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二十四件顏真卿名碑拓本亮相西安

发布时间:2020/11/1 14:28:58   点击数:
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5116386.html

“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于1月16日~2月24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

整个展览策划酝酿长达六年,集合了全日本著名展馆的力量,几乎把颜真卿所有的作品都集中到这里展出。特别是还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借来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稿》压阵。

东京特展以件展品来拱卫衬托27件颜真卿展品,可谓是用尽了洪荒之力,但颜真卿给自己的姑姑书丹的《殷夫人碑》和为“开元盛世”的操盘手宰相宋璟书丹的《宋璟碑》还是被遗漏。

不要遗憾,现在来西安,看看东京大展被遗漏的两种颜真卿名碑拓本。

在颜真卿的老家——西安,“丰碑——颜真卿名碑拓片特展”展出了颜真卿碑石拓片24件组,其中不乏日本展览被遗漏的两大碑拓藏品《宋璟碑》和《殷夫人碑》。此前,日本共展出27件颜真卿书法,除了《祭侄文稿》和《自书告身帖》是原作外,其他25件均为颜书碑帖,本次展览同时也是对东京展览的补充与注释。

颜真卿是长安人,他的故乡为他奉献了这场礼物——他的书法回家了!

▲展览现场

颜真卿(~年),是唐代名臣,书法家。唐中宗景龙三年(年),出生在京兆万年(朱雀路以西,含光路以东,友谊西路以北,环城西路以南之间),安史之乱时,身为平原太守的颜真卿在北方率先起兵对抗叛军。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兴元元年(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其楷书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世称“颜体”。

丰碑——颜真卿名碑拓本特展

名录

▲33岁《王琳墓志》近代

唐开元二十九年(年)书。秋,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出土。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边长90厘米。32行,行32字。

开元廿九年王琳卒于润州,夫徐峤(~年)悲痛欲绝,亲撰其铭。翌年,峤卒。徐峤两《唐书》有传。官至“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曾“撰易广义卅卷、类二戴礼百篇、文集卅卷”。虽长颜真卿22岁,但属群从兄弟。开元二十二年(年),颜真卿登进士第。但书此墓志时还是一名33岁的九品小官。年长位高的徐峤托并无名气的远亲颜真卿书志文,可说是慧眼识珠。《王琳墓志》是目前看到的颜真卿最早作品。

▲41岁《郭虚已墓志》近代

唐天宝八年(年)书。墓志长.8厘米,宽厘米。盖篆题“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志文楷书,35行,共1字。年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一砖厂内出土,现藏在偃师商城博物馆。志主郭虚己官至工部尚书。曾在唐与吐蕃战争中,披坚执锐,屡立战功。唐天宝八年(年)卒,年五十九岁。志文书法端庄工整,笔力刚劲,是研究颜体早期书法的珍贵资料。

▲44岁《多宝塔碑》册页清拓本

唐天宝十一年(年)四月建。这是颜真卿离开长安出任平原太守的前一年。此碑乃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颜真卿受西京千福寺楚金禅师邀请书丹。碑文记载西京龙兴寺和尚楚金修建多宝佛塔的事蹟。其书点画圆整,端庄劲秀,已有个人独特面目。撰文者岑勋是大诗人李白的朋友,他有一个大名鼎鼎是叔伯兄弟,名叫岑参。额题“大唐多宝塔感应碑”,隶书,出徐浩之手。徐浩是颜真卿同僚,长颜6岁,唐玄宗至肃宗朝曾两度主持内府法书鉴定,著名《不空和尚碑》就是他的作品。千福寺在唐长安城安定坊之东南隅(大致在今天西安西站西南),原为章怀太子宅,咸亨四年(年)舍为寺。此碑年移存西安碑林。

▲46岁《东方朔画赞》

天宝十三年十二月(年1月17日--2月15日)立于山东陵县。晋夏侯湛撰文。时颜真卿任平原太守,正值壮年,神明焕发,意气干云。故此碑书法清劲雄壮,峭拔开张,为颜真卿早年的代表作之一。明人赞扬:"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50岁《谒金天王庙题名》

唐至德三年(年)十月刻。此为颜真卿自蒲州刺史贬为饶州刺史时游华岳庙之题名。开元十二年(年)冬,唐玄宗李隆基封华山神为“金天王”,西岳庙改称为“金天王神祠”。颜真卿题名刻于北周《西岳华山神庙碑》碑侧。楷书,四行,行二十二字。庄敬奇伟,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54岁《鲜于氏离堆记》清拓裱本

唐宝庆元年(西元年)五月,颜真卿途经新政县,应成都兵曹鲜于昱之请,为其父鲜于仲通撰写《鲜於氏离堆记》。描写离堆的位置、山势和离堆石堂的形制及周围景色,介绍鲜于仲通其人及颜氏与鲜於氏的通家之谊。原摩崖在四川仪陇县新政镇。清嘉庆间发现,仅存残石五块,共47个整字和7个残字。为颜氏中年重要书迹之一,用笔雄逸,且是摩崖大字,丰硕伟岸,气势磅礴,为颜书大字的杰出代表。

▲56岁《争座位帖》

这是颜真卿写给右仆射郭英乂的一封书信手稿。广德二年(年)十一月汾阳郡王郭子仪在灵台西原(今甘肃泾川境)大破吐蕃十万军队,斩首级五万。十四日,郭子仪自泾阳来朝,代宗令宰臣百僚迎之于开远门,并在安福寺举行兴道之会。右仆射(约相当于副总理)郭英乂为了巴结炙手可热的军容使鱼朝恩(宦官),对其礼遇高于六部尚书。颜真卿遂致信郭英乂,甚至斥责他的行为"何异清昼攫金(白昼打劫)之士"。故称《争座位帖》。时颜真卿任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姿态飞动,似乎也显示了他刚强耿直而朴实敦厚的性格。

▲56岁《郭氏家庙碑》

写完《与郭仆射书》后7日(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颜真卿又为郭子仪家庙碑撰文并书丹。作为郭子仪亲家的代宗李豫亲自隶书题额。碑高厘米。碑原立长安常乐坊郭子仪私邸(今西安交通大学南部)。北宋元祐中被移往城中省政府办公大院。年从西安鼓楼北清代西安府布政司署旧址移入西安碑林。此碑书法遒古雄劲,含蕴浑厚。与两年前他书丹的《鲜於氏离堆记》是颜楷成熟期的代表作。此清拓本系日本回流。

▲60~63岁书《臧怀恪碑》民国拓立轴

全称《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碑身高,宽厘米。凡28行,行58至64字不等。碑原在陕西三原县陵前乡臧怀恪墓前,年藏西安碑林。这是西安碑林最晚入藏的颜真卿碑石。

60~63岁书《臧怀恪碑》清拓裱本

碑主臧怀恪玄宗朝以忠勇闻名于时,曾在对突厥、吐蕃战争中屡建奇功。此碑无立石年月,应是颜真卿大历三年至大历六年(~年)在抚州刺史任,应镇守长安北大门的鄜坊节度使臧希让邀请,为其父所书,时鲁公60~63岁。书法宽博劲峭。

▲63岁《大唐中兴颂》

大历六年(年)三月颜真卿卸任江西抚州刺史之后,书旧友容州刺史、本管经略使元文,夏六月刻。上元二年(年),历时数年的"安史之乱"基本结束,元结在江西九江任上乘兴写下了这篇《大唐中兴颂》。摩崖上的衔名"尚书水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荆南节度判官",正是元结此时的官职。十年后,元结居母丧,隐居湖南浯溪。请颜真卿书写此文并刻浯溪摩崖上。元次山撰《大唐中兴颂》仿秦始皇金石刻辞的体例,三句一韵,共十五韵。《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布局紧密,真力弥满,充实茂朴,气势恢弘。清代人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云:《中兴颂》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

▲64岁《八关斋会报德记》清拓镜心

大历七年(年)五月书。田悦(~年)篆额。田神功,“安史之乱”初乃史思明部将,后归顺朝廷,解除睢阳(商丘)之围,封为鸿胪卿,迁徐州刺史、淄青节度使。宝应元年(年),叛军又攻睢阳,田神功再解之。后田神功屡受朝廷嘉奖,拜汴宋节度使,官至太子太师、信都郡王。大历七年四月,田神功得热疾,睢阳举行八关斋会为田神功祈福,以报其解救睢阳之德。因宋州刺史徐向之请,颜真卿撰文并书丹,记颂旧友功德。临文感愤,纵笔浩荡。后刻成八棱石幢,高2.7米,共8面,每面宽约51厘米,全文字。字大如拳,笔法老辣却不失生涩之气。

唐会昌毁佛,石幢被錾凿数处。唐大中五年(年),宋州刺史崔倬找到残幢,将五面缺字补齐,重新立起。年,商丘内衣厂职工和五七中学(县二高)学生组成的“造反派”将其彻底砸断推到,幢大坏。

▲64岁《宋璟碑》

大历七年(年)九月,颜真卿历郑州归东都,书旧文《宋璟碑》。昭义军节度使薛嵩命邢州刺史封演上石,立碑于沙河宋璟墓前。现坐落在邢台市桥西区李村乡东户村乡中学院内,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碑高4.08米,洋洋三千余言,尽述宋璟(~年)“历仕三朝,刚直不阿”的荣耀事蹟。

64岁《宋璟碑》清拓裱本

宋璟在唐开元十七年(西元年)拜尚书右丞相后,与姚崇精诚合作,是开元盛世的主要操盘手。开元二十年(西元年)以年老告归,二十五年卒于洛阳之私宅,赠太尉,諡文贞。次年,归葬沙河先茔。

此清拓裱本为迄今所见清末民初碑派书法健将李叔同(李成蹊)唯一题署的碑帖,弥足珍贵。

▲64岁《元结碑》

大历七年十月廿六日(年12月24日)为好友元结撰写并书丹的悼文。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碑原在河南鲁山县城北青岭元结墓前,元代因战乱移入鲁山县文庙(鲁山一高老校区)保护。字迹浑厚雄健,遒劲秀拔,气势磅礴,充溢着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元结(~年),字次山。元结原籍河南,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十三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翽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年)入朝,后卒于长安。

▲69岁《殷君夫人颜氏碑》

大历十二年(年)立。高厘米。四面环刻,额横题“唐钱塘丞殷君夫人颜君之碑”12字,分刻两面。碑原在河南洛阳玉虚观。是颜真卿在湖州刺史任上为其姑母殷履直夫人颜真定追立。元明间,碑没入土中,清康熙年间出土,毁于抗战时期。

▲71岁《马璘新庙碑》

大历十四年(年)六月书。撰文者程浩。书额者是唐隶书名家韩择木长子韩秀实。71岁的吏部尚书颜真卿为刚过世的唐代“中兴猛将”扶风郡王马璘(~年)的家庙立《马璘新庙碑》,他举荐已经去世的自己的老部下韩择木的长子49岁的韩秀实用隶书书写碑额“唐故尚书左仆射知省事扶风王赠司徒马璘庙碑”20字,以示对晚辈书艺的肯定与提携。

是碑着录首见欧阳修《集古录》,后湮没无闻。直至清光绪十七年(年)始出土于西安藩署,惜已残损为五石,约存四百余字。年移存西安碑林。初葺于墙,近年卸下,秘藏文物库房。

▲71岁《颜勤礼碑》

唐大历十四年(年)立,此为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书刻立之神道碑。螭首方座,碑身及碑首高厘米,碑身宽92厘米,三面刻字,共44行。碑正反两面行38字,侧行37字。未刻额。

71岁书《颜勤礼碑》民国拓立轴

此碑原在唐万年县宁安乡凤栖原上,五代后梁时,刘鄩(~年)守长安,将它及唐《开成石经》等大批碑石迁于故唐尚书省之西隅。大致相当于今西安城北大街以西,北广济街以东,鼓楼以北,西华门街以南一带。宋代以后埋入地下。直至年方重见天日。年移归西安碑林。此碑雄沉刚健,元气浑然。极好地保存了颜书原貌,弥足珍贵。

▲72岁《颜氏家庙碑》

建中元年(年)立。螭首龟跌。碑高厘米。正反两面各24行,行47字。两侧各6行,行52字。此碑为颜真卿为父颜惟贞所立。颜真卿是他的第七个儿子。颜真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碑阳首行题下题记有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年)碑石移入并重立于当时文庙的情况,据载此前碑已仆倒于郊野。它是移入西安碑林最早的碑石之一。此碑是颜真卿现存最晚作品。是时颜真卿年高笔老,风力遒厚,书艺已臻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之境。三年后,颜真卿为贼所害。

72岁《颜氏家庙碑》清拓镜心

此次展览共整理了从清早期到民国时期颜真卿碑石拓片二十余件组,其中不乏日本展览被遗漏的颜真卿给自己姑母书丹的《殷夫人碑》(旧在洛阳,原石在抗战中佚失)和为“开元盛世”的操盘手宰相宋璟书丹的《宋璟碑》(在河北沙河)。

颜真卿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悲剧色彩浓重的一生,但是又自强不息的一生,颜真卿的书法与其品格是一样的爱国爱家、正大阳刚,深受人们的敬仰,这个时代更需要他的精神!此场展览经过并不是特别长的准备,把颜真卿的二十多件碑帖汇聚在一里,大家可以完整看到他书法的衍变历程,以及他卓越的美学风范。

相关文章链接:

把象征中国人气节的国宝级文物偷偷借给日本,谁干的?!

图文编辑自网络,仅限交流学习与欣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wzy/1939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