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人文历史 >> 安徽宣城有一座山,曾吸引李白七次登顶,被
诗仙李白,一生漫游天下,漂流四方,走遍了中国各地名山大川,也留下了不计其数的绝美诗篇。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晚年的李白却有近十年的时间是在安徽度过。据有关史料记载,李白曾先后五次来到安徽,并在这里创作了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安徽省内的景点,也随着他的诗句而名扬天下,《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赠汪伦》、《秋浦歌》,每一首都是脍炙人口。
在宣州城北5公里,就有这么一座山,曾经吸引了李白七次登顶拜访,并留下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盛赞,没错,这就是敬亭山。在诗仙的光环之下,敬亭山也随着这首诗而声名鹊起,名气直追五岳。之后的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宋代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吴潜,元代贡奎,贡师泰,明代李东洋,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清代施闰章,石涛,梅清,梅庚,姚鼐等,都曾慕名而来。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敬亭山高不过三百来米,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翠云峰,站在景区大门口抬头一眼就可以看到山顶,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虽然在海拔上没有突出优势,但是景色却非常的耐看,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有诗云“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江南诗山”,历代文人墨客为敬亭山吟诗写赋,绘画笔记更是层出不穷,据初步统计,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记。而在诗情山水之间,则遍布历代修建的楼台亭阁、寺庙宫观、摩崖石刻等风景名胜多达50余处,其中保存完好的有宋代双塔、古昭亭坊、虎窥泉等。年,敬亭山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首批国家森林公园,年1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敬亭山脚下,有一座弘愿寺,它可以说是宣城名气很高的寺庙了,它历史悠久,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历来高僧辈出,游客登山前后都要进去游览、许愿一番。穿过刻有楚图南题字和李白、陈毅诗作的石门坊,只见一尊身挎剑、仰望青天、气韵非凡的李白塑像静立在昭亭湖畔。这位睥睨天下、浪漫一生、最终也穷困潦倒的诗仙,如今真正与大山合为了一体。
敬亭山南麓还有一座广教寺,为江南千古名刹,曾与九华山化城寺、黄山翠峰寺、琅玡开化寺合称四大名寺。史书记载:“宋太宗赐广教寺御书百二十卷,元朝皇帝赐广教寺住持荣佑崖法师金袈裟”。沿着林荫小道,可以直达双塔风景区,这对幸存的北宋古塔,显得那么的古朴庄重,就好像两个忠诚的卫士。
由双塔而上,穿过梨园、桃林,走在崎岖的小道之上,站在古人伫立过的地方,眺望古人们眺望的河山,感受古人们感受的壮阔之感,颇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觉,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当年的李白,也许似我们孤身一人一样,漫步在丛林之间,感受到远离喧嚣的宁静。
景区的核心部分就是太白楼,又称太白独坐楼,位于敬亭山南腰,据传当年李白在此所著名诗《独坐敬亭山》,后人在此处建“拥翠亭”,并立碑记事,如今的建筑是解放后重建,楼高4层,33米,主要建设景点有“临风赊月、先贤祠、闲云亭、皇姑桥、古昭亭、爱竹居、诗歌梨花、望江亭”等。
江南诗山,江南诗城,宣城境内绵延的山峦、潋滟的水光、烂漫的山花和悠闲的白云,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幅幅山水风情。而当年李白“独坐”敬亭山,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也许是你看我不厌,我看你不烦,彼此间两不相厌的,也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景还是那时的景,但却永远也找不到当时的心情了。
如今的敬亭山,虽然落寞了很多,但仍然在众多景点中保留了自己的一份特有的风采,而那些藏在背后的故事,那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诗书气质,无论是休闲旅游,还是观摩怀古,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绝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