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人文历史 >> 华山景区门票西安三日游计划西安三日游推
在此建议去西安前先咨询小梦帮忙参制的行程,小梦在西安做了多年导游各方面都非常了解,有什么需要问的,可以加下她的联系方式,电话也是(复制可以添加)
所以去西安别忘了咨询下小梦,反正咨询都是免费的电话也是(复制可以添加好友)
西安三日游计划_西安三日游推荐方案_西安三日游最好的线路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风景区内,东依苍翠郁郁的云龙山,西畔碧波浩渺的云龙湖,依山面水,环境幽雅。该艺术馆是一座以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它的前身是成立于年的“江苏省序徐州汉画像石保管组”和后来的“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陈列室”。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开始筹建汉画馆,年6月8日正式成立序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年10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接待观众。
徐州汉画像石馆的大门为仿四川雅安的子母石阙用青石建成,馆名由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亲笔题写。展区以大殿为中轴线,依着对称的原则,建有南、北、中三组院落。整体建筑廊房相连,白墙、黛瓦、赭柱,与山石峭壁、松林绿叶相映生辉。馆区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现收藏汉画像石余块,展出块,分别陈列镶嵌在展廊和7个展室内。展廊全长米,共展出汉画像石69块,其中以新沂市炮车镇出土的“纺织图”、瓦窑镇出土的“建筑人物图”、铜山县十里铺出土的“百鸟朝凤图”、沛县古泗水出土的阴线刻“舞乐宴饮图”最为珍贵。华山景区门票
(炎黄升仙图)华山景区门票
第一展室陈列的是铜山县苗山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共有9块。其中以“炎黄升仙图”最为精采:炎帝头戴斗笠,身着蓑衣,手持耒耜,引凤升天;黄帝熊首人身,口吐仙气,体生双翼,飞黄腾达、乘黄升仙。该墓画像石均为平面剔地线雕,时代为东汉中晚期。
(缉盗荣归图)
第二展室陈列的是铜山县柳新乡石椁墓和沛县栖山石椁墓,这两座墓均为复原陈列,时代分别为西汉晚期和王莽时期。这个展室墙壁镶嵌的巨幅画像石“缉盗荣归图”长度8米,是目前国内发现最长的汉画像石。该幅画像石表现了从审讯犯人、解押囚徒到亭长迎候的全过程。该幅画像对研究汉代的刑法、刑具以及迎候制度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这幅汉画长卷是年在铜山县青山泉乡发现的。
(纺织图)部分
第三展室陈列的是铜山县散存汉画像石,其中铜山县青山泉出土的“纺织图”为馆藏珍品。汉代徐州一带纺织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出土“纺织图”7块,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各存一块。青山泉“纺织图”为寻常人家的纺织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出织布、络纱、摇纬的全过程,织机上的妇女正转身接抱送来的婴儿,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车马出行图)局部
第四展室共陈列画像石40块,主要集中了铜山县洪楼汉墓、汉王汉墓、利国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洪楼画像石主要为祠堂画像,画像内容有“七力士图”、“迎宾宴饮图”、“车马出行图”、“舞乐百戏图”等。这批画像石画幅巨大、雕技朴拙,内容丰富。如“舞乐百戏图”画面高1.1米,长2.2米,上面刻有雷公雨师出行、象奴戏象、转石成雷、水人弄蛇、幻人吐火等内容,这些内容和张衡《西京赋》中描写的当时大型百戏演出场景十分相近。汉王画像石墓为纪年汉墓,其时代为元和三年(公元86年),计有画像石10块,其中“烤肉串图”引人注目。画面上食者一手将贯穿好的精肉在炉上翻烤,一手执扇起火,其情景如同今日的烤羊肉串一样。利国汉墓计出土画像石6块,其中以“酒肆图”和“杂技图”较为精采。“酒肆图”可以看出汉代酿酒的过程。画面刻一酒楼,楼上有人对座饮酒,楼下中间二人面对大酒坛,左次问有一酒坛,立于炉上,为蒸酒之器。
这个展室楼上展出的两组泥塑,是天津泥人张艺术工作室根据徐州画像石的画面内容,以泥塑的形式表现出的汉代的生产和生活情景。“
南通珠算博物馆“南通珠算博物馆坐落于国家4A级风景区南通市市区濠河北畔,占地30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历时3年建成,于年12月20日开馆。
馆区由珠算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少儿珠算培训基地三部分组成,集展示、研究、教学、交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展馆实物丰富,史料详实,目前现有馆藏珠算典籍史料多册,形态各异的精品算具多件,其中不乏具有极高文物价值和深邃历史内涵的传世珍品,比如镇馆之宝———子玉算盘,这种在梁框上刻有各级计量单位、进位关系、计算方法的算盘,极为罕见。
进入大门,拾级而上步入珠算精品厅,精美的展品,古朴的色调、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你在时空的嬗变中,在历史与未来的交融中,感受珠算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惊叹算盘精品的美轮美奂。
这里既有清代、民国时期制作的金银铜铁、珍珠玛瑙、陶瓷象牙等各类工艺算盘,也有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国洋溢着异域风情的算盘。其中有一款民国佛字银锁算盘,巧夺天工,寓意深刻。“
包河秀色“在城东南的旧城墙外侧,因北宋清官包公及其后裔居住之地而得名,风景区内还建有包公祠和包公墓,更使这一名胜古迹流芳百世,万民敬仰。
明嘉靖年间,在包公幼年读书的河心香花墩上修建了包公祠,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置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出土文物,包括《家训》及包氏家谱等展品。祠东六角亭有井一口,传说贪官污吏喝了井水头痛难忍,故名“廉泉”。包河东南占地3公顷的松柏丛中,是包公及其夫人、子孙的墓园。
为纪念包公千年诞辰,在包河公园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包公文化园,除包公祠、包公墓外,还新建了青天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华山景区门票
岱山湖“岱山湖旅游区位于肥东县古城镇,距合肥57公里,南京96公里,区内低丘连绵,坡度平缓。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重晶岩。地处亚热带地缘,江淮分水岭南侧向暖温带过度地带,季风明显,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岱山湖系长江流域滁河水系,1970年建坝形成的人工水库。湖面600公顷,常年蓄水量1900万立方米,周边没有工矿企业,湖水没有任何污染,水清见底,水质达国家一类水质标准。岱山湖港汊纵横,水面宽广,湖中有一孤岛,名曰天鹅岛,面积12公顷,岛上植被繁茂,花草香溢四方,干旱不涸,淫雨不满,岛屿丰富了湖景内容,依山傍水,共长天一色。湖四周山林由国有肥东县古城林场所经营,总经营面积1054公顷,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品种多达54科412种,以松、杉、臭椿、山槐、元竹等为主,其中以松为优势种群;动物品种多样,特别是鸟类资源相当丰富,据调查有70多类,以鹭鸟为优势种群,有苍鹭、白鹭、灰鹭、白鹤、鸳鸯等2万多只。
岱山湖现已增添了多项娱乐设施,主要有:游船、情侣船、观光马匹、山地自行车出租等,并就此开展了湖上游艇观光、马上揽胜、山地越野、岛上论剑、艺术表演、乡情垂钓、民间艺术表演等项目。“
浮槎山“浮槎山在合肥东,其海拔为418.1米,为合肥东部海拔最高的山峰。“浮槎”的意思即是“海上浮来”之意。晋代学者张华在《博物志》中这样说过:“近世有人居海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据说当初与浮槎一起飞来的有龙、鹫、牛等,不过如今都早已变化成石块,只是形状犹在。一个惠风和畅、菜花飘香的春日,我们应邀来到这座曾经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北名山踏青。离开合肥一路向东大约30公里,便来到肥东县王铁乡,浮槎山就坐落在其境内。天空中有些雾蒙蒙的,欲晴还阴的样子,正是登山的好日子。
沿石级而上,呼吸着迎面拂来的山间微风,久居都市的浊气顿时烟消云散,清脆的鸟语和潺潺的涧水一路陪伴着我们。“这几天没下雨,要是下雨,你们就能看见壮观的山间瀑布。”担任导游的王铁乡政府吴书记一边爬山一边有些可惜地说道。有了鸟语和涧水的相伴,山路的攀登变得轻松了许多。一路到处可见兴致勃勃的游人选着造型各异的山石摆着姿势留下山间小照。从口音上可以听出他们中既有当地游客也有南京等外地游客。越往上走,山越陡峭,林也越密,景也越美。
浮槎山素有“南有九华,北有浮槎”的美誉。当地传说,古时浮槎山的佛寺有九十九间半,住着“300尼姑600僧”。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名震江北的甘露寺、龙王殿、宝珠寺等都已经再也无法找寻其昔日的辉煌了。如今在浮槎山上只有一间在1993年重新修建的大山寺,不大的寺内只有几座佛像。与曾经号称“北九华”的规模相比多的是几分寒碜。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不过,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如今当地政府已经认识到开发这一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虽然许多寺庙已经消失了,但旧址仍在,这为原址重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过,目前限于资金的缺乏,重修工作困难重重。”吴书记显得颇为遗憾。
泉水是浮槎山的另一特色。浮槎山泉历史可谓悠久。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为此曾写过著名的《浮槎山水记》,盛赞曰:“久居京师,难得佳山水,顿食此,如饮甘醴。”晚清时李鸿章家人更是长年累月派人从浮槎山挑运泉水烹茶享用。在山上,我们看到,与其他地方的泉水不同的是,浮槎山顶上一眼泉里竟能流出一清一白两股泉。清泉从东北角石缝中流出,经过一尺多宽的石堤,变成白色进入圆池。这样的泉眼可谓绝无仅有。在神奇的浮槎山泉旁,我们接过热情的山民舀来一勺清澈的泉水,饮下去,那甘冽的味儿直沁人心脾。在泉眼旁,游人们纷纷取出盛水的器皿,盛上满满的浮槎泉水带回去。吴书记介绍说:“我们浮槎山的泉水不仅口感好,而且曾经过有关部门化验,从理化指标上看,是该有的有,不该有的没有,在国内也属于比较罕见的优质天然矿泉水。”对开发浮槎矿泉的设想,乡里也列出了计划,可惜同样由于缺乏资金,目前,这一计划还只能放在一边。
浮槎山何时能再现木鱼悠扬、佛音缭绕的盛境;浮槎泉,何日能走进众多市民的家中?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踏上了归途。
浮槎山,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璞,期待着开发。“
紫蓬山“大自然的鬼爷神工,在给神州大地创造跨越鄂、豫、皖三省的巍巍大别山时,情有所钟地抛下一条带状的山峦---这就是大别山的余脉,自西向东延伸在合肥所辖肥西县中部,长达25公里的紫蓬山区。
紫蓬山区以它起伏的山峦,茂密的森林,宜人的气候,无污染的水质,嶙峋的怪石,以及众多的名胜古迹,于年7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紫蓬山森林公园面积有近百平方公里,森林茂密,古迹众多,境内其中有名称、有来历的大小山头就有30多个。同时离合肥最近(仅35公里),加上山顶有闻名遐迩的西庐寺,清代称为“庐阳第一名山”,今为安徽名胜。紫蓬山位于肥西县农兴镇南,它东对道士山,南连千字山,西近萝卜山;山底面积为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米。主峰顶部平坦,北面山势较缓,南面山势峻拔挺秀。
紫蓬山又称李陵山。山上有三国魏将李典之墓,当年李典镇守庐州,建庙于山巅,以祀其七世之祖李陵,因之而得名。唐代,将李陵庙改为西庐寺。清光绪年间,李恩绶编著《紫蓬山志》对此曾有过详尽的记述。可惜当年烽火纷起,战乱不迭,西庐寺屡遭毁坏,连同八卦亭、通公塔、钟鼓楼、望湖楼以及清皇钦赐的如意、古鼎,慈禧御赐的《龙藏全经》和大明宣德炉等稀世之宝均荡然无存。到了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将领袁宏谟解甲归田,入寺为僧,重修庙宇百余间。此时,殿阁雄丽,规模宏伟,为皖中地区遐迩闻名的古刹之一,亦为合肥明教寺的上院,被称为“小九华”。山上,还有抗金英雄葛升墓、吴国都督周公庙,以及文昌阁、真武庙、观音堂、藏经楼等胜迹遗址,可让游人发思古之幽情。山下,散布着大小数十个村落圩群,著名的有刘老圩、张老圩,分别是直隶提督、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和淮军大将、两广总督张树声的故居,显示出合肥一种古民居的特有景象。
紫蓬山山门呈宫殿式建筑,三栏四门,颇为雄伟宏大。山门上有一匾额,上书“庐阳第一名山”。山门上有三副楹联,中间一联的上联是:紫气东来丛林千古毓锦绣;下联为:蓬山西去大众十方仰福缘。上下联首字正好嵌有“紫蓬”二字。联中“丛林”二字,语意双关,一指紫蓬山茂密的森林,二指佛教的寺院。另外两联,一联为:“娱目骋怀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凝神静气听杏雨松风梵呗钟声”;另一联为:“淮军故里风云际会;林海奇观璀璨明珠”。
沿山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仙人湖”。“仙人湖”湖水清澈见底,水质优良,是个天然浴场和水上乐园。距“仙人湖”百十米,是“佛园”景区。“佛园”的碑坊大门坐西朝东,寓“紫气东来”之意,门额上书有“佛园”二字。佛园的大门前有石狮一对,分别由一座四方形高大石围栏围护。两侧山体上或雕或塑着众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穿过石雕坊碑,沿着弯曲的山间小道前行,一路上可以尽情领略紫蓬山佛教文化的神韵。
穿过“佛园”不久即达“西庐寺”。寺前有一棵状如“孔雀”的马尾松,树高十余丈,仰首望去,那松树身上苍老的斑痕,颇似孔雀身颈上的羽毛,粗壮而又弯曲的树干不断向上伸延,直达苍穹。树顶枝蔓横生,恰似孔雀“开屏”。这棵自然生长出奇特形态的“孔雀松”,现已成为紫蓬山的一棵名树和一景。
“西庐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唐代改建为“西庐禅寺”。唐代以后,因战乱屡经兴废,明末清初,静澄、鉴容及晚清的通圆和尚,各有一次大的重修。据《紫蓬山志》记载:通圆和尚于同治年间在修复西庐寺时,陆续建成殿房间,计有“大山门五间,中供弥陀佛,左右四大天王像,地藏殿十五间,殿中木塔一座,殿左右十王。加上大佛殿、后殿、宫厅、禅堂、观音堂,位于二层的八卦亭、钟楼亭、藏殿楼、寮房、通公塔、望湖楼等等,真可谓是殿宇恢弘,气势非凡。寺内还收有众多文物及苏东坡遗物---一方宋砚。西庐寺堪称名刹、宝刹,也成为合肥地区当时最大的庙宇群。“
大蜀山“大蜀山距市中心约10公里,面积亩,海拔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大蜀山系大潜山余脉,山势东南高,西北低,呈椭圆形,由火山喷发而成。古火山应有的火山锥、火山瀑、火山岩、火山颈等火山遗迹至今保存完整。据《尔雅-释山》讲“蜀”是“独”的意思,因大蜀山无岗阜连属,只是孤单单的一座山,所以叫蜀山。又据《庐州府志》记载:“有蜀僧于此结庐,偶思乡水以锡卓地,泉汩汩而出,尝之有瞿塘峡味,因名为蜀井”。所以又有人说蜀山是以此而名的。
大蜀山旧有开福寺、龙子冢、渊济龙庙、水井等古迹。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宫殿寺庙早已荡然无存,但蜀山、淝水风光清幽,仍然是庐州的象征。据《庐州府志》记载:蜀山树茂林密,青竹吐翠,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古人评蜀山为“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故,冬山惨淡如卧。”而蜀山的四季景色,尤以冬令雪景为最美,每逢瑞雪飞降,登临在山峰旁的雪霁亭眺望,茫茫雪海,银装素裹,艳阳白雪,相映成辉。东眺合肥城区,恰如虚幻世界,琼楼玉宇,北望蜀山湖,又似白茫茫中晶莹剔透的一方明镜。古人熊敬有诗赞美说:“晓起俄惊霁景开,高山头白势崔巍,卷帘为爱琼瑶湿,一片寒光入座来。”正是这些对蜀山雪后放晴景色的描写,使“蜀山雪霁”被列为古“庐州八景”之一。
由于历史上的战火兵燹,使得大蜀山的森林植被和建筑遭受到最惨重的破坏。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合肥市连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修建改造景区,终于把大蜀山建成一座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的森林公园。
年,安徽电视台在山顶上所建的发射台——合肥市最高的标志物,成为游人参观游览的一个新景点。此后,大蜀山周围相继建成了“雪霁山庄”、“玉兰大道”、“蜀山画廊”、“十二生肖园”、“合肥野生动物园”、“安徽名人馆”等新的景区。80年代初,大蜀山南麓建成一座宏伟壮观的烈士陵园。年,大蜀山东麓建成一个70亩的樱花园,栽植7个品种株樱花,其中日本久留米市赠送的有多株。这些景点错落有致,景色宜人,有的还作为合肥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年,“蜀山春晓”被评为新“合肥十景”之一。
年,在大蜀山北侧,从雪霁山庄到山顶建成一条吊篮式观光索道,可使游客轻松自如地欣赏山林及合肥旖旎的都市风光,领略蜀山迷人的湖光山色。山顶索道建有摩天轮,供游人乘坐游玩、观景。
近年建设的水上娱乐园是蜀山景区中的重要景点之一。它位于公园东南部,由南、北玉兰湖及民俗村组成,占地亩,依山傍水。北玉兰湖有游船码头、荷花曲廊等,以游船垂钓为主。南玉兰湖为“水上乐园”,有两个岛和一个半岛,把水面分隔为成人、少年、儿童和冲浪四个游泳场。湖西岸“民俗村”建有蒙古包、傣家竹楼等,各具民族风情。
如今的蜀山森林公园,是以大蜀山为主体的大型园林,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占地多亩,其中成片林地亩,苗圃多亩,共有各类木竹、果树、花卉等多种万株。漫山遍野苍松翠竹,郁郁苍苍,青翠欲滴,春来鸟语花香,夏日绿荫蔽日,秋到枫叶如火,冬有蜀山雪霁。树植高坡,竹栽山坳,林间隙地,芳草如茵,山间小路蜿蜒,直达山顶,蝉噪鸟鸣,松涛远闻,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远远望去,孤峰拥立,云蒸霞蔚,坐落在山顶上的电视发射塔,好似仙女秀发上的碧玉簪,绰约多姿。登山环顾山下,极目千里,渠道纵横,田野如画,合肥市市景现代化建筑宛如群星璀璨,巢湖之水苍茫无际。朝北看去,我国较大的人工湖之一的蜀山湖碧波荡漾。其面积约2多亩,有一道高23米、长米的拦水大坝,能蓄水1.7亿立方米,使郊区数万亩农田得到灌溉,合肥的防洪和供水情况得到改善。
蜀山森林公园作为一个以“山”为主的大型园林,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目前正围绕着“山”做文章,进一步合理规划,精心设计,恢复“开福寺”、“蜀井”、“龙王庙”等名胜古迹,使它尽快成为一个环境优雅、文化品位较高、娱乐功能较强的现代化综合森林公园。“
徽州文化园“由碑廊、牌坊群、徽派盆景园、紫阳书院、新安画苑、古徽四宝斋、新安药堂、徽商纪念馆、徽戏楼、徽茶品茗阁、徽菜馆、文昌阁、五凤楼等部分组成,全部开放后,每天都有徽剧演出和徽州风情民俗表演。现在开放的是一期工程项目,主要有碑廊、徽派盆景园、牌坊群、文昌阁、五凤楼五个部分。
一、牌坊群。牌坊和祠堂、古民居被称为“徽州古建三绝”。作为中华封建文化的物化象征,牌坊是最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牌坊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的独特建筑。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标志坊,第二类是功德坊,第三类是节烈坊。
二、黄山碑廊。徽州文化园把一些出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或书画家之手的黄山诗章刻成碑列成廊,让人们通过这些优美的诗文和精湛的书法的欣赏,揭示黄山独有的美学内涵,丰富灿烂的徽州文化。
三、文昌阁。它是一座最具有徽州文化意义的古徽州建筑。文昌阁高15米,六角形,圆形压顶金光闪闪,寓示着会给登临文昌阁的文人学子带来“金榜题名,走上金光大道”的好运。
四、五凤楼。一般只在建筑宗祠时,把它作为祠堂的仪门,既增加祠堂的威仪,又寄寓宗族人才辈出的含义。
五、徽派盆景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