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人文历史 >> 印台故事会智取华山战斗英雄路德才
编者按:
文化是印台之魂。印台区一直大力实施“文化兴区”战略,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年为了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文化,区委研究决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印台故事会”“印台朗诵会”“印台读书会”等系列活动。微印台将陆续推出优秀作品,营造好学善读、勤学修德的浓厚氛围,助力我区追赶超越转型发展。
大家好,我是来自印台区水务局的王晨光。为了牢记印台红色历史,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智取华山英雄路德才的故事。年10月,由路德才带领的我军侦察班,在当地群众配合的帮助下,从人迹罕至的北峰东南面攀登上山,一举占领了北峰,为我军大部队上山开通了道路,华山歼敌战斗取得了胜利。
年路德才出生在印台区广阳镇西固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因家里穷,父亲无钱医治,早早地离开了人间,随后大妹夭亡,小妹被送人,母亲带着12岁的路德才和弟弟到处给人家拉长工。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不久,蒋介石发动了内战,妄图消灭共产党。秋季,游击队来到了西固村,经游击队员给他讲革命的道理,使他懂得了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推翻这黑暗的社会制度,穷人才能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于是路德才参加了游击队。由于勇于杀敌,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游击队员。年至年,路德才两次立功受奖,并被授予“模范机枪手”和“战斗标兵”称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初秋,国民党军队残部韩志培旅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华山天险顽抗,逃脱其覆灭的命运。路德才所在部队奉命包围华山,彻底消灭这股顽敌。部队反复研究作战方案,通往华山顶峰的唯一道路为敌军重兵把守,许多地段只能一人通过,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硬拼不行!只有派小股侦察部队另找道路,从侧翼出奇不意插入,夺取上山要道,打开通往华山顶峰的大门,使我军大部队在山上有立足之地,才能彻底消灭顽敌。作战方案已定,由团部侦察班长路德才带队,精心挑选了六名战士,担任侦察奇袭任务。
路德才、刘参谋带领侦察班轻装出发,从山口以东三里的皇甫峪进山,寻找上山道路。我侦察班在一户穷人家住下,户主的儿子王银生听了侦察班干部战士讲解革命道理和我党政策,又见解放军待穷人如亲人一样,他十分感动,为侦察班提供了一些华山守敌的情况,痛诉了敌军残害老百姓的罪行,并说:“我祖辈居住华山,靠山吃饭,对华山道路十分熟悉。”主动提出给侦察班带路。
侦察班决定攀登北峰,一切准备妥当,侦察班由王银生带路,轻装出发。穿过荆棘丛、灌木林,接着登悬岩,过沟涧,在人迹罕至的峭壁上攀登。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涧水,经过三天两夜奋战,来到北峰下。侦察班停下来休息,全班战士一边休息,一边讨论上了北峰后的作战方案。路德才和战士们宣誓:“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到达山顶必须拼命战斗,消灭敌人,占领北峰!”
侦察班休息到傍晚,开始攀登北峰。王银生带着工具在前开路,战士们紧紧相随,凌空搭桥,悬崖绑梯,踩肩攀藤往上爬。累了,就贴着石壁休息一下再爬,硬是在没有路的绝壁上走出了一条路。次日凌晨爬到山顶。路德才在敌军哨兵换岗期间抓住机会,生擒敌军哨兵,交给王银生看管。接着,侦察班的七名战士迅速冲到敌军营房大门口。路德才第一个冲进大门,迅速把敌人架在营房大门口的机枪夺到手,枪声惊动了敌人,睡梦中的敌军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而乱作一团。刘参谋见此情景,急中生智,大声喊道:“一排占领高地,二排封锁道路!”
路德才接着向敌军喊话“你们已被包围啦!”“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
敌军惊呆了,顿时安静了下来。
敌人举手投降,挨个从门里走了出来。敌军营长和96名官兵光着身子作了俘虏。这时,天已大亮,住在西峰上的韩志培和北峰下面的青柯坪守敌还不知道发生的事情呢!
接下来的两天,敌军旅部的两名传令兵下山传递“口令”,均被我军捕获。
第三天,驻青柯坪敌军连长因两日没有“口令”下山,带一警卫上山来问情况,被路德才、刘参谋活捉。刘参谋叫他下令青柯坪敌军投降,他接受了,写了一道手令,送往青柯坪。青柯坪敌军见连长手令,便按规定把全部枪机拆下,用口袋背上了北峰。
出山的路通了,侦察班连夜派人下山报告情况。次日,王团长带一个营进山,来到北峰后,即派人送信给韩志培,命令他缴械投降。韩拒不投降,王命令用迫击炮向西峰轰击,打得敌兵狼狈逃窜,死伤不少。后来,刘政委上山,又派人送信给韩志培,讲明形势和我党政策,韩志培见孤军无援,大势已去便率部投降,华山歼敌战斗胜利结束。
奇袭北峰成功,华山残敌顺利被歼,侦察班立了大功。在庆祝胜利的大会上,部队首长杨拯民宣布为侦察班记功,路德才获战斗英雄光荣称号,部队奖给他一件军用上身衬衣,胸前绣着“夺取北峰”四个红色大字。
全国解放后,路德才转业回乡务农;担任过村长、村支书、人民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几十年来,路德才同志一直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和待遇,他的高尚品德和情操,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由于他工作出色,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老干家”。年,路德才病故于印台区广阳镇西固村,享年81岁。
讲述人:印台区水务局干部王晨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