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生物资源 >> 反叛者被反叛ldquo英国艺术教父
不断的建构与推翻
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大艺术家”系列《MichaelCraig-Martin:时代的先锋》放映现场
年8月26日,YTCREATIVEMEDIA云图继续携手北京艺术地标CHAOArtCenter,放映《大艺术家》系列纪录片第一季之《MichaelCraig-Martin:时代的先锋》,并在放映过后,邀请当代艺术家赵刚、青年策展人孙冬冬进行对谈,从他们的角度分享对MichaelCraig-Martin艺术创作的感受。
MichaelCraig-Martin,被称为英国艺术教父,曾在上世纪英国那个“时髦而放纵的六十年代”作为年轻艺术家创造了“概念艺术”;也曾在-年代新艺术运动时期,推动一批年轻人成为了新的先锋。
▲MichaelCraig-Martin
但这位“时代的先锋”与“反叛者”,在活动当天却遭到再次反叛。对谈过程中,艺术家赵刚直指今天我们“不断地推崇西方的白人精英主义是不负责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位教父级艺术大师?又该如何看待今天中国的当代艺术?艺术家赵刚、策展人孙冬冬与当天参与活动的观众们,各抒己见,加入到这场热烈的讨论中。
以下YT特别带来这次交锋的精彩内容
▲赵刚对谈孙冬冬(?YT新媒体;摄影:贾成斌)
赵刚:推崇西白人沙文主义是不负责的
艺术家赵刚在上世纪80年代出国留学,辗转荷兰、美国接受艺术教育,顺利进入西方画廊系统,但90年代他却放弃“全职艺术家”身份进入华尔街工作。年,赵刚回到北京,回归艺术。
▲赵刚在工作室(?YT新媒体;摄影:张驰)
对谈开始时,赵刚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觉得这个片子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它只会助长一种‘白人至高无上’的观念。”场上一片哗然。
我们当然需要解释,《大艺术家》第一季一共拍摄了8位中国艺术家与两位“白人”艺术家,从艺术而非种族出发,并不打算宣扬“白人至高无上”的理念。但在这里,我们不妨听听艺术家赵刚从这部纪录片中看到了什么。
▲赵刚、孙冬冬对谈现场(?YT新媒体;摄影:贾成斌)
“80年代初我就在美国,之前我在欧洲时也参与了一些所谓的前卫主义,所以我知道,‘前卫主义’艺术在80年代末就已经变得很无聊了。这些白人精英艺术家完全是一个江湖,跟中国人、黑人都没有任何关系。90年代在布鲁克林博物馆的展览《Sensation》又让他们红了起来,但有意思的是,这次展览整个把白人沙文主义调侃了一遍,用一种解构的方式来阐释当代艺术。”
▲年在布鲁克林博物馆(BrooklynMuseum)举办的展览“Sensation”现场
策展人孙冬冬对赵刚这段话发出了疑问。他认为我们在谈论“白人精英”的时候,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在精神上我们要与“白人至上”的思想割裂,但另一方面在方法论上,我们却也在吸取一些东西。虽然赵刚一直在反对白人沙文主义,但多年的海外经历,难道没有给他带来什么?这种对“白人沙文主义”的愤怒,是否与赵刚在一方艺术系统中受到排挤有关?
对此赵刚说:“我当然也是在那个逻辑里受益的人,但我会越来越困惑:当代艺术核心能量在哪里?核心的智慧来源于什么?我觉得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是以西方白人为标准来衡量艺术价值这件事,让我有点……”
▲赵刚工作室(?YT新媒体;摄影:张驰)
孙冬冬:艺术家该回到自身生活的这块土地上了
我们真的处在一种“西方白人标准”之中吗?作为身处其中的艺术家,赵刚用最直接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可能中肯也可能偏激,当然也说出了一部分艺术家的心声。但作为旁观者的策展人对于这个问题又是如何看待的?
▲青年策展人孙冬冬(?YT新媒体;摄影:贾成斌)
从事策展工作的孙冬冬,在这些年中也接触了大量海外留学归来的艺术家。让他奇怪的是,年接触的“海归”和今天接触的“海归”已经完全是两种类型的人了:
“那时候似乎还能看到他们在回国之后对于自己文化身份的某种纠结,但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了。现在的‘海归’艺术家很少再纠结自己的文化身份,而是更多的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个当代艺术系统所定义的‘全球艺术家’。”
▲MichaelCraig-Martin,AnOakTree,.
这种“全球艺术家”的出现,是赵刚所说的“白人标准”吗?孙冬冬在这里也谈到了“核心能量”:
“可能是由于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看似在讨论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好像是被架空的。比如在MichaelCraig-Martin的这部纪录片中,谈到的还是一个狭义概念的概念艺术。今天我们再谈观念艺术时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可能会涉及政治、种族、文化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MichaelCraig-Martin,BrightIdea
“同时你会发现,真的像赵刚老师说的那样,这其中最基本的核心价值观可能是来源于西方,不管是人文主义还是对科技的重新认知所确定的一系列的标准,似乎只有西方才具有某种普遍性。但是大家也知道这个世界现在变得越来越混乱,欧洲在衰落、美国在混乱,似乎只有中国看上去太平一些。在这种时候,除了以前我们说的革命之路和西方说的市场之路,我们是不是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所以我觉得,与其空洞的去谈一些全球化的问题,倒不如回到自身生活的这块土地上。艺术家的脚是不是可以落地,做一些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wzy/2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