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摄影总结,5座城市和50张照片

发布时间:2021/3/5 12:59:19   点击数: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4302816.html

又一个十二月结束了,又一个一月开始了。一些事物退场,一些事物重新进入生活。这个时候,应该下一场厚厚的大雪,覆盖掉上一年所有的记忆……

01

再见南京

初见南京,是在年的春天,四月中旬,我还记得那天是星期天。告别南京,是在年的夏天,七月中旬,我只记得那天下午天空下起了小雨。列车驶出南京南站的时候,车窗已渐渐变得模糊。

六月底的时候,我把南京漫游记系列停更了,这个系列本来打算写到篇的,不过最终只完成了一半,有些遗憾,还有些难过。这场一开始就知道的告别,没有想到会来得这样快。这两年在南京待了太久,我对这里已经太熟,熟悉的地方是没有风景的。我想我应该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整个上半年,大部分时间好像都在拍花,从植物园到绿博园,从玄武湖到莫愁湖,从梅花山到清凉山,从三月的梅花拍到五月的蔷薇……

临近夏天那会儿,有时间会去扫街,从街头走到巷尾,让我再看一眼这座熟悉的城市。

愚园的美人梅。

因为杏花去的愚园,没想到美人梅开得更好。这里的取景范围是基本上铺满了整个画面,再加上当时是阴天,没有强烈的阳光直射下来,这样拍的话,也是很好看的。

东长干巷公园的桃花。

东长干巷公园是中华门城墙下的一个免费公园,对面就是大报恩寺。沿着河边走走,这里的桃花倒是开得很好。这里的取景范围只选了一株,靠近,虚化背景拍侧面特写就可以了。

明孝陵梅花山的美人梅。

梅花山是南京的赏梅胜地,去的时候很多花已经快要凋谢了。这张照片里,正好有只蜜蜂停在上面,加入了动物的元素,这样会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生动。

古林公园的海棠。

古林公园是南京市区一个很小众的免费公园,几乎不会有游客去那里。三月中旬,海棠还是含苞待放的状态,还是不太好拍的。这张照片里,是以天空作为背景,向上仰拍的。

江苏南京广播电视塔。

这张照片也是在古林公园拍的,照片中的主体是江苏南京广播电视塔,用了紫叶李作为前景。如果没有加入花朵这一元素的话,整体的画面会显得单一很多。

草场门地铁口的樱花。

下了一夜的雨,枝头的樱花已经没有那么繁茂了。一出地铁口,发现这个画面倒是很好看。有时候,需要抬头看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风景。

午朝门公园的木绣球。

午朝门公园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公园,近地铁口,免费,人少。四月初的时候,木绣球就已经悄然绽放了。白色的花,绿色的叶,加上古老的石墩子,这样的景,再稍微注意下构图,拍出来应该很难不好看。

老山森林公园的鸢尾。

老山森林公园,是浦口的一个公园,离市区比较近,需要穿过长江,来回比较折腾,所以只去过一次。这张照片里的主体,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紫色鸢尾,拍摄的时候,把花放在三分之一处,然后居中构图就可以了。

虎踞北路的蔷薇。

这是南艺的一面蔷薇花墙,就在地铁口。背景很好看,民国风。拍的正好看到一辆单车停在路边,如果画面里还有人物出现的话,就更好了。

夕沉下的飞鸟。

这是当时在南京的住处,一个西北角的小房间,可以看到每天的夕阳。正好看到一只小鸟停在屋顶上,于是拍下了它的剪影。当时用的是垂直构图,增强了画面表现力,突显出了整个夕阳西下的氛围。

音乐台的白鸽。

音乐台就在中山陵下面,这两个地方可以一起游览。这个场景当时拍了几十张,都不太好。所以,后来还是决定坐下来,等待一个瞬间。等到白鸽起飞,两个小孩子跑着入境的时候,就可以按下快门了。

鼓楼公园的光影。

我总觉得,鼓楼公园一直是被人忽略的一个公园,近地铁口,免费,人少,再加上一个视野好。夏天午后的光线透过门窗,照射在墙上,拍摄时对角线构图就可以了。

应天大街。

无意中看到的一景,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被堆积在路旁,不知道它们以后的去向会是哪里。

汉中门桥。

路过汉中门桥时,看到一个老爷爷骑着三轮车,载满了货物。当时站得比较远,这张照片是用长焦镜头拉近了拍的。扫街的时候,也可以拍拍这座城市里的劳动人民。

02

醉在绍兴

七月中旬离开南京之后,就一路南下去了绍兴打工旅行。作为一个浙江人,这还是我第一次去绍兴。如果说,一座城市若是有气味的话,那么绍兴就是黄酒味的,黄酒奶茶,黄酒雪糕,黄酒布丁……

绍兴,是一座烟火气非常浓厚的城市,原生态的水乡古城。如果你来到绍兴,一定要去它的老城区走一走。这里推荐仓桥直街、西小路历史街区和八字桥历史街区。

在绍兴待了一段时间,长时间的拍摄和写作,再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不太好,后来的日子里一天比一天差。八月初的时候,我就离开了那座城市。

蓝雪花。

这是在仓桥直街拍的,第一次见到蓝雪花,也太好看了。就像《你终会遇见如你一般可爱的人像是围墙上开满的蓝雪花》这首歌里唱的那样,“多美的花,像梦里的星辰啊,在蓝雪花盛开的初夏里,遇见了你……”

仓桥直街。

这是仓桥直街里常见的画面,街坊邻里之间的唠嗑。这张的人物之间的互动性比较强,一下子有一种被拉回到上世纪的感觉。

一扇虚掩着的门。

为什么拍这扇门呢?它很古老,很有年代感。看得出来,一半的油漆已经剥落。有一条小小的门缝,推开门,里面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拍摄的时候,门缝的位置放在三分线处就可以了。

老人的背影。

这条路是去鲁迅故里的一条小路。看到一个老奶奶拄着拐杖出来散步,我没有走近,用的长焦镜头拉近拍的。这张照片的重点在于这根拐杖,整个画面就显得十分稳定。拍摄时间应该是早上六点多一点,所以整个氛围看上去都比较清冷。

两个人的背影。

这是在鲁迅故里,这里的清晨比较安静。帮前面的两位叔叔阿姨拍了几张游客照,这是他们回去的时候拍的背影照,图片上应该是在看刚才拍的照片。

清晨的劳动者。

拍这张照片,是因为觉得这个身影非常酷,特别是这个尖头帽遮住了上半部分的脸,一股江湖侠客气息扑面而来。

自制晒衣架。

在绍兴的大街小巷游荡,随处可见这样的自制晒衣架,一看就是上世纪的产物。侧面拍摄,三根竹竿立在那里,使得画面十分稳定。

河边写生。

这是在西小路历史街区,看到河边有一群写生的学生,正好拍下了正在画画的一幕。他们在画风景,而此时,他们也成了风景。

八字桥一景。

八字桥历史街区和仓桥直街相比,少了点商业气息,多了点生活气息。这里的晾衣杆都是拿长长的竹竿自制的,很有意思。去一个地方旅行,关于当地人的生活,也是非常值得拍摄的题材。

03

难寻南浔

八月初,离开绍兴,已是盛夏。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去哪里,突然觉得自己没有地方可以去了。当时的情况,已经不再适合去大城市里待着了。我厌倦了那里的高楼大厦,我厌倦了那里的车水马龙。

所以,我回到了我的故乡,南浔古镇,浙江北部的一个江南水乡。我好想休息一下,这两年走来走去,跑来跑去,真的好累啊。接下来的日子,就在小镇上待着。精神状态依旧不太好,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我的摄影。有时候,低落的情绪反而会更有利于创作。

小镇很小,只有一个能逛的地方,那就是古镇的景区里。夏天,我会起得很早,趁游客还没有到达的时候,拍一些我想拍的风景。这么多年过去了,小镇也已逐步实在商业化。很多店铺已经消失,很多风景已经不在。

南浔不再难寻,而南浔依旧难寻。就如我们生命中的一些人,是很难寻到的。遇,是偶然的;不遇,是应该的。

清晨光影。

已是九月初,清晨的阳光还是很好。路灯的影子投射在了墙上,这张照片是站在河对岸拍摄的,拍的时候相机端平,保证路灯不能倾斜。

水花四溅。

江南的雨天,是非常适合拍照的。如果你恰巧碰上,那一定非常幸运。在这张照片里,看到一滴水正好落下来,溅起的水花形成了一个很好看的形状。我立马按下快门,拍下了这一瞬间。

水乡掠影。

下过雨的古镇,空气里湿度比较大,有些朦胧。走在岸边,看到有人在打捞河里的垃圾。这张照片没有把人物拉近,我感觉把他们放置在整个环境里,这样看起来会更好一些。

老街秋日。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已是十月中旬。老街的梧桐树开始掉叶子了。于是就地取材,捡了一片地上的叶子,挡在镜头前作为前景,可以产生虚化的效果。

月上柳梢。

看这个月亮的形态,应该是蛾眉月。透过竹帘,正好可以看到柳梢上的月亮。

夕阳捕手。

太阳快落山了,看到一个老大爷正在撒网。这样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的画面,肯定是不可以错过的。这张照片我把人物拉得比较近,当然把视野放远一点也是可以的。

灯笼倒影。

南西街的这一排灯笼是非常显眼的,但是非常难拍。我拍了好多年,都没有拍得很好看。那就不拍了,不如试试拍它的倒影吧。对角线构图,就可以了。

窗户倒影。

这是无意中拍到的一张照片,拍完之后感觉不像是拍出来的,倒是更像一幅水墨画。

水乡黄昏。

这张照片是站在桥上拍的。当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走到桥上的时候看到落日的余晖打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真的太美了。正好此时远处有一艘小船驶过来,等待它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就立马按下了快门。

04

久违苏州

之所以去苏州,是因为一场Livehouse,宿羽阳的「请允许我成为你的夏季」。这几个字来源于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诗歌,“当夏天悄然流逝,请允许我成为你的夏天。”9月20日的演出,热夏已过,很是应景。

上一次去苏州,还是在年的五月,没想到已经两年没有去过这个城市了。趁着这次看演出的机会,待了两天。我记得当时住在平江路,然后到处瞎逛。

第一天,从苏州火车站坐地铁到观前街,走走看看,穿过大儒巷,一直走到平江路放行李。下午沿着平江路一直走到底,去白塔东路的伟记奥面馆吃一碗水晶虾仁面。吃完面以后,要去寻找一杯好喝的绿豆冰沙,王天井巷70号的「小爸爸」,这家店的绿豆冰沙真是我目前为止喝过的最好喝的。如果夏天去苏州的话,千万不能错过。从面馆走过去,穿过各种小巷子,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傍晚的时候,坐地铁去了金鸡湖,这是我每次去苏州都要去的地方。既然到了金鸡湖,那就顺便逛逛诚品书店,看看展览。晚上的活动就是苏州工业园区MaoLivehouse的演出,看完演出正好赶得上最后一班公交去平江路。

第二天,想去逛逛苏州的菜市场,第一个是葑门横街,从平江路坐公交过去很近,说实话,人真的太多了,挤得水泄不通。接着还是逛菜市场,双塔市集。这个菜市场的烟火气没有那么重,多了一份艺术气息。双塔市集旁的忆品苏酒酿还是很好喝的。然后,走到了吴趋坊,那里有一家乐惠馄饨店,吃了一碗菜肉大馄饨。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这次的苏州之行。

苏州,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座城市。她有着江南水乡的婉约,还有着现代都市的繁华。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很想去那里生活的。

金鸡湖。

每次去苏州,都要去金鸡湖走一圈,吹一吹这个城市的风。这张照片对面的建筑是苏州中心,这个造型很有特色。那天是阴天,不容易出片。此时正好看到左边有一艘白色的帆船驶过去,等待它驶到水平线三分之一的位置,就可以按下快门了。

演出现场。

MaoLivehouse的场地比较小,拍照有点难。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没有对上焦,真的不是故意失焦。本来是想删掉的,正好在那时听到了她在《十一种孤独》里唱的一句,“第七是看一场一群人的演出,荧光满眼却看不清楚……”

05

你好上海

也许是在小镇待了太久,还是想出去看看。这一次去的城市是上海,是我向往已久的魔都。那是我第一次去上海,在此之前从未去过。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那里,但我总觉得我应该去看一看这个国际大都市的风景。

11月的第一天,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我踏上了去上海的路。当时住的是地铁8号线的终点站附近的一家青旅,可以说是上海最便宜的旅店了,25块钱一个晚上。我住的是四人间,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人来到,也有人离开。在那里,我碰到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有时候晚上我们会聊聊天,我没什么故事,就听听她们的故事。后来,大家都陆续搬走了,一个月后我也搬走了。我想,这里的很多人,我们应该不会有交集了吧。

在上海,好像一直在逛马路,走了好多好多路。武康路、愚园路、思南路、绍兴路、甜爱路、山阴路、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海伦路、多伦路、华山路、衡山路、南京东路、南京西路……

在洒满金色阳光的午后,走在昔日法租界的马路上,道路两旁都是百年洋房,街边的法国梧桐光影斑驳,不经意间拐进一条石库门里弄,时光悄然倒退回到上世纪……如果说,国内有哪个城市适合在秋天漫步,那么上海一定可以拥有姓名。

走着走着,你就会发现这座城市太大了。错乱的城市,到处都是迷路的人。一个月后,我离开了上海。很久以后我突然明白过来,不是上海很好,而是秋天很好。

东方明珠。

这张照片是在南京东路上拍的,那天的天气并不好,阴天,雾蒙蒙的。在外滩拍了好几张都没有拍到一张好看的,就准备回去了,开始往南京东路的方向走。拍照的时候我都会走几步再回头看看,突然觉得这个角度倒是很好。东方明珠塔置身于外滩万国建筑群的后面,也算是古典和现代的碰撞吧。

田子坊。

田子坊跟很多城市的商业街区是差不多的,里面是一条一条的小弄堂,贩卖着各种义乌小商品。那么狭窄的地方,游客又很多,取景是非常难的。不经意间抬头看看,发现头顶的雨伞倒是可以入镜。大量重复的元素,组合起来也是很好看的。

复兴公园。

这个公园在复兴中路,离思南路很近。逛马路逛得有点累了,所以就去逛逛公园。秋日午后的一湖残荷,倒是有一种别样的美。

虹口足球场。

在上海,去的最多的就是虹口区,虹口足球场就在地铁口。夕阳西下,看到一群人正在踢足球。这个画面,倒是很有意思。站在那里,等待一个合适的瞬间就可以按下快门了。

上海交大徐汇校区。

华山路号,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徐汇校区。每到一个城市,都要去逛逛当地的校园,这是多年来的习惯。不过目前校园还没有开放,所以只能拍拍它的校门口了。拍了好几张,感觉这个角度是最好看的。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这条街上有各种老式建筑,怀旧咖啡馆和名人故居,就像是上海滩百年文化的一个经典缩影。在一个有阳光的午后,两个老大爷坐在露天咖啡馆里喝下午茶,这应该就是上海人民的日常生活了。

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可以说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公园了,也是在虹口区,公园的东门出去就是甜爱路和山阴路了。这张照片是无意中抓拍的,秋日午后小朋友们在阳光下一起玩耍,跑来跑去无忧无虑的画面,这也是我最爱拍的场景。

枫泾古镇。

枫泾古镇是我在上海逛的第一个古镇,位于上海的金山区,离市中心比较远,来回要坐很久的车,不过一天时间也够了。它的街都很长,可以不断往深处走去。古镇老街这样的题材是很好拍的,拍摄的时候最好有当地的人物入镜。

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它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大楼,也是知名的邬达克建筑。在上海游荡的最后一天,又到武康路去走了走,站在和第一天一样的位置,拍了张雨中的武康大楼。

06

又见南京

一定是无数种命运交错,让我又来到了这座城市。列车到达南京南站,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好久不见。出走了五个月,好像是过了五年那么久,此时听的歌是《重逢》,“多年后我又回来这里,久归的客,某种默契……”凛冬将至,适合重逢。

新街口。

这张照片是在新街口石鼓路的一家位于30楼的青旅拍的,以前倒是没有在这个角度看过这个城市。从近处的宁检大厦,到远处的河西金鹰,还有各种各样的楼,鳞次栉比,形成了强烈的空间感和气势感。

上海路。

这是上海路的老小区,用了长焦镜头拉近了拍的。对称构图,一半高楼,一半天空。

三咖啡。

这是上海路的一家咖啡馆,开在一个转角处。拍这张照片,是因为这面墙很有特色。蓝色的墙、红色的窗和绿色的树,三种颜色搭配得恰到好处。扫街的时候,可以注意下那些色彩鲜艳高饱和度的场景。

不熟艺术书店。

这是一家开在创意园里的地下书店,很有艺术气息。这是一张静物照,三种元素都很复古,花瓶、电话机和「南京」这两个字,形成了一定的远近关系,所以画面也不会显得呆板。

中山植物园的红枫。

已是初冬,去植物园走了走,枫叶落满了钟山。本来想拍特写,但是没有找到特别好看的叶子,所以就拍了这张。同一元素不断重复,直至铺满整个画面,显得格外饱满和热烈。

太平北路的水杉。

冬天的南京,是不适合看法国梧桐的,因为叶子会掉。但是,还有一种树却格外地美,那就是水杉,去太平北路走走吧,从大行宫地铁站一路走到鸡鸣寺站,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焦糖色。这张照片是站在天桥的楼梯上拍的,当时的光影特别好,用的是道路的引导线构图,人物的入镜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初雪后的体育公园。

十二月中旬,南京下了第一场雪。第二天,我去了钟山体育公园,呼呼的北风吹打在脸上,可真冷啊。最近很喜欢一首歌,叫做《云野》,里面有一句歌词我觉得跟这张照片很配,“请在冬天回来好吗,我的天空下起了雪,大雪落在我孤独的旷野,像你每次无言的告别……”

07

关于摄影

终于,要写到最后了。这里的50张照片,都是今年陆陆续续拍摄的,用的相机是索尼a,两个镜头交替着使用,一个是16-50mm的标准变焦镜头,另一个是55-mm的远摄变焦镜头。关于更多的摄影技巧,会陆续写进后面的文章里。

不过呢,拍摄器材和技巧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所拍摄的内容,还有你想要表达的东西,是那些触动你内心的场景和瞬间。

关于摄影,我最喜欢的是安塞尔·亚当斯的那句名言,“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我想,这大概就是摄影的终极奥义吧。

-end-

摄影丨黑大仙Ya

撰文丨黑大仙Ya

关于作者

黑大仙Ya

摄影是此生热爱,写作是用来谋生。

黑大仙Ya

你的喜欢很重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hcs/2016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