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医院医生解密吃荔枝致死真相

发布时间:2021/6/28 15:59:45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啊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言:近期,有篇文章“食用荔枝致47名儿童死亡!”刷屏,造成诸多人的惶恐,我特别拜读,发现发病确实与荔枝有关,但所谓的“与荔枝毒素有关的急性脑炎综合征”,实际上应该是夜间低血糖以及严重的低血糖脑病。故写本文的目的只是希望大家科学对待荔枝,开心享受美味的同时避免盲目惶恐!

荔枝与低血糖

荔枝是高含糖水果,荔枝的含糖量超过了16%,但是其中大部分是果糖。由于果糖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需通过酶转化成葡萄糖,因此如果小朋友或糖尿病人一次性大量食用荔枝,这会导致过多的果糖进入血液,酶的转化任务加重,导致葡萄糖不能正常供给,此时的血糖值较之平常低很多。

同时,果糖的大量摄入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致使机体消耗大量的葡萄糖,血糖也随之降低,再加上果糖不能转化成葡萄糖,低血糖的情况就会更严重一点,由于大量食用荔枝带来的饱腹感会导致人们不想再进食其他东西,进一步限制了人体的葡萄糖来源,从而引发严重而持续的低血糖状态,这种状态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低血糖脑病。所以,所谓的“荔枝病”就是一种低血糖脑病。

(小知识:单果肉部分,鲜荔枝的升糖指数(GI值)70,属于高升糖指数水果。荔枝的热卡在水果中也排名在前,每g荔枝有74kCal,高于桂圆(71kCal),仅低于香蕉(93kCal)。)

吃荔枝,小孩和糖尿病人却更易中招!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小孩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备不足,低血糖发生时没有很好的防护机制。而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糖耐量原本就不正常,大量摄入荔枝后,体内勉强依靠药物来维持的血糖平衡再次打破,使得低血糖发生时,情况更加凶险。

如何正确吃荔枝?总结下来就几点

·不要吃未熟荔枝!不仅不甜,还增加低血糖风险!

·不要空腹吃荔枝!可于两餐之间吃1-2颗。

·切勿睡前吃荔枝,睡梦中的低血糖更难以被发现和诊治。

·保证每天正常的主食摄入,按时吃饭,才能开心吃荔枝。

·糖尿病人不建议食用,实在忍不住,可以在血糖平稳的前提下微量食用(1-2颗),且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随餐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不可同时食用荔枝!

·此外,吃荔枝的同时或前后,可就着点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白面、大米等)一起吃下;切记吃荔枝后一旦出现心慌冒汗手发抖,立即就医!

吃荔枝后低血糖的反应病

吃荔枝后一旦出现心慌冒汗手发抖,说明可能出现了低血糖,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低血糖时的一系列反应病吧:

·急性低血糖时的预警症状

低血糖时人体会增加拮抗激素的分泌,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升高血糖,使心血管系统发生相应变化,以利于葡萄糖在体内各种组织间的转运从而产生一系列预警症状,以迅速纠正低血糖。

·血糖水平4.6mmol/l时,胰岛素分泌受抑制

·血糖水平3.8mmol/l时,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开始释放

·血糖水平3.0mmol/l时,开始出现低血糖症状

·血糖水平2.8mmol/l时,患者出现进行性认知能力下降

·血糖水平1.0mmol/l时,患者出现昏迷

·识别低血糖的表现

肾上腺交感神经症状: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的表现,当血糖降至60ml/dl(3.3mmol/l)以下时就要注意是否出现下述症状:焦虑不安、情绪激动、手足颤抖、软弱、饥饿感、心慌、出汗、面色苍白。

中枢神经症状:如果血糖低于40mg/dl(2.2mmol/l),就可能出现下述症状,主要是由于脑细胞葡萄糖供应不足所致(通常低血糖发展很快):头痛、躁动、疲倦,可有幻觉、意识丧失、视物不清、语言迟钝、神经过敏、癫痫发作。

一旦发现,及时就诊,主动向医生报告吃荔枝病史,急查血糖,一旦发现低血糖,立即纠正低血糖并查找诱发因素,将神经功能损害减少至最小,期望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对于低血糖脑病来说,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防重于治。

·颅脑MRI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低血糖昏迷CT可能无异常,颅脑MRI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DWI序列,对严重低血糖患者的诊治更有重要意义,由于葡萄糖减少导致大脑能量缺失和离子泵衰竭,水分子向细胞内运动和细胞外水容积显著减少,导致细胞毒性水肿,水分子弥散障碍。可见双侧尾状核和豆状核对称性或略长T1,长T2,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

低血糖脑病早期DWI检查,其定位及定性敏感性比CT、常规MRI高,主要表现DWI呈高信号,表面弥散系数(ADC)值降低。

低血糖脑损害具有一定的区域选择性,细胞愈进化,对缺糖愈敏感:

①尾状核、豆状核、大脑皮质、海马和黑质是低血糖的敏感区域,最易受损;

②也有研究提示敏感区域还包括胼胝体和皮质下白质;

③几乎不累及丘脑、小脑及脑干。有研究显示,严重低血糖患者病损一旦侵犯到皮质和基底节区,病变多不易恢复。

临床症状和DWI异常可在短时内逆转者,病变多在胼胝体压部,皮质下白质和内囊后肢。提示DWI序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判断预后,胼胝体压部受损者预后相对较好。

低血糖脑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学鉴别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见小的出血点灶和对称性丘脑损害,而低血糖性脑病没有。

下面列举了低血糖脑病典型的影像图片:

大脑皮质双侧损害

大脑皮质偏侧损害

大脑皮质损害,丘脑未累及

皮质、基底节、脑室旁白质损害

文末,再次申明,本文的目的只是希望大家了解荔枝相关的低血糖反应甚至脑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科学、开心地享受美味,不必因噎废食,也不必盲目惶恐!

文末,再欣赏一下我国古代关于荔枝那唯美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

赵桂宪,临床医学博士,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年博士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年至今在医院神经内科工作,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擅长“中枢神经系统多发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专长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的等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同时进行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及科学研究,对周围神经病和神经遗传变性病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hcs/2196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