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人文历史 >> 长安十二时辰棋逢对手,却终逊一筹
中华文化瑰宝《道德经》中记载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人的品行就像水一样,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利益。因为他并不刻意追求功利,摒除着一切私心杂欲,所以才能真正把所有的心思专注于做事上。
就像文中的张小敬一样,始终不被外界的环境所迷惑,保持着清明宁静的本心,不去改变天然的本性和善良的初衷,既不趋炎附势,也不故做清高。
虽然他的处事方式处处彰显着简单粗暴,但本质上他却是一个心性如水的人,他心藏万物,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长安的百姓。
所以,设了这一局的人即使手段再高明,布局再精密,赢的人最终也会是张小敬。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张小敬听到龙波临死之前吟出的这两句诗的时候,他立刻就明白了,谁才是那双幕后的黑手。
在长安城,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三岁孩童,谁都知道这是贺知章的《柳枝词》。负责长安城防的靖安司正职居然是这一切的幕后主使,这真是一件再讽刺不过的事情。
但这里面却有一个怎么也说不过去的疑点。
这个疑点就是——贺知章在李泌的探望下明明已经一病不起了。
在张小敬怀疑贺知章是否真的病重时,李泌解释道:我记得你曾经问过姚汝能一个问题:倘若舟行河中,突遇风暴,须杀一人祭河神,你会怎么选择?
李泌看着张小敬缓缓说道,我的选择也是一样。
在本质上,李泌与张小敬其实是同一类人,清除障碍毫不手软,华山自古一条路,想上去,就得除掉一切障碍。
张小敬曾出卖暗桩小乙,曾毫不犹豫地向李泌下手,而李泌的选择也是一样,因为同样的理由,对贺知章下手。
也许是贺知章的计划太过完美了,以致于虽然他病到昏迷,计划也一样会发动,他算到了所有的事,细枝末节分毫不差,却唯独没有算到,他的对手会是张小敬。
02
贺知章在长安城布下了三枚棋子,一枚是突厥狼卫,一枚是龙波带领的蚍蜉,还有一枚是在靖安司安插的内鬼。
但是这一切都被张小敬一一击破,以他的狠、毒、辣、拗、绝,以他的血肉之躯,以他心中永志不灭的信仰。
贺知章是朝廷重臣,处于权利的最顶层;而张小敬是就快要被杀头的死囚,处于生活的最底层。贺知章一言九鼎,想要做什么事,手下成群的人轮候着;而张小敬就只有他自己,且处处被监视。贺知章一句话,张小敬就要被重新押入大牢,哪怕他刚刚才立了功。
贺知章的这个计划天衣无缝,一招连着一招,一环扣着一环,目标直奔着天子,雷霆手段汹涌而至。这是一个不允许失败的计划,也是一个不可能失败的计划。而张小敬是唯一的意外。
乍眼看去,与贺知章相比,张小敬无论哪一方面都处劣势,他能在这个棋局里扭转乾坤,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在他孤身奋战的这一路上,刀山火海都没有挡住他,最难最绝望的时刻他都没有放弃过。因为,他早已将自身置之度外。他为之奋斗的不是钱、权、名、利、荣誉、光环,他要的是整个长安城的安宁,他要的是数万百姓的生命,他要的是活生生热腾腾的长安城,哪怕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而张小敬,正是走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
03
李泌和张小敬都是聪明绝顶的人,这一起事件错综复杂,疑点重重,却都被他们二人推敲得分毫不差。
在答案已经浮出水面的时候,他们决定去找贺知章当面问个明白。
然而,他们刚刚走到贺府,便迎来了一场巨大的爆炸,那座漂亮的宅邸顷刻间化为了废墟。
在这一片废墟当中,李泌终于想通了一切。
这一切的幕后主使并不是贺知章,而是他的儿子贺东。
贺知章为了太子愿意做尽一切,而他的儿子为了实现父亲为太子尽忠的心愿,用他自己的方式为父亲尽了孝。
而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之时,贺东引爆了贺宅,让一切都埋于灰烬,只为保存住贺家的颜面。
李泌的解释在张小敬看来狗屁不通,即使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全城死伤的百姓也不少,不知道有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可是这一切就这样隐埋了,真相不会告知天下,天下依然什么都不知道。
这就是长安,是张小敬们拼尽一切去守卫的长安,他已经不觉愤怒了,只剩下满心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