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江苏省行政区划的调整,为何北部7个县,划

发布时间:2025/7/27 14:56:09   点击数: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河北省行政区划调整的故事。今天,我们和大家聊聊江苏省行政区划的变化。从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江苏省的行政区划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例如江苏省和山东省的交界地区。江苏省曾经把自己北部的7个县划入了山东省,但几年以后,这7个县,再次被划入了江苏省北部。为何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呢?今天,我们聊聊鲁南和苏北交界地区的区划故事。

首先,我们聊聊江苏省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江苏省横跨我国的南北方,江苏省分为苏北地区、苏中地区、苏南地区。其中,苏北地区包括了徐州、连云港等地,这一地区的风俗、口音,与中原官话非常接近。例如作者曾经的一位同学,江苏徐州人,但口音非常接近河南话。苏中地区以扬州、泰州等地为主,属于江淮文化,换而言之,能够同时看到南北两个地区的影子。至于苏南地区,则是苏州、南京等地,属于标准的江南文化。

认真地说,苏北与苏南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江苏省的行政区划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与元明清三朝都有很大的关系,元朝统一天下之后,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由于国家的疆域面积很大,如何管理各个地区,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了管理各个地区,元朝推出了行中书省制度,也就是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当时,苏北、苏中地区,属于河南江北行省。苏南地区隶属于江南行省,由此可见,在行政区划方面,苏北地区曾经与河南等地属于一家人。

元朝的行省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明朝建立以后,虽然沿用了行省制度,但是进行了全面改革。明朝把各个行省进行了完善,由于明朝拥有北京和南京两个首都。因此,出现了南直隶和北直隶两个直隶地区。其中,南直隶的管辖区,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在明朝统治时期,苏南、苏中和苏北开始被并在一起。清朝入关以后,确定北京为首都,南京的地位下降,南直隶自然也不复存在。

南直隶地区改称为江南省,清朝对江南省并不放心,因为江南省的面积太大、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清朝把江南省分为了江苏省和安徽省。请注意,截止这个时候,江苏省、安徽省的行政轮廓,与现在的标准已经非常接近了。徐州地区位于江苏北部,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在近现代历史上,随着铁路的发展,徐州成为了连接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的交通枢纽之一,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从清朝统治的前期,到40年代中期,江苏省的行政区划没有多大的变化。

如果说江苏省这一阶段最大的变化,那就是省会城市的变迁。南京、苏州、无锡都曾经做过江苏省的省会城市。进入40年代的末期,当时,我国北方地区已经基本解放。包括江苏省的北部,已经解放。但是,江苏省南部的局势仍不稳定,鉴于行政管理的需要,江苏省被分成了4个部分。首先,南京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江苏省被划分为苏南行署区和苏北行署区,行署区的地位类似于省份。江苏省的北部地区,则被划入了山东省。

当时,划入山东省总计有7个县,分别是:新海连市、赣榆县、东海县、邳县、铜北县、华山县、沛县和丰县。这7个县,分别划入了山东省的藤县专区和临沂专区。此外,徐州地区的地理位置重要,徐州的市区和郊区,专门建立了徐州地区行署。这种行政区划模式,属于临时性的区划,并不是固定状态。进入50年代以后,随着战争完全结束,经济开始逐步恢复,江苏省一分为四的情况,对于经济发展非常不利。毕竟,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强的省份之一。

年,南京市被撤销了直辖市地位。与此同时,苏南行署区和苏北行署区合并,重新建立江苏省,南京市成为了江苏省的省会城市。至于划入山东省的7个县,则全部换给了江苏省。随着江苏省行政区划的调整,这些地区基本上并入了徐州、连云港等地。不过,留下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微山湖。微山湖原本有山东省和江苏省共有,7个县划入山东省以后,微山湖成为了山东省的内湖。

7个县还给江苏省以后,微山湖的部分水域,继续留在山东省,山东省管理了整个微山湖。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江苏省和山东省,太湖几乎是微山湖的翻版。在江苏省与浙江省的区域划分中,江苏省几乎管理了整个太湖,浙江省的湖州市,虽然就在太湖边上,但是并不能管理太湖。随着7个县划入江苏省,标志着江苏省行政区划再次形成。与山东省划定界限以后,江苏省开始与邻居安徽省开始了区域划分。

其实,在建国的初期,这种临时性的区域划分并不仅仅出现在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辽宁省等省份,都出现了各种样式的临时性区划。例如四川省,被划分为川北、川南、川东、川西4个行署区。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各个省份的行政区划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行政区划已经很少变化了。如果某个地级市被撤销,基本上需要经过各级的审核。关于江苏省行政区划调整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rwls/274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