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历城战ldquo疫rdquo

发布时间:2020/8/29 16:14:22   点击数:

近日,数批日本抗疫物资上的古典诗句走红网络。“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两鄕”、“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这些措辞优雅、情感丰沛的句子,让人感叹日本国民的中华诗文素养。而《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彭敏,也“投桃报李”,以古典诗词的形式,酬答日本友人的盛意。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句,彭敏回应为:“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朱庆馀写给前辈张籍的诗《上张水部》。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一句,彭敏回应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回应。该句出自《诗经·木瓜》。彭敏说,原诗写的是男女之情,后世演化为礼尚往来,用来酬赠,还是挺贴切的。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两鄕”一句,彭敏回应为:“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该句出自中日交流的著名人物阿倍仲麻吕的诗《衔命还国作》,是阿倍仲麻吕回日本时写给中国友人的。彭敏说:“日本人引用王昌龄,我们就引用阿倍仲麻吕。”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一句,彭敏回应为:“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该句出自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彭敏解释,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未来的邻居的,意思为我们共享一轮明月和繁茂的春天。

华山第四小学的小华妹、小华仔们可是诗词爱好者,他们崇拜的彭敏哥哥引用的这些诗词到底有什么寓意呢,他们可是非常好奇,求知欲“爆棚”!让我们一起在中华诗词的星空下尽情遨游吧!

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彭敏

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

出自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上张水部》,原文:“出入门阑久,儿童亦有情。不忘将姓字,常说向公卿。每许连床坐,仍容并马行。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

“怀抱”为“心里想着”之意,“分明”乃“清清楚楚”之意。对您的情谊,我不曾忘记。《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评价此句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贴切而意味悠长。情谊可贵,更可贵的是志趣相投。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出自《卫风·木瓜》,原文:“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表面的意思是“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出自阿倍仲麻吕的《衔命还国作》,原文:“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阿倍仲麻吕,安倍氏,汉名朝衡(又作晁衡),字巨卿。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五年(年)入唐,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于是改名朝衡,长留大唐。后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任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公元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归国,阿倍仲麻吕请归,得到玄宗的应允,这时他56岁。阿倍仲麻吕性格豪爽,与大诗人李白、储光羲、王维等人交情很深。得知他归国的消息,长安的诗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王维即席写下《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一诗,表达了对晁衡的深厚情谊、依依不舍。其中名句为“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王维心中所思:相隔万里,怎样才能联系呢?阿倍仲麻吕被王维的真情打动,当即把心爱的宝剑赠给他,也挥毫赋诗,吟诵出一首《衔命还国作》,来表达他对大唐的感情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当阿倍仲麻吕回国之旅航行到阿尔奈波(冲绳岛)时,船队遭到大风暴的袭击,其他三船后来各自回到了日本,唯独晁衡的船杳无音信。消息很快传到了唐朝,人们都以为晁衡已经遇难。诗人李白正在苏州漫游。听到此消息,心情极为悲痛,便写了一首《哭晁卿衡》的悼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意思是日本的晁卿辞别了都城长安,乘船驶向大海中的故乡。我那像明月一样皎洁的朋友,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沉到了碧海深处,带着愁色的白云遮满了苍梧山,悼念我这位友人去世。

其实晁衡并没有遇难,历经艰险后,他乘的那只船漂流到了现在越南的海岸。几番周折,年6月,他又回到了长安。后来在唐朝又历任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安南节度使等职,公元年1月,客死长安,终年73岁。

日中两国分别于、年在奈良和西安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西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坐落在兴庆公园的兴庆湖畔,兴庆公园是唐玄宗兴庆宫的故址,也是仲麻吕仕唐期间经常出入的地方。碑上镌刻着仲麻吕的生平业绩以及他的《望乡》和李白的《哭晁卿衡》两首著名诗篇,供人瞻仰怀念。让阿倍为增进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而辛勤献身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中日两国人民。

影视剧作品中的阿倍仲麻吕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出自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原文:“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在于驰骋的想象。元八,排行老八,本名元宗简,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两人结交二十多年,白居易与元八志趣相投,若能成为近邻,岂不是可以常常交流。于是乎,白居易想象与元八成为接邻之后的情景。

于是就有了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或许,那两家同饮的一池清泉,闪着鱼鳞般的月光、疏影,那泉边春风吹拂的杨柳,细软的长条轻轻地蘸着鱼儿头顶的波纹。在这幽美的境界中,两位挚友——诗人和元八,或闲庭散步,或月下对酌,或池畔观鱼,或柳荫赋诗,恬然陶然,游哉优哉。反映了诗人对结邻的美好憧憬。

这两句诗总共十四个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启发人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体现了对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辞效用,也体现了诗人伟大的语言艺术。

诗词还层层递进、意境深远悠长、时空深邃阔达。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彭敏借用此诗也具有美好的祝愿,中日两国文化同宗,是近邻,是无法改变的文化与地缘的“隔墙人”,祝愿两国世代友好,永葆春意。正所谓“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好了,小编今天带领大家的诗词之旅就到这里吧。中华诗词是整个人类的文明财产,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快去读书、读诗吧,让我们共享一轮诗歌的明月,在吟诵的春风里,共同期待繁茂的春天早些到来!

华山第四小学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lygl/1874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