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北峰距离其它几个峰比较远,考虑到体力和时间,我们选择从西峰往返。随着缆车的不断上升,向外看去,峭壁林立,沟壑深不见底。
出了缆车,还要爬一段山路,才到西峰。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如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都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劈山救母最有名。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余米,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如果两边没有设置铁链,瘠顶也没有凿出一条相对平坦的小路,敢在上面走吗?当我离开西峰,蓦然回首,发现了这样一幕,叫人油然而生敬意。南峰海拔.9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峰顶最高处就是华山极顶,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绝顶而引以为豪。不过,我们坐了缆车,算不得真正的登山,但也“立照为证”。登上南峰,犹如天近咫尺,所以登南峰的路是“通天路”。看到一位女士几乎是爬着上来。举目环视,群山起伏,尽收眼底。落雁峰是南峰的一部分,去往南峰的路上有一副对联,很是诙谐:仿佛看到作者爬到此虽已气喘吁吁,还和同伴打趣。到了南峰顶,才知道山下和山顶温差之大,期间竟然还飘起了小小的雪花,幸亏带了冲锋衣。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的最好证明。只是,若不亲身经历,仿佛诗书枉读。从长在石缝里的树,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在我们的许多山水画中,人物都是“小我”的状态?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看了这场景,问题迎刃而解了。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若不是亲眼所见,画一棵松树怎想得到用如此气势磅礴的大山为背景。最后,再放几张我不忍舍弃的照片吧。在千峰逶迤、鬼斧神工中,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彼此顾盼、前呼后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