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旅游攻略 >> 高考填志愿时给高考学子的深度分析医学专
(深度长文)开始高考填志愿了,作为圈里人,说句被圈里拍砖的话:建议学医!
在医疗的圈子里面,特别是医生的圈子里面。常常听到一句话,“如果,孩子要学医,就打断他/她的腿。”“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可见圈内人士对医疗行业有太多的不满和怨言。但是,这种情绪化的“公愤”,是否客观、理性?对于,迷茫的高考学子和家长,也需要从另外的角度来了解医学专业及前景。
我们先不讨论“阶层固化”、“学历无用论”、“学习好不如嫁得好”等消极言论的是否存在。但有个不争的事实,大学学历的含金量确实下降了。但,从整个大学专业选择层面来考虑。报考医学专业,特别是临床医学。或许,是一个在矮个子里面挑高个子的更好选择。下面就让我们从七个方面深度分析具体原因。深度长文,耗时较长,谨慎阅读。
(一)医学的社会价值
医学,可以跨越时间、种族、国界
古往今来,医生这个职业一直都存在,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动荡年代。其社会价值都较高。有一部豆瓣高分电影,叫《大明劫》,主人公,吴又可,可以顺利游走于,叛军与官军之间。就是,因为他的医生(郎中)的身份。还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资料,在二战期间,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过程中,很多医生、护士,却因为职业身份最后活了下来。白求恩,作为一名国际友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重。并且青史留名。总体而言之,医学技术可以跨越种族、国界、甚至意识形态。而得到广泛的尊重。
人,是群居的高级动物。而人也是很功利的高级动物。在社会中,只有对他人有价值的人,才会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因为,人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生病后需要得到帮助。个人能够帮助他人的技术,就是个人在社会的价值。所以,医生的社会价值不会被任何事物所改变。而且,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生的社会价值会越发的凸显。
所以,在社会价值认可方面,选择学医是不错的抉择。
(二)失业率低
知识分子里,医生不易失业;体力劳动里,厨师不易失业
大部分医学生眼中,医学生就业是很难的。本科,已经不能医院。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事实。但是,医院,还有,三乙、二甲、二乙、医院,医院等等。至少,当前的社会给了我们医学毕业生,更多的选择余地。
固然,很多同行会抱怨,医院技术差、收入低、不够体面等等。收入、体面、获得社会、他人的尊重等等,我们向社会索求的东西。靠的是个人不断的努力,天赋、甚至机会,而不是,一次高考就能决定的。若并不是精英中的精英,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其他行业也存在这种现象。隔壁的在师范类专业,想要在大城市,名校好老师,也是一个岗位,万人竞争(或许夸张了点),甚至,有许多有内幕的可能。而更多的师范类的学生,去了基层的、偏远的、教育培训公司。医院是有限的,最优秀的IT从业者,想要进入BAT(百度、阿里、腾讯)公司也是很难的。
随着物质的丰富,人类,已经逐渐摆脱了,粮食缺乏、战争的风险。失业,是现代经济体中,对个人和社会,最大的风险问题。在欧洲、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年轻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教育部数据显示,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万人,比年多出30万。官方数据显示,从年开始,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上升。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万,到年的15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万。政府鼓励大学搞“双创”。其中,有一层意思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需要找方法疏导。
一些大学专业,特别是文科类专业,就业率确实令人堪忧。很多人,毕业后发展为了“啃老族”。再有,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比较火,谣传华为在逐步淘汰35岁以上的职员。这种消息,不知道让多少青中年人无眠。
而医学方面,失业的情况少很多。这是因为,医疗健康行业的市值确实逐年在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老龄化的加速,另外一方面,大家对健康意识的增加。反过来,对从业者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中国目前也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是保守主义者,固执的认为,“饭碗比梦想重要”。医学专业,虽然,不能医院,医院。但是,至少,不用太担心失业的问题。
(三)工作属地选择面广
父母在、不远游
最近十来年,北上广深房价节节攀升。每平方米达到几万,令人咂舌。除了,货币超发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年轻人的大量的涌入。教育、医疗、生活便捷,相对于令人咂舌的房价,这些都是噱头。唯一的原因就是,年轻人的需要在大城市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在三、四线,甚至小县城能找到什么样的满意工作?除了,公务员、老师、还有就是医生了。如果,来自普通家庭,甚至边远农村家庭。学医,至少可以给你一个退路。让你不一定在帝都、魔都挣扎。
其实,我很多朋友很优秀。但由于专业的限制。必须留在帝都、魔都。最后,熬成了大龄剩女、剩男。虽然有不错的收入,但是,未来总是有所忧虑。必定,在大城市生活,就像逆水行舟,一旦你停止了向前,生活就会倒退。当然,我这里不是让大家远离大城市。只是,想说给那些本来家庭就出身在小城市,甚至乡村家庭的高考学子。若没有实力,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古话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我们这一人,多是独生子女。年少的时候,我也不懂这句话的含义。做了医生过后,才明白老年人的孤独。医院有一对常年住院的老年口,其实,疾病也不是很严重,究其原因,儿女不在身边,在家孤独。
很多工作,是单位、公司支配我们的空间,工作空间变动很大。或许,医疗行业稍微好一点。
(四)知识的实用性
一人学医,全家受益
最近,著名的医学虚假广告的表演艺术家的文章,刷遍了朋友圈和微博。如果,家中没有医学常识的家庭成员,家中的老人,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出现生病。读大学前,我感冒了,也选择喝姜汤、捂汗等方法。弄清了病毒性感冒的致病原理后,更多的是喝水、休息、观察。见多了大量吸烟后出现的肺癌,肺气肿,回家就会天天唠叨父亲,戒烟。医学知识具有实用性。不仅仅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让亲人,朋友获益。至少,可以帮他们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位医学界的大牛,曾经说过:“一人学医,全家受益”。
在婚恋市场上,医务从业者,相同条件下是有加分。很多中产阶级的父母,其他条件差不多条件下,更喜欢从事医疗工作的女婿、儿媳。当然,婚姻大事,更多看缘分和其他情况。只是,侧面说明医学知识的实用性具有很多附加的价值。
(五)专业知识变现
内容付费时代下的医学知识变现
最近,互联网上内容付费谈得火热。其实,引申出一个问题,就是知识变现。微博上某位大V(成都下水道)医生,曾宣称月入10万的事件。最后,证明他确实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获得合法的报酬。其他,很多医学大V通过一些平台做到,个人的医学知识变现为很不错的收益。作者,医院背景不太闪亮的答主。在一些平台也获得,很不错的收益。这说明,大家付费更看重的是你的知识。
凭借自己的知识挣钱,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产品”。“产品”服务他人就可以收获收益。但我也研究过,一个综合性的付费咨询平台。答主的领域有很多。但是,仅在医学领域,草根答主较多。而其他领域,你需要为行业大牛,或者自己本身就是自带流量的知名人士。
此外,很多大学的专业。虽然,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是,化学,土木工程等等,如果,离开单位,专业知识很难有直接变现的能力。
(六)医学知识淘汰率低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
我们的第七版医学教材与第八版医学教材比较,并没有很大的差别。总体而言,十几年来,甚至,几十年来。现代医学的知识大框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也是,很多普通百姓,愿意找老医生看病的原因之一。
所以,你不用太担心。你大学毕业后,你学习的知识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隔壁的IT行业,行业更新速度太快。从C语言,C++语言,JAVA语言,到后来的Pyhthon,Pyhthon2。新的技术和知识,是旧技术和知识优化的结果。“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在IT领域,并不是旧的就是好的。谁还愿意用腾讯QQ的测试版。苹果、华为、三星等智能机用得顺手了,对诺基亚再有情怀,也不是很想用它了。所以,摩托罗拉走了,雅虎不见了,小灵通早就被埋葬时代浪潮中。所以,在一些更新节奏较快的行业,最具有时效性的专业知识,可能并不在大学里。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语言交互、图像识别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比如,最近科大讯飞研发的同声传译产品,虽然,不能媲美高级的人工。但是,普通人的翻译应用已经可以初步普及了,并且这种技术还在飞速的发展。外语门类的从业者,或许,会有一点小小的忧虑。
当然,医学门类中,也有一个专业,专业知识的应用更持久。可以,达到了上千年的应用。旦作者极为不看好,这个问题不敢展开讨论。否则,会引起悍然大波。只能是各位考生家长,多做功课,多咨询,多问行业从业者。
(七)行业壁垒高
想成为医生,只有高考填志愿这一次机会
亚当斯密,曾经表达过一种观点,“看不见的手”会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调配资源至最合适的状态。但是,从事医疗行业这么多年。看着不少医学专业人士的离开。就没有看到过一例,其他专业人士进入医疗行业(医生)。
要当医生的前置条件是,你必须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而要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前置条件是,你必须是正规院校的医学毕业生。
所以,非医学人士,若想从事医疗行业(医生),除非,重新高考。否则就再没有机会。这也是机会的稀缺性。不仅仅是中国是这样,欧美国家对执业条件限制得更严格。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医生是精英中的精英。
在我读研期间,听过一个故事。我所就读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隔壁有一个土木工程的学生,天天缠着一个骨科的硕士生导师,希望报考后者的研究生。后者表示他如果过录取线,可以考虑。不过,让他先去咨询研究生院的相关政策。结果,可想而知。政策规定了,非医学本科不能报考医学专业。当然,美国是大学后,再选择是否继续攻读医学专业。至于,中国以后的政策是否改变。不知道,但至少现在的情况是,你如果想当医生,只有高考填志愿这一次机会。
(八)行业扩展性强
从“自古华山一条路”到“条条大路通罗马”
有一个说法,一个大学生。十年后,从事大学学习的专业的,是很少的。大学的学历,并非终身职业的“诅咒”。学历史的,最后有多少去考古的?;学管理的,最后有多少,去当管理者了?;学英语的,最后都从事外贸工作、翻译工作了?
很多大学的专业都存在,大学专业与毕业后从事的专业不符合。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接受。学了临床医学,最后,不去当医生这个情况。医学,可以培养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用在任何行业领域都是实用的。
曾在某论坛,发帖讨论,很同行指责作者的言论。能理解大家对医疗行业的失望。但是,有一句不该讲的话。如果,没有了希望,就可以早点策划离开。并不是,所有的医学生。毕业后,必须走,规培,考研,考博这条路,路有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
现在流行一个名词“大健康产业”。我们一直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医学这条路。“自古华山一条道”。其实,并不是这样。“条条大路通罗马”。像金域检验、华大基因,都是大健康的相关产业,是需要医学人才的。还有,和睦家、武汉亚心、知贝儿科,都是需要大量的医学人才。著名医学互联网科技公司:医库,也是在医学这个领域,只是从医学向互联网+扩展了,再有,很多母婴保健、健康咨询,健康编辑,生物公司,医药公司。大健康产业是很大的。需要的医学背景的人才也很多。
我们很庆幸活在一个相对自由,包容的社会。不像以前,从事一份工作,就是一辈子。所以,学医是很不错的选择。至于,是否一辈子都做一个名医生。没有必要把这种选择给钉死。或许,某一天,作者也会跳去其他行业,去感受更大世界看看。
结语
当然,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中国,当医生很苦。特别是年轻医生更苦。高强度的工作量,极少的休息,高风险,低收入。这个情况,不仅仅达到了同行的共识。也获得了国外一些研究机构的同情。但站在全世界的角度来说,医生,这个职业并不是最差的。只是,由于当前中国特色的一些因素,导致了现如今医疗行业从业者的举步维艰。其艰难程度早超过世界之最。但是,制度的恶,不应该让“医学”来背,这仅仅是行业自己的“错误”。我们应该相信将来会更好!另外有一句话,不合理的东西,都不会永远存在。
此外,还有一个事实。医学专业还是高考学子的热门选择。不过,本文中的医学,多指临床医学。医学专业这个大范围中,部分专业的开设,仍有待磋商。就不在本文一一讨论。只说一个搞笑的事。当年我填报志愿的时候,填我们学校。我个人和家人,希望就读中西医结合专业,但因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代号是(1),就按顺序填在志愿第一位。就这个小小的“错误”决定。让我一生都感到庆幸。各种原因,只能自己领悟了。
最后,送给高考学子一句话。医学,是一个美好的东西。
(PS:入坑需谨慎,本文仅做参考。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没人会为你买单。原创分析,平台发布需联系作者,V博:肝病梁医)#新高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