲江湖》电视剧版权转让纪念”,左侧落款“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间部分镶嵌上一元钱的纸币,为了表示纪念意义,专门从中国人民银行挑选了一张号码为(寓意“尔与吾六六大顺”)的纸币作为纪念,纸币的上部写上了CCTV字样,下部写着年月日。

就这样,央视拿到了《笑傲江湖》的改编权。

尽管今天大家已经公认了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但是在本世纪初这还是一个值得争论的话题。央视素来只创作文学剧本或改编名著,虽然也拍过萧逸《饮马流花河》这样的武侠题材,不过显然那只是“饭后小菜”,如此大张旗鼓地对待一部通俗小说,还是头一次。

既然是头一次,那就要慎之又慎。央视出品的剧是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比如真善美,比如正义与邪恶,比如爱情的美好,此外由于金庸的其它几部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都需要大量特效,因此在金庸的众多小说里选择了《笑傲江湖》这样一部作品。

不同于之前港台更注重市场化、快节奏的一些改编,这次,央视想把它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真正拍摄出来。

为了精益求精,央视决定请著名的电影导演黄健中出山。刚刚改革开放,黄健中就登上了导演舞台。年他的《小花》获得了百花奖;年又凭借《良家妇女》获得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主要奖。此后他的诸多影片获得过多次重量级大奖。而编剧方面,则邀请了《三国演义》的编剧周锴和陈兵。经过了天的拍摄,终于,《笑傲江湖》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下于年03月26日登陆央视八套。

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该剧在播出时始终拥有12%-19%的超高收视率,市场反响极佳。但与此同时也引来了非常多的争议。

播出第二天,张纪中、黄健中、李亚鹏等主创人员进入中央台的网站,做了一小时的网上座谈,遭到网民的激烈批评——是的,《笑傲江湖》是大陆网络上被全民讨论的第一部电视剧,网易和新浪也都早早做好了专题和论坛,每天都有大量的帖子。

可以想见,由于原著小说的深入人心和港台版本的风靡大陆,几乎每个了解故事的观众都在心中有一个自己的《笑傲江湖》,他们有一个自己的令狐冲、任盈盈、岳不群、林平之……因此一旦看到和自己预料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时便会表示不满,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部剧的口碑都不好,大家纷纷“笑骂江湖”。

金庸自己则同样发表了看法:“这出戏拍之前他们说绝不改动,我就送给了他们,不要版权费。但他们没遵守诺言,我有点生气,后来与他们成了朋友也不好当面骂他们了。不过,他们还是用心拍的,道具、布景呀,都挺努力,比港台的金钱和精力都花得多,这点我很佩服。但他们的艺术思想与我不同。”

因为金庸的不满,张纪中在后来拍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作品时,则便得小心翼翼了起来,严格按照原著故事,只做细微调整。

在这样一片骂声中,还有着不一样的声音,那些声音来自没看过《笑傲江湖》故事的观众:“央视拍的电视剧一贯很大气,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我都很爱看,有人说《笑傲江湖》和《水浒传》有点像,那又有什么不好?以前看过一些港台的武打剧,比如前一段中午播的香港版《笑傲江湖》,那些侠客们老是在房间里说话、打斗,演来演去老是那么几个人,每个门派似乎只有三四个人。央视就不同了,拍的画面很精美,场面大,气势也大,故事又很吸引人。根本没必要去想它像不像原著,你就当它是一部普通电视剧来看,就挺好的。”这些声音始终是微弱的,就像小火星一样多年来游荡于《笑傲江湖》的坏口碑之外。

在年的豆瓣上,这部剧仅拿到了5.5的评分。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上于正版《笑傲江湖》的横空出世,大家终于意识到了它的魅力。

到今天,它已有7.7分。

但我想,这还不是它的最后评分,未来它的价值会更高。因为它不只是承载着通俗小说和主流文化之间互相接洽的社会意义,它还有着自身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二、传一曲天荒地老

在众多对01版《笑傲江湖》的鞭挞声里,有这样一种说法颇值得讨论。他们说,这一部剧为了表现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故意放慢节奏,经常出现没有人物对话、没有剧情发展的空镜头,把《笑傲江湖》沦为了风景纪录片。

这样的说法乍看起来不无道理,但仔细针对内容分析却能发现似是而非。相比于港台版的武侠剧,01版确实多了许多的风景画面,但这样的风景画面却并非毫无意义的景色拍摄,而是带有意义、“会说话”的镜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一首词脍炙人口,名为《天净沙·秋思》,但是这首词通篇没有一个“秋”字,读者却能从它描写的对象如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中感受到萧瑟的秋日景象。远处小桥流水波波,将断肠人的身子拢在水气里。在这无以名之的糊涂时刻,他觉得物我两忘了。

在文学上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列锦。将几个有辨识度的名词堆砌在一起,在读者心中浮现出绝美的画面,让读者身临其境。“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里有厮杀的壮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里有旅途的不易。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便是如此。

“风景纪录片”如果用好了,是会说话的。

本剧名为“笑傲江湖”,出自《西游记》中“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一句,令狐冲身上也似有孙悟空的影子,令狐冲自在散漫,不拘小节,正派人士也有厌恶的,魔教中人也但交无妨,活脱脱一个武侠世界《西游记》。《笑傲江湖》的书眼则是一首谱子,名曰《广陵散》,书里刘正风和曲洋合奏的《笑傲江湖曲》就脱胎自《广陵散》。《广陵散》分四十五个乐段,每段标题都是二字,如“止息”、“冲冠”等。巧得很,《笑傲江湖》小说的标题也都是二字开头,如“灭门”、“曲谐”等。金庸其它小说的标题没有这么肃杀凌厉过。

如何展现笑傲江湖?不需要靠着多么精巧的情节,不需要靠着多么精彩的音乐,只要看到这幅画面,立刻就能感受到归隐幽谷时的孤独和喜悦,那是伯牙子期一般的神仙日子,山谷间云雾缭绕,琴箫合奏就好比不食人间烟火。这样一个镜头足以。

而令狐冲和任盈盈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微妙的。令狐冲心中始终记挂着小师妹,直到小师妹去世都不能忘怀,在小师妹喜欢上林平之后,令狐冲整个人都颓了,变成了浑浑噩噩的酒鬼,早没了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

好在终于令狐冲会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因为《笑傲江湖》一曲而结识绿竹翁和任盈盈,从而重新“活了”过来。任盈盈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令狐冲十分舒服的存在,她应了老子那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当她和令狐冲在一起后,形成“曲谐”。

所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这样一幅画面也足够了,若即若离,彼此依偎。这个镜头不单单构图美、色调美,更重要的是它传达出了小说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

当然,这部剧依然有一些瑕疵。

其一,《笑傲江湖》里许多演员的读音不标准。

“令狐”的第一个字应读作“líng”,但剧中都读成了第四声;“任”作为姓氏的时候也应当是第二声,剧中除了童百熊外都读成了第四声;同样还有“辟邪”二字,应该是“bìxié”而不是“pìxié”。

一部当年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lsfz/237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