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山东著名古建筑泰山古建筑群

发布时间:2021/7/25 12:40:44   点击数: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81.html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4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7米。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4代帝王遣官祭祀7次。山体上留下了0余处古建筑群,00余处碑碣石刻。

年11月8日,泰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年1月1日,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年月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泰山贯穿山东中部,泰安市境内,绵亘于泰安市、济南市之间,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西长约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盘卧面积达4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7米。

玉皇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是五岳之首泰山的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殿而得名,主祀玉皇上帝。始建年代久远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

相传最初秦始皇曾到此祭天。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4代帝王遣官祭祀7次。

玉皇顶,旧称太平顶,是“东岳”——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殿而得名。玉皇庙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主要建筑还有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

玉皇殿内祀玉皇上帝神像,玉皇上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即民间信仰的“老天爷”,俗称玉皇大帝。神殿上匾额题“柴望遗风”、“威摄十方”、“名扬神州”,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

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位于玉皇顶上,古称太清宫、玉皇。玉皇顶海拔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供奉的就是乃天地万物的主宰,万天帝主——玉皇上帝,乃掌管三界之主神。

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位于玉皇顶上,古称太清宫、玉皇观。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

自入南天门,游人漫步在平坦的天街上,已消除了一些攀登十八盘时的疲劳。从天街到玉皇顶虽又要登百余石阶,已是“大巫见小巫”了。

玉皇庙建于泰山的极顶,为泰山地势最高的建造物,由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东西禅房组成。主殿供奉玉皇上帝神像,庙院中央有块极顶石,极顶石上有通石碑,上刻着“泰山极顶”和“米”两行字(实际高度15.7米,国家测绘局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布的数据)。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

据说,汉武帝登基以后,采取了许多富国强兵的措施,慑服了匈奴,平定了内乱,出现了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局面。汉武帝好大喜功,对自己开创的天下一统的西汉王朝十分得意,便大规模地到泰山进行封禅活动,仅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封禅之礼便行了七次之多。

公元前年月,汉武帝来泰山封禅,见到以前的帝王来泰山都树碑立传,为自己歌功颂德,他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功德盖世,万民俯首非一小小石碑所能言表,再说立碑名功,简直俗而又俗,便别出心裁,立石于绝顶,以示他因高告高,高上加高,无以言表的功德。立碑之时,岱顶瑞云飘忽,四面霞光,突然,在地下挖得一卷金书玉简,只见上面写到:“武帝刘彻,寿终十八。”武帝看后,心惊胆颤,恍忽中把它倒读为“八十”,以后果然活到八十岁谢世。

此碑高达数丈,上下渐削,石色莹白,虽经百世露浸雨湿而不生苔藓。据说,每当艳阳普照,石碑便熠熠发光,金光射目,碑中几行篆字,言武帝功德,远视则有,近视则无,真乃奇绝。

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初建于北宋年间。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

据《泰山道里记》和《岱览》载,唐代以前泰山顶上女神早有玉女或元君的称号。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东封泰山时雕玉女像,凿龛供于玉女池旁。至宋元年间始建玉女祠,金改称昭真观。

明洪武年间重修,号碧霞元君,成化、弘治、嘉靖年间拓建重修,正殿施铜瓦。万历四十三年(年)铸铜亭(当时称金阙,现存岱庙)。清代顺治年间神门上增葺歌舞楼及石阁,乾隆年间建御碑亭及钟鼓楼,同治年间建香亭。康熙年间因水冲庙毁有过重修,道光十五年()又重修。

5年,这座千年古观重新交由道教组织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一般称其为泰山神之女。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道教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在我国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奉之为神,祷之即应。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早期也并非泰山娘娘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封神演义》又说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所独有。

中国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碧霞祠,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

碧霞元君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向其祈祷,许愿还愿,香火不断。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三月十五日,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

碧霞祠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

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在道教宫观中极有代表性。碧霞祠现存建筑保留了明代的规模及明代的铜铸构件,建筑风格多为清代中晚期的风格。

碧霞祠大殿为五楹,九脊歇山式顶,瓦垄三百六十条,以象周天之数。盖瓦、鸱吻、戗兽、大脊等均为铜铸。檐下高悬雍正帝“赞化东皇”、乾隆帝“福绥海宇”巨匾。整个大殿雕梁画栋,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为壮观。

香亭在殿院中间,原是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金阙后移山下。今亭重檐八角,内祀元君铜像。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为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阴阳界

在泰山长寿桥南面的石坪上,东百丈崖的顶端,有一横跨两岸垂直河谷的浅白色岩带,好像一条白色纹带绣于峭壁边缘,因长年流水的冲刷,表面光滑如镜,色调鲜明,十分醒目。越过它稍有不慎,就会失足跌落崖下,坠谷身亡,故名之为“阴阳界”。

桃花峪

桃花峪,位于岱顶西北,有索道缆车直通岱顶。在索道站周围出露的岩石,主要是傲徕山中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东侧有北西向龙角山断裂通过,断裂两旁发育有与其基本平行的伴生断裂。其中一条伴生断裂切过一个山头,生成约5米宽的节理密集带,节理面近于直立,把二长花岗岩切割成许多薄板状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岩块沿直立节理面不断坍塌,最后形成两峰对峙的一条几米宽的大裂缝,这就是有名的桃花峪一线天。

傲徕峰

扇子崖之西是傲徕峰,因巍峨突起,有与泰山主峰争雄之势,古有民谚:“傲徕高,傲徕高,近看与岱齐,远看在山腰”。傲徕峰与扇子崖结合处为山口,在山口之后是青桐涧,其深莫测,涧北为壶瓶崖,危崖千仞。站在山口,东看扇子崖,如半壁残垣,摇摇欲坠,让人心惊目眩,西望傲徕峰,似与天庭相接,北眺壶瓶崖,绝壁入云。扇子崖和傲徕峰一带出露的岩石,均为傲徕山中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

人文历史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4代帝王遣官祭祀7次。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五岳为群山之尊,泰山为五岳之长。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一般指东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

泰山因其气势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

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进入秦汉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华山、恒山,仅占第三位。但就历史政治及文化的地位而言,全国的许多大山与之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

文化底蕴

因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中国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

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登过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代君王到泰山封神,刻石纪功。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7次。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人类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

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神山、文化宝库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

历史事件

隋朝大业九年(61年),齐郡丞张须陀大破王薄起义军于泰山下。

唐朝中和四年(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败死泰山狼虎谷。

00年4月,入选“00中国避暑名山榜”。

00年6月,泰山位列“年度5A级景区品牌强榜单”第4位。

保护措施

00年1月1日,经过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对《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作出修改。进一步细化了对泰山石、泰山文物等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wzy/2228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