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旅游攻略 >> 特别美华山湿地公园正式亮相这份自驾
这一带以前都是庄稼地
没想到现在变化这么大
有山有水的
特别美
……
小长假第二天,济南人郑丽游览完华山生态湿地公园后感慨道,如此震撼的美景,真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
公园露出“芳容”
迎来试开园
作为华山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山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进展一直备受济南市民
一战成名的华不注济南的地势南高北低,南面群山连绵,峰峦叠嶂。而最被济南人熟知的,却是位于济南东北角的华山。济南文史专家刘书龙认为,华不注之所以出名,最初完全是因为“一书”“一战”:所谓“一书”,是指《左传》;所谓“一战”,是指《左传·成公二年》中所记载的齐晋鞌之战。
春秋时期,华山是著名的古战场,齐晋“鞌之战”即发生于此。《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前年),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摆上阵势,与晋军决战。齐顷公骄傲轻敌,不给战马披上铠甲而参战,结果,“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幸得大臣逄丑父与之更衣换位,并佯命其到山脚“华泉”取水,始得趁机逃脱。只此一战,齐国失去了春秋五霸的霸主地位,华不注却一战成名,名扬天下。
史料典籍中对于华不注的记载,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绘。在这位走遍中原大好河山、饱览过山川秀色的地理学家眼中,华不注山的俊秀仍然可圈可点,让他不惜笔墨抒发溢美之词:“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障特拔以刺天,青岸翠发,望同点黛。”
从最早郦道元的描绘,到今天余年后,天气条件较好时,从济南市区往东北方向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座孤峰拔起于广阔的平原旷野中。这座海拔不足米的山峰,仍然昭显着当年几分险峻的气韵。
在美术界赫赫有名的“华不注”有“元四家”之称的大画家、书法家、“松雪道人”赵孟頫曾在济南任同知济南府路总管府事,为官三年期间,他遍访济南名胜,并写下讴歌济南风物的优美诗章。
他在距华山不远处的北园有座别墅,在院内泉溪中洗砚,抬眼望华不注秀色,感受华山脚下的田园风景。他在其《七古》诗中写道:“抱膝独对华不注,孤襟四面天风来。泉声振响暗林壑,山色滴翠落莓苔。散发不冠弄柔翰,举杯向月临空阶。有时扶笻步深谷,长啸袖染烟霞回。”他在写《趵突泉》诗描绘趵突泉之美景时,却提到了华不注和大明湖,诗中说“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后人将这两句诗作为楹联,由济南现代书法家金棻题写,刻制悬挂于趵突泉北泺源堂的抱厦柱上,使这两处名胜与天下第一泉交相辉映,为济南人所津津乐道。
不仅如此,元贞元年十二月,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吴兴,凭借自己当年的记忆,为父亲的挚友、祖籍济南但并未到过老家的著名画家和鉴赏家周密所作《鹊华秋色》图。
勾画出《鹊华秋色图》,于一片开阔的湖水与泽地中耸立两座山峰,左侧鹊山呈半圆型,如水牛卧于湖中,右侧华山呈三角锥形,双峰高耸,两山相隔遥望,更显华不注的高耸险峻,周围则树木繁盛、疏朗有致,更有茅舍隐现、渔人撑篙劳作,浓淡相宜的墨彩勾勒了一幅济南秋日恬淡的美景。
历代文人诗咏华不注山济南文史专家张继平介绍,在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经为华山留下诗作:
其中
李白的《古风》最有名
↓
古风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不知是赤松。
借余一白鹿,自挟双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济南文史专家刘书龙认为,在清中叶以前,华不注才是真正的济南第一名山。因为在这里,有很多文人留下诗作,除了上述的李白,还有宋代的曾巩、元代的王恽、胡祗遹和郝经等。
宋代曾巩在济南为官数年
华山景好,自然被他咏诵
他的《登华不注山》诗就是其中佳作
↓
登
华不注山
虎牙千仞立,俊拔遥临济水南。
翠岭嫩峰晴可掇,金舆陈迹久谁探。
高标特起青云近,壮士三周战气酣。
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
诗以描写华山峻拔俏丽的风姿,联想到春秋时这里发生的齐晋争霸,晋追齐君,三绕华不注山的故事,将山的景色与山的重要历史事件连结在一起,令人浮想联翩。
元代张养浩也有一首写华山诗
《游华不注山》
↓
游
华不注山
苍烟万顷插孤岑,未许华山冠古今。
翠刃刺云天倚剑,白头归第日挥金。
攀援直欲穷危顶,歌舞休教阻壮心。
星月满湖归路晚,不妨吟棹碎清阴。
诗文韵意豪迈,描写了华不注山出人意表、孤立峭拔的形象。诗以满湖星月、划浆放歌收尾,绘制了一幅洋溢着浓浓诗意的山景美图,令人神往。
明人李攀龙的
《登华不注山绝顶》诗
对华山的描写又是不同
↓
登华不注山
绝顶
中天紫气抱香炉,复道金舆落帝都。
二水遥分青嶂合,一峰深注白云孤。
岱宗风雨通来往,海色楼台入有无。
不是登高能赋客,谁堪潇洒向平芜。
济南巨观:华阳宫位于华山南麓的华阳宫古建筑群,更是华山历史文化的一块瑰宝。
华阳宫,因位居华山之阳而故称,此外还有泰山行宫、关帝庙、龙王庙、三皇宫、三元宫等十余座自成一体的建筑群落,单体古建筑有36座,华阳宫是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群。
金哀宗正大五年(),全真教宗师丘处机的弟子陈志渊在山南麓建华阳宫,后经不断扩建,形成由十余个院落,九处单体建筑组成的道观。主店内祀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和北方黑帝等五帝。明嘉靖十一年(),山东巡抚袁宗儒更名为崇正祠,正殿内祀鞌之战时齐国大夫,以大义救主而闻名的忠臣逢丑父像和“鞭打芦花”、“单衣顺母”的春秋时济南著名孝子闵损像。东西两庑主奉保护济南城池的铁铉等二十二贤者。明万历时复称华阳宫,正殿四季殿内奉句芒、祝融、蓐收、玄瞑等春夏秋冬四季之神。另有五帝庙、泰山行宫、十王殿、龙宫、三皇殿、三元宫、关帝庙、文昌阁、吕祖庙等建筑。周围佳木锦簇,古柏森森,鸟语花香。
现存建筑为清明时代所建,占地约39亩,地上建筑面积约平方米,集佛教、道教、儒学传统文化于一体,殿宇众多,神像各异,被古人称为“济南巨观”。
华不注山下的“定都”建议济南文史专家张继平介绍,民国时,康有为曾提议过把都城建到济南,而他选择的建都地点,就是华不注山下。
他在《新济南记》曰:“南京钟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扬州的七星山,苏州的横山,然山水之美,皆不若华不注也,诚宜移都会于华不注前,全国各省都会,未有能比之者。”想起年轻时的抱负,他突然觉得首都“诚宜移于”华山之前的小清河畔。
他甚至详尽地论证了他开发济南北部新城的具体设想:“但开一新济南,尤美善矣。今驰道已至黄台山,黄台桥有农林学校在焉。诚宜从黄台桥通驰道于华山前,以华山为公园,稍缀亭台,循花木,先移各学校于山前,驰道间设一公会堂,为吏士公会之所。徙酒楼闾女其间,因人情之讌乐,藉以开辟之,则游人率而来。车马杂沓,咸愿受一廛而为氓,乃为之限定园宅之制令,宅地必方十丈以外,宅必楼,瓦必红,宅式不得同,庶几青岛之闳规美观焉。不十年,新济南必雄美冠中国都会。”
在这里,他认为,他心目中规划的济南北部新城完全可以和他自称第二故乡的青岛相媲美,并作出了“新济南必雄美冠中国都会”的大胆预言。
来源:济南日报记者谷青,摄影崔健,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济南日报新媒体编辑:赵倩
责任编辑:吉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