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6/27 18:06:07 点击数: 次
.“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A)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C、表演者巧舌如簧解释: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专权,除了爱看戏,她也爱听曲艺说唱。据说一次传黄辅臣进宫演出,当时黄已经七十多岁不能演唱了,若进宫去唱不了,要问罪,不进宫是抗旨不遵,要杀头。怎么办?他想了个办法。他儿子也能弹能唱,于是就带他儿子进宫,表演时让他儿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着弹弦子,唱时只张嘴学他儿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兴,说:“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还童呀!”黄辅臣一谢恩下跪,慈禧发现他嗓音嘶哑,同时也发现了他的儿子,开始大怒,后得知一唱一表时高兴了,说:“你们这是双黄呀!”双黄本是两个姓黄的意思。后来为和京剧的二黄相区别,将黄字加个竹字头,从此有了双簧之名。所以说是慈禧太后御赐的名字,这种传说是人们公认的。但事实上,不经允许,黄辅臣是不能将他的儿子带进宫的,在太后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这些只能说明,双簧是清末黄辅臣创造的一种曲艺形式。双簧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由两人表演,一人坐在椅子上,另一人躲在椅子后面,前者在后者说出台词的同时,做出种种相应的动作。由于台词幽默搞怪,而动作又是恰到好处,配合得天衣无缝,给观众以愉悦的享受,因此,在各种幽默、滑稽的表演节目当中,它是很受欢迎的一种。.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A、阴晴圆缺B、风花雪月C、梅兰竹菊D、春夏秋冬解释:风花雪月是大理四景。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穗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C)A、舞鞋B、上朝穿的朝鞋C、登山鞋解释:南朝诗人谢灵运(~)登山时穿的一种活齿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便于蹬坡和泥泞中行走,给旅游活动带来极大方便。据传说当时的人们争相效仿,并名之曰“谢公屐”。李白有诗曰:“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zhuó)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谁的名句?(B)A、苏轼B、陶渊明解释:杂诗十二首(其一)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B)A、王安石B、寇准解释:相传,寇准从小天资聪慧,七岁即能诗,人皆称为“神童”。一天,其父大宴宾客,饮至正酣时,有一客人提议道:“闻令郎善诗,请即席吟哦一首,如何?”主人乘着酒兴答道:“好吧,让孩儿作诗助兴,也好当面向诸位请教。”于是命家人唤出小寇准,让他对客吟诗。小寇准若无其事地笑着说道:“请出题。”客人说:“我们这儿离西岳华山不远,就以华山为题,作一首《咏华山》吧。”寇准在客前踱步思索,一步、两步,刚迈出第三步,便高兴地说:“有了!”一首五言绝句便随口而出。诗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寥寥数语,道出了西岳华山的雄伟峭拔的气势,举座闻之,无不叹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wzy/244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