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老大余之忆原西华山工程处西华山矿场场长徐

发布时间:2021/1/19 8:44:23   点击数:
……以上为赞助商广告……彩云总有归来时

作者/德和

热血铸忠魂

回忆一九六七年的全国形势,正值“文革”大规模武斗当中,居民生活无可恢复正常,当时已经参加了工作的我,工厂也无事可做。我没加入任何战斗队之类的组织,只在家中静待,整天被围困在武斗的枪炮声中苦度时光。全国都是工厂停工,学校停课闹革命,所有单位停止办公,商店全部关门停业,难得在这种危机时刻,全家人一起整天龟缩在老宅中,倒也安然无恙度过。

在某一天晚上七点多钟,鄱阳镇公安分局的一位叶警官突然来到我家,使全家人骤然紧张起来!叶警官询问了我家的基本情况后通知我们到公安分局去领回我家的大伯徐燮荣。我的父辈老兄弟三人中徐燮荣排行老大,他可是广州市冶金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文革”前后很久没有通信联系了,他也很多年未回过鄱阳老家。

原来大伯父是以“历史反革命分子”的身份押遣回老家劳动改造的。其时我的老祖母已脑中风瘫痪在床,见大儿子如此落魄的只身回家,心里虽然难过也只能随遇而安。全家人久别重逢却依然笑面相对。倘或能给愁绪凋落的大伯灌注几许慰藉也是必须的。没犯人品行为方面的不耻之错不算丢人。这么大的运动,涉及了多少人家。大官小官,无不波及;为师为干,在这触及灵魂的大革命当中,感受到了家庭温暖的大伯心情很是欣慰。

大伯是在年得到庚子赔款的奖学金远渡重洋乘船往日本留学。当初是学医,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返回祖国,转读湖南大学采矿专业,于年毕业前在学校集体参加国民党,没有交过党费,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之后分配到江西大庾西华山钨矿当仼矿长。

年10月18日江西钨锡矿业有限公司召开第一次复工生产会议,西华山工程处程奇、徐燮荣、施象仪、章元滇出席了会议。钨锡公司在赣州,程奇为解放军副师长、军代表;徐燮荣为西华山工程处西华山矿场场长;施象仪为西华山工程处会计组长;章元滇为西华山工程处工务组长。

本以“历史反革命”的罪过押送原籍的大伯父乃徐家一代才俊,解放前曾留学日本几年,可谓学贯中西。回国后曾担任江西大庚西华山钨矿的矿长。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矿山,大伯父继续留任矿场场长。

一九五二年下半年,由于工作需要调北京冶金设计总院任高级工程师的职务。

一九五七年调广州组建广东省冶金设计院。

一九七八年得以落实政策,回广州原单位工作,补发所有应得工资。

“文革”伊始,民国时期的矿长经历,成了历史反革命的原罪。戴罪之身以使开除工作,工资全免。他与重病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却又无生活来源。因老宅颇大,空出几间房租赁,加上时有二弟、三弟两家的资助接济度日。我那时刚参加工作,属机械厂学徒工,每月工资仅二十元。次年我报名当兵入伍,厂里多发我三个月的补贴,我以20元带在身上入伍,40元留给了老祖母为生活费。

有道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清欢是清寒、清贫、清苦的清;也是清淡、清净、清新的清。或许是清朗、清爽、清福的清;自然更是清心、清淳、清白的清。大伯父熟读经书,他聪慧的脑海里一定明刻着陶渊明"任凭世事无常,我自清风朗月"洒脱。

一九六八年随着全国范围的下放运动开展,我家也是下放运动中的一员,大伯与二伯全家带着瘫痪的老母亲下放落户于鲇鱼山公社山田村,我父母带子女也下放到金盘岭公社驿田村,彼此相距二十多里路。

当兵退伍后,我参加了退伍军人安置学习班,原计划分配到南昌铁路或省建公司工作,因考虑到祖母等几家人都下放在鄱北附近,那时可是永久打算,于是便毫无置疑地选择回到地处鄱北中心的田坂街机械厂原单位工作。

按退伍军人待遇定为二级工,其时我每月工资三十二元,每次休假看望他们都会资助祖母和大伯的生活费(每次10元),直到年祖母过世与大伯平反回广州方止。

村里人对我大伯还挺照顾的,只让他放两头牛,谷粮按人口供应。祖母大伯二伯及二伯母下放在同一村。我休假时也必定会探望,走的是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每次徒步来回八十余里。

大伯可是个专家级的大知识分子,落到这地步,也不见怎么颓废。与村人的关系很好,村人要写些什么办些什么都会爽快相助。鲇鱼山农村民风淳朴,自古以来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也是人才辈出,古朴厚重的地方。隔河相望的东溪村属皇岗管辖。那里有座山峰,名郭璞峰。郭璞可是汉朝时的著名人物,颇有成就。游遍天下,晚年看中了东溪的这座山,便隐居下来。来到东溪的名望人士,大伯也算得上一个。大伯也还知道,岳飞的巜题鄱阳龙居寺》就是在这里写下的:"巍石山前寺,林泉胜复幽。紫金诸佛相,白雪老人头。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我来嘱龙语,为雨济民忧。"

在家乡的《鄱阳县志》里可查阅的史料一样,大伯的专著《金属浮选法》也在《鄱阳县志》里有记载。

这本《金属浮选法》应该是指有色金属的浮选。有色金属与矿渣的分离是世界性的难题,美国在这方面也是其弱项,而这方面却是中国翘楚性的强项。可以说大伯的著作《金属浮选法》其价值非同一般。想不到有如此身价的鄱阳骄子,陡然间成了田间地头竟只能做些牛溲马勃的事务。

乡亲们当然也知道这些,然而也没有亏待大伯。逢年过节大伯也会替村民书写春联、中堂,讲些古今中外的故事。

我本是徐家的长孙,每次去探望,祖母说话困难,只是眼角滴下欣喜的泪花。大伯倒是话多,也只是说些村民对他眷顾的故事。

一九七二年祖母病逝,可怜熬不到等不到大伯平反昭雪的出头之日!

一九八六广州原单位为大伯摘帽平反的报道上了《羊城晚报》的头版头条,足见大伯的分量非比寻常。

一九九九年三月大伯因心脏冠状动脉硬化不幸与世长辞!我获悉哀讯噩耗,曾亲往广州祭奠以表哀思。

大伯遭遣返离穗后,他的儿女,我的堂姐堂弟们有的下放到海南岛农场。有的年龄尚小随母居住在广州艰难度日。也是生活拮据没条件来鄱阳探亲。十年中间仅大伯母为平反之事回鄱阳农村一次。

二0一五年四月因鄱阳城建的规划需要,征用了徐家老宅,曾是不值钱的旧房产得以百万的拆迁补赏。此次拆迁补偿中展现了大伯全家高贵的人性光辉。三兄弟名下各家均分所得的拆迁费。大伯一房子女没有到场,只是电话传意。竟然决定大伯名款项中的一半分给三房的长子德和所有。大伯虽然不在了,伯母又是个长年卧榻的老年患者,正是需要许多费用,子女们也是六、七十岁的人。这遗产怎能一半给我?他们执意要这么做,说是他们父亲在世时的嘱咐,做为子女只是执行,不容更改。我在大伯落难时仅仅尽了点微薄之力,至多给予了情感上的关切。

鄱阳的旧城拆迁,官民同心,演绎出了多少亲情关爱,邻里互助的友好故事。

老宅是大伯乡愁中寄托的抚慰;老宅是大伯情感思念的归宿!特发拆迁感悟的诗语如后、以此告慰天国的大伯:

老城观瞻已有碍,衡宇旧貌应谋改。

官民同心盼巨变,创建享受新时代。

拆迁协议一夜签,笑纳如意无怨言。

欢无喜地庆新生,故居门前记留念。

把酒临风话离别,紧邻世友分难解。

举杯相庆好日子,来时碰面倍亲切。

千载古邑速夷平,百年老宅徐家井。

?缕缕记忆付尘埃,美美甜梦正憧憬。

编者按:此文转自德和老师的美篇作品,因无从联系上德和老师授权发表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1、老大余之——歼灭张南洋的故事(上)

2、老大余之——摸骨奇事!

3、老大余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离世的新珠小学校长!

4、老大余之——东山门老体育场司令台

5、老大余之——东门小学老校长刘友三

6、老大余之——回忆大余中学老校长

7、老大余之——20元钱的故事,40多年的感恩之情!

8、老大余之——大余解放

9、老大余之——传家宝(下集)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我是我本善良

说真话不易,您打赏随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lygl/1986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