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来华山一定要挑战的几段登山路

发布时间:2020/12/2 21:56:55   点击数:

来华山一定要挑战的几段登山路

“奇险天下第一山”的华山,峰岭高峻,谷深峡长。危崖耸立,道路艰险。的确,自古以来华山作为人们崇仰的“神山”只能“望而祭之”,无以攀登。有胆大无畏者循猿径,历险要,凿臼引索,施钩梯以攀援,始得近观诸峰。

现如今,条条大路通华山,两条索道的建成更是方便了人们游览华山,然而大多数来华山的人只想登顶欣赏那一览众山小的视觉冲击,却忽略了沿途的美景。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从山脚下到山顶,哪段登山路最让你印象深刻?

百尺峡

“幢去峡复来,天险不可瞬。虽云百尺峡,一尺一千仞。”过千尺幢向北折即到“百尺峡”,它也叫“百丈崖”,仍是一处危石耸峙,直插云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峡的两壁欲合,却被飞来的两颗石块从中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就是“惊心石”。通过此石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再回头看原来此处卡着的两块石头,是上大下小故能安然无恙,所以这颗石头也被称之为“平心石”。故韩愈诗中有“俄然神功就,杀气见棱角”的描写。

老君犁沟

传说,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李耳驾青牛用铁犁开的,形如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故被称为“老君犁沟”。其实,那是山水长期冲蚀而形成的。当初,人们上下华山便是从犁沟两旁的石窝爬行的,至今人们还可看到犁沟两旁的石窝。当地流传说:“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可“老君犁沟”同千尺幢、百尺峡一样,是登华山的必经险道之一。现在,已在犁沟的右上方,凿成271个石级,两旁铁链下垂,行走较为安全。老君犁沟”原为“老君离垢”。用道教的话说,这就是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传说道教祖师李耳曾到过这里,所以是“老君离开尘世的地方。”因“离垢”同“犁沟”同音,加之此地又似犁沟,再加上华山又有卧牛石、岳庙青牛树以及北峰老君挂犁处的传说,所以人们便认为这里是“老君犁沟”无异了。

擦耳崖

擦耳崖,是从北峰到天梯的一段险道。这里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明代的袁宏道曾在诗中这样写道“预知悬径倚危甚,看我青苔一面痕。”现在路已经拓宽,并加设有护拦,游人上、下也无需贴面擦耳了。回想古人的满面青痕,而现今从容而过,可谓“人定胜天”。这里的摩崖石刻很多,象是一个天然的书法屏廊。

上天梯

“上天梯”,倾斜度几乎为90度,垂直上下,犹如从天上掉下的一个梯子,又因为上边是日月崖而得名。

御道

相传,汉武帝刘彻和唐玄宗李隆基,曾来华山由此上主峰,所以称之为“御道”。汉、唐两位天子游山时,地方官员为了圣驾的安全,就在道旁设置石栏,并且用帷幔遮护,以保天子通过。现在道路两旁所留的小石臼就是那时立栏用的。明初刘伯温诗中的“石屏御道鸟飞回,汉帝亲封玉简来”就是指此事。今天,我们踏石而过,肯定会有一番吉样的感觉。

苍龙岭

因岭脊青黑,蜿蜓盘旋,就像苍龙腾空,因而得名。岭脊上、下高差约米。在唐代以前,此路初通,仅凿石窝,两边并未加栏,登岭多是爬行,如骑龙背。到了明代,这里虽比唐代好些,但仍然很危险。解放后,年,将原岭鱼脊形凿平加栏,年,又继续下凿,才将岭道拓宽。现在游人至此便不觉有多危险了。

避诏崖

大家都听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吧。在华山也发生过同样的事。相传,宋太宗赵光义曾多次派使者召陈抟进京做官,而陈抟不愿做官,就躲在此处,并以“一片野心皆被白云留住,九重龙诏休教丹凤衔来”,而回绝了宋太宗,此处便得名“避诏崖”。避诏崖下这段道路倾斜度几乎为90度,台阶只能容纳一只脚,现在旁边也修了辅道以方便游客登山。

青龙背

从南峰到西峰顶的一段道路,在这里是拍摄西峰全景的最佳位置。

云梯

云梯的意思,就是梯子挂在云端,登梯入云。这处道路凿于东峰绝壁,两端垂直,中间突出,非好汉不能登临。这是通往东峰观日出的一条捷径,并非必经之路。

如此精彩的登山路,你是否领略了一部分?那么你最爱哪一段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lygl/1975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