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旅游攻略 >> 人在旅途支云初见ldquo神门
推荐阅读:就发生在绛县本地,一夜之间“红事”变“白事”点击查看
云水风度人文精神家国情怀
初见“神门豁”
文/支云
最早听说“神门豁”这个地方,还是一位擅长风光摄影的魏国庆老师告诉我的。他说,户外运动最向往去的应是这里,但地名不确切,山里人方言极浓说是叫“柴木胡”,到底叫什么,地图上没标记。经他如此“轻描淡言”的述说,还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由于多次的行走山水间,我初步知道了他所谓“向往”的地理位置大约在东华山“回头崖”以南,陈村峪始端的二道庙一带与里册峪相望的坐标系中。后来为了彻底弄清楚地名叫什么,我又咨询过陈村镇两个村曾经的主干,其中一个告诉我叫“寨牧谷”,这样不吻合的地名之说,让我切实感觉到若识“庐山真面目”,还须再寻知情人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医院中医科的王海平医生,我知道他是陈村峪花圪塔东超河自然村生人。骨子里与生俱来就喜爱寄情山水,便与其长谈。这次不经意间的交流,真让人“喜出望外”!他不仅知道那个摄影师向往的地方,确切的名字叫“神门豁”,还言称“神门豁”就在花圪塔东超河的地域内,他从小就跟随“赤脚医生”的父亲常去“神门豁”一带采集中药材而为山区方圆三十里的山民们驱病除疾。有时候也相伴母亲到此地挖山葱山韭菜一类的野菜而给艰辛的生活添点新的味道。对通向“神门豁”的山路了如指掌。等我问起这地方为何叫“神门豁”时,他稍作沉思言说,神门豁与西岳华山,还有咱绛县的东华山有着某种神奇的联系!
从与海平的对话里,我明白了神门豁的幸运与神奇。它魂系着《劈山救母》神话故事中的主人翁沉香。刘沉香年方十五寻母华山时,遇何仙姑授于仙法,又窃取宣华神斧而劈开华山穴中,救出娘亲三圣母。母子团聚了。而令沉香没想到的是,他那一神斧下去飞溅起的那块巨石,竟然会向东以光的速度飞翔二百多公里把古绛花圪塔一座山撞开长百米的豁口后巨石落到上寺坪而形成了今天的东华山。我有时想,如果沉香神斧劈山溅起的巨石撞不开那座山呢,那么东华山就应在陈村峪水库大坝附近,也就没有今天的“神门豁”!而今,西岳华山莲花峰有一巨石,长10米余,如刀斩斧截,本裂为四段的“斧劈石”,仅存三段,那另一段就是今天的“东岳华山”。难怪千百年来有诗而吟:“秦峰晋麓许同班”……
“神门豁”神奇的来生令人浮想联翩,它繁华的今世怎能不让人朝思暮想而急于亲近其挺立的雄姿……
处暑时节农历七月十二,一个云淡风清、秋阳杲杲的日子,五十位户外运动徒步爱好者,相约在陈村峪水库大坝不远处的“北郊区”,从这里向“神门豁”挺进!
北郊区,乍一听你会认为是一个行政划分的地域,其实它就是花圪塔村东超河山庄的一条纵横的沟壑,距神门豁不足五公里。沟口宽约十米左右,邻水库大坝近在咫尺。但越向沟的深处越宽,成倒“八”字型状。等五十位穿越者踏进浅秋的北郊区,但见沟内万木百草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画面,格外美丽。在绿色尽染的沟壑里,白色黄蕊的山菊与那红似火的野蔷薇争妍斗丽,在向夏日作最美的告别。沟的右侧,河道溪水潺潺,哼着欢快的小曲,一路向西注入了陈村峪水库。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走,我们进入了北郊区的中间地带。发现沟壑的植被呈原始状态,满目翠绿,人行其中,仿佛“游泳”在绿色的海洋中而贪婪地吸吮着山沟里清新的空气。这方山水真是探险、探奇、探幽、观光与休闲的好去处。
正当大伙一路美景一路陶醉时,走在人群最前边的王海平医师突然一声“看!八月炸熟了!”把我们飞扬的思绪连同双双目光吸引到他手指的方向。但见林立的树上挂满了八月炸,那已成熟的五味子也是落红一地,随手可捡。这时,一阵山风吹来,空气中夹杂着香甜可口的野果气味,让人垂涏欲滴。说时迟,那时快,有的“身体敏捷”的同行者,已经攀上大树,把一个一个,一串一串的野果采撷下来并传递给树下翘首相望的帅哥美女手中。平日里这些暖男淑女还是十分注意自已举止形象,而此时在这和谐包容的大自然中,也放开了手脚管其体面与否,仿佛在赶赴一场“饕餮大餐”,扒开果皮,如饥似渴的品尝起山果的香甜。
大自然就是如此公平,回报着人类与其“友好相处”,你只要敬畏自然,不乱砍滥伐,“她”就会为你涵养生命之源,并在成熟的季节里把各种丰硕的野果送到君前,让你满足舌尖上的野味,丰富你人生经历的广度与深度。伫立在纵横的沟壑之中,感觉所有自然生长的花果植物,都散发出某种原始的香味,吃起来也有种难以捉摸的味道。我想北郊区生长每种可食用的果子都能作成琼浆美食。更何况八月炸五味子还是古绛山水间众多生长的中草里最具代表性的上等药材呢。“八月炸”人称“北方的白香蕉”,具有疏肝、补肾、止痛、利尿、杀虫等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两种野果连同其籽实皆可用药,通心经肺经肾经。
在这场“野果盛宴”即将结束时,生于斯长于斯的王海平中医师从我国独有的中医文化角度,给大家略述了“药食同源”的中医唯物辨证理论,并说我们今天吃到的五味子八月炸就是“药食同源”的实践!这两种果子食用后可补肺益气、强肾壮骨、生津解渴,还没等海平讲完,人群中一位同行说道,王医生,我说嘛这会我腰部热热的、呼吸顺顺的,腿骨硬硬的,原来就是吃了果子作用呀!他的幽默引起了众人一片笑声回荡在沟壑山谷里……
在同行者放歌与笑声交织的气氛中,我们继续沿着北郊区林中坎坷不平弯延起伏的羊肠小道,又奏起了向“神门豁”再出发的“东进序曲”。钻丛林,越石滩,用时45分来到了神门豁北峰山脚下。从林木茂密的缝隙里,隐约可见神门豁的北峰。至此,摆在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向东路近,但路途要经过一面乱石零落的徒坡,人多危险不宜通行。一条向北路远,须翻越一个山头,但此路在原始森林里,相对安全。正确路线的选择,往往魂牵着同行者的情绪,又会鼓舞大家的斗志,更是关乎我们攀登安全的大事。临阵若定,当机立断,一路向北,迂回到神门豁!
向北路的山头登攀,经过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山坡陡峭且落满了往年厚厚的树叶,每走一步都很困难,好在树木林立,可借力前行。登上山脊,但见树种繁多,千姿百态,形成了绿色的屏障,远处的森林在阳光的直射下闪出幽幽的光亮。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穿越到了神门豁的北峰名为“断头崖”的地方。放眼望去,好恐怖,真是“名符其实”!“断头崖”山上半腰那条曲折险峻的羊肠小道,就不是人走的路!细看也只能容得一只脚踩踏,细沙碎石还附着在上边,右方则是万丈深渊,实在令人望而却步。有幸的是左方生长着丛林灌木,通行时可随手拽着而能壮胆前行。带路引航的王海平医师,此刻方显出大山儿子大无畏的本色,先行探路,并用早有准备的利铲,把有沙石地段清除干净,确保我们安全通过“断头崖”……
尽管“断头崖”危机四伏,身处险境的我们却异常坚定镇静,依靠降低身躯中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个顺利走过“断头崖”。回眸,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远望,峰峦叠嶂,群山起伏,亘古绵延,沟壑纵横。雄伟的陈村峪水库大坝,与远处楼房林立的县城尽收眼底。壮丽的山川在未时阳光的照耀下,升腾着神鬼莫测的氤氲山气,如同一幅群山独有的画卷,千姿万秀的山峦更显得风情万种。
过了断头崖那条险环丛生的坎坷山路,就到了向往已久的神门豁。初见神门豁,心中拥有各种情愫而难以表述。艰辛与喜悦,风险与安全,此刻我等正向大山诉说!神门豁其实就是横卧在南北两侧山峰峭壁之间的一道山脊,长约三百米,东西宽不足三十米。海拔米,比附近的山还高。伫立此山脊,任山风吹动我们的长发,听松涛声声如诉如泣千年的传说,且听山语风吟,这条长达三百米的豁口,难道就是被神话故事《劈山救母》的主人翁沉香神斧溅起的巨石撞开的吗?!此时此刻,我等梦回远古,仿佛看见从西岳华山遥远的天际边飘来翻滚的黑云裹着巨石,只听见一声天崩地裂的轰鸣,山体被巨石冲开,又飞翔到上寺坪堆积成东岳华山!
站在高山之巅,给飞扬的思绪拓宽了无限梦幻的空间,等从沉思在远古神话的传奇,回到这崇山峻岭的现实,我们又一次理性思考,神话故事的传说,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正义的追求,只能是一种心灵的企盼和渴望。沧海桑田,东华山与神门豁的形成,从地质科学的层面来看,它与太行中条隆起同步,应是发生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的结果,经过数百万年的千古锤炼终于形成!
神门豁就在这里,两边危峰兀立,势如苍龙昂首,气势非凡。北峰悬崖峭壁,拔地千尺,难以登攀;南峰壁立千仞,高耸入云,但却有一处怪石布满类似台阶的“山路”,可通南峰半山腰。站在南峰的半山腰,头顶飞舞的五星红旗,告诉与山川相遇的我们,这是今天攀登的最高处,是拼搏胜利的象征。同行者手中高擎的五星红旗猎猎,映红了神门豁的一草一木。我们极目东眺,最远处磨里峪的南山、马儿崖、八十亩坪、歪头山清晰可见,山川秀丽,江山如画。再望近处的东华山里册峪的露齿山与神门豁形成了一个“品”字型结构,稳定着山川的走向,承载着岁月的力量,给古绛的青山绿水带来永远的吉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神门豁”环顾四周,只见林海苍茫,群山奔涌。古绛之中条,粲然四季而启迪万物,山之美是一本让人类永可查寻的辞典。绿水青山福音多,天时地利人心和。神门豁南北之秀峰正与涑水源头同处陈村峪,它亦是涑水河之源的守护之神,千百年来历经风霜雪雨仍虚怀若谷,与涑水河同呼吸共命运。而时逢盛世的“两山论”,将会赋予“神门豁”新的历史使命,“她”将会成为一名战士,为保护涑水源头的青山绿水承载起神奇的力量!
今天,初见“神门豁”并与其周围的山川相遇,使我们感到了它们具有典型的中条前沿山野特征:苍茫、雄浑、伟岸、壮阔!敬畏壮美河川,我们认识了神门豁,神门豁也容纳一群不畏艰难的跋山涉水者而与其“胆肝相照”。登山如把酒临风,让你陶醉其中。登山如破万卷书,让你受益无穷。在今后的日子里,不论是云淡风轻,还是烟雨蒙蒙;不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千山暮雪,在季节变换的岁月里,我们都会向往远方,让灵魂、思想、健康、身体行走在同一条路上去欣赏更美的风景……
夕阳西下,遥远的天際一片金黄。此时,蓦然想起儿时记忆的一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农谚,明天,太阳又是新的。北郊区原始森林里传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的伙伴”那熟悉的悠悠歌声……
走近作者支云笔名“绛山墨人”。山西省绛县人。曾在团县委、乡镇及县政府部门倾心效力,今退休。炽热自然寄情山水。惯与群众为友,有天地良心在胸。乞求善恶有报,人间正气。虽遭遇昨天霜寒,但梦醒时分也舞文弄墨,散有拙作见诸报刊。本人拥有“上善若水”的情怀,坚守“君子不饮盗泉之水”的底线,并践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心存正义而不随波逐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