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历史发展 >> 双雕时代,明教教主为何没参与华山论剑何足
桃花岛上,周伯通向郭靖介绍起《九阴真经》的来历时便提到了两件往事,一是当年东南西北四绝应王重阳之邀,前去华山论剑,那五位高手是在寒冬腊月于华山之巅大战了七天七夜,一方面是为了争那“天下第一”之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争夺《九阴真经》的持有权。
除了提到华山论剑这段往事之外,周伯通也提到了《九阴真经》乃是由北宋大内文官黄裳所创,他创出这本经书的背景就是“黄裳征明教事件”,不难看出,北宋时期,明教便已开始祸害武林了,那么为何双雕时期的明教教主没有参与到华山论剑这场顶尖高手的对话中呢?
一、顶尖高手的强强对话
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末尾,书中一共是有过四次华山论剑。
其中第一次华山论剑是发生在《射雕英雄传》开篇之前,第二次是在《射雕英雄传》结尾,第三次是《神雕侠侣》末尾五绝论剑之前,一帮妄人高谈阔论,最终被杨过吓跑,所以杨过和郭靖补位成为五绝的那次论剑应该算是第四次华山论剑。
也正因为有那令人尴尬的“第三次华山论剑”,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武林中的确是有不少人知晓华山论剑这盛会的,但凡有点儿本事,自视甚高的习武之人,都有理由去那华山一展身手。
(张三丰剧照)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铁掌帮帮主裘千仞也有准五绝级别的实力,但他就知晓自己与五绝尚有差距,所以未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现身。
不过根据《倚天屠龙记》中的设定来看,历代明教教主的实力应该都是极强的,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乾坤大挪移,无论如何,也算得上是武林中的一流高手,完全有资格与五绝一较高下,哪怕胜不过,至少该为明教出面争那份“天下第一”的光才是,为何此时的明教教主选择默不出声?
二、唐朝时已崛起的明派
如前文所说,明教至少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黄裳能重创明教,难道是因为此时明教刚刚崛起,教主也实力不济?显然不是。
其实张三丰在遇上常遇春的时候就提到过这么一番回忆。
原著道:“张三丰道:‘啊,老道倒忘了。’这才想起,魔教中人规矩极严,戒食荤腥,自唐朝以来,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
(明教剧照)
明教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而波斯明教存在的时间就更久了,明教早已传承数百年,历代教主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绝不可能不够资格参与华山论剑。
哪怕是黄裳征明教事件之后,书中也只是提到黄裳杀了明教的法王和使者,教主并未被击杀,明教不可能因此一蹶不振,所以这背后有何原因?
三、何足道与郭襄
到了《倚天屠龙记》时代,金庸终于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在郭襄闯少林时,她与何足道的对话就能够解释前文提到的种种疑问。
当时何足道对付少林派的几位僧人时,展现了一手近乎“左右互搏”的招式,他是左手对付敌人,施展武功招式,右手却不紧不慢,轻抚琴弦,一边奏乐,一边抗敌,展现的境界着实是高,此举是令郭襄想起了另外几位高手,于是二人之间便有了这么一番对话。
(何足道剧照)
原著道:“郭襄这才明白,原来他是懊丧自己武功未纯,笑道:‘你想左手凌厉攻敌,右手舒缓抚琴,这是分心二用之法,当今之世只三人能够。你没练到这个地步,那也用不着难过啊。’何足道问道:‘是哪三位?’郭襄道:‘第一位老顽童周伯通,第二位便是我爹爹,第三位是杨夫人小龙女。除他三人之外,就算我外公祧花岛主、我妈妈、神雕大侠杨过等武功再高之人,也不能够。’何足道道:‘世间居然有此奇人,几时你给我引见引见。’”
小龙女常年身居古墓,活跃于武林中的时间并不长,她后来又与夫君杨过一同退隐江湖,世人不闻其名倒也正常。
周伯通虽已活了近百岁,但他是个顽童性子,只是游戏人间,哪怕是做过些惩奸除恶之举,也未必会自报家门,他名气不大,也说得过去。
(郭襄剧照)
而郭靖虽是后起之秀,但他也参加过两次华山论剑,哪怕他在武林中的事迹不为人知,他后来镇守襄阳,成为大宋英雄的事迹也早该传遍天下了,而何足道却连郭靖的大名也不知晓,这便足以说明问题了。
古时候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双雕时期的明教教主极有可能是压根就不知道天底下还有“华山论剑”这等顶尖高手比武的盛会,而何足道是昆仑派高手,那明教光明顶也在昆仑山之上,何足道不知晓中原高手之名,那明教教主不知“华山论剑”也就合情合理了。
蠢哥哥的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