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生物资源 >> 读创下午茶方三文与王国斌华山论剑没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马强
▲图片来源:雪球出品视频《方略》
股市能有多残酷?机构投资者说,投资需要洞察力,没有洞察力的人在股市没法生存!
机构投资者能有多淡定?重仓股跌70%不会有太多的情绪变化。原因是:见多了……
机构投资者能有多拼?疫情下调研企业差不多平均一周飞两次,还不包括高铁……
以上对话,出自雪球刚刚出品的首档投资类专业对谈视频《方略》中。在《方略》中,雪球创始人、董事长方三文和东方红资产管理创始人、泉果基金创始人王国斌“华山论剑”,给投资者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资金策略决定投资策略,过度“追涨杀跌”是基民亏损主因
王国斌认为,资金策略决定投资策略。有什么样的资金,才有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因此,公募投资者和一级市场投资者的资金诉求可能不太一样。对大部分的基金投资者来讲,诉求之一就是不亏钱,收益能够比银行理财高一点点。再高一点的诉求,就是能够跑赢通货膨胀。但公募投资者不同,如果客户对风险收益比的诉求与公募投资者不匹配的话,公募投资者是很难给这个投资人带来满意的回报的。
从现实情况看,公募基金的持有者绝大多数没有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对此,王国斌认为,没有实现目标的原因是在于基民过度“追涨杀跌”。他本人在东方证券做集合理财计划开始,基本所有产品都是锁定的,基本是通过锁定期帮他们避免了“追涨杀跌”。
在基金投资选择方面,王国斌说,他本人做投资,都会假设自己没有择时的能力。他建议基民最好选择一个好基金,然后长期持有。
在当下,基民投资基金,合理的长期年化回报大概是什么水平?
王国斌表示,没有一个特别具体或是有说服力的数据。美国市场因为有两百年的数据,可以有具体的风险回报数据,其合理的数据也就10%左右。但中国有条件做得比这更高。
▍投资理念:只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事
在被方三文问到投资理念时,王国斌表示,他的投资理念很简单,在自己没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他是不会进入的。他只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事。
至于他本人的竞争优势,王国斌说,第一点是对市场非常了解,经受了市场的风风雨雨,了解市场上的投资者在想什么;第二点是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只会在自己擅长的范围内采取行动。
▍不要假设自己在博弈上有超人的能力
谈到对市场的理解,王国斌称,现在中国有很多投资者出于两个因素在交易,一个是噪音,另外一个是叙事。市场的短期价格走势或是市场的波动,主要是由噪音和叙事驱动的。
股民的投资行为跟噪音或叙事是顺着来好?还是反着来好?王国斌表示:两者都可以,顺着来的是完全基于博弈;倒着来,是基于另外一个层面的博弈。
那么,王国斌过去赚到的钱里面,主要是博弈的钱,还是逆向的钱?王国斌表示,既不是博弈也不是逆向,他赚的钱来自于长期视角。过去他赚的最多的钱,不是来自于PE倍数上涨的钱,而是来自于本身现金流增长的钱。在中国,极少数人愿意长期地看问题。
企业现金流增长总是有上限的,但挣市场博弈的钱理论上似乎没有上限。为什么不挣后者,要去挣前者呢?
王国斌表示,他认为自己也是个普通人。不要假设自己在博弈上有超人的能力。投资能力很重要,运气也很重要。
赚企业现金流增长的钱,是不是可以被称为价值投资?
王国斌表示,不完全是,赚企业现金流增长的钱,可以称为基本面投资者。其实价值投资者跟非价值投资者很难区分,但作为基本面投资者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就是买一个公司的时候,你有没有真正站在一个公司的所有者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的视角更偏向基本面投资。
相关链接———
王国斌称,市场的短期价格走势,主要是由噪音和叙事驱动的。那么,什么是噪音和叙事?记者注意到,观看对话的网友中也有很多高手,有网友在评论中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图片来源:网友相关评论截图
▍单纯在价格层面绝对找不到确定性
王国斌称,投资的时候,他经常跟别人说的一句话是要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所有投资意味着枪不光要瞄准,还要打出去。打得中,打不中,都不重要,但是这个枪一定是要打出去的。所以你一定要找到一个确定性的点,没有确定的一点,你这个枪就打不出去。
但在波诡云谲的资本市场上,如何寻找确定性?
王国斌表示,单纯在价格层面,绝对找不到确定性。他从刚刚接触股市到形成今天的投资理念,其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最初的时候就只能看到价格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去研究价格变化背后的东西。比如企业基本面变化可能影响到价格变化。光去研究价格的变化,你会觉得不可捉摸。慢慢地把价格和股权的一部分连在一起的时候,就发现确定性容易找着了。
王国斌称,早年在学校的时候,他看过各种技术分析的书,怎么看都不知道确定性到底在哪里。这个演变过程,跟巴菲特当年把国外所有赛马和技术分析的书看完了一样,看完了也没用。在技术分析方面不大可能找到确定性。在时间周期里,不可能得到一个一个(准确的)判断。
王国斌认为,企业的基本面和股价,绝大部分时候不是相匹配的。但是低估还是高估,这很容易判断。而低估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涨,这里面涉及很多东西,比如涉及到催化剂。投资是综合的,做价值投资,如果不考虑催化剂,投资者会死掉的。
那么,催化剂就是叙事吗?王国斌称:不完全是,也许与叙事有关。噪音和叙事并不是坏事,他没说过噪音和叙事是坏事,在他这里,投资不是绝对的事。
▍赚别人犯错误的钱,但是不要认为市场是错误的
王国斌表示,他是个市场有效主义者。市场有效是指他到最后的结果有效,它一定是有一个无效到有效的过程。超额收益在过程中存在。我们要赚别人犯错误的钱,但是不要认为市场是错误的,这是两个概念,资本市场在任何时候的表现,都有它的道理,都是对的。
方三文问:资本市场都是对的话,那就没有错误,那怎么挣到别人犯错误的钱呢?
王国斌表示:结构性。他不认为市场是错的,只有在涉及微观个股的时候,他才会这么认为。
▍投资需要洞察力,没有洞察力的人在股市没法生存
王国斌认为,投资需要洞察力,即能够抓住将来市场朝现在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或者说趋势,没有这种洞察力的人,在这个市场没法生存。
这个洞察力如何形成?王国斌:第一,你要有广博的知识,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因为你的能力圈必须扩展,而扩展能力圈没有别的办法,一是多学习,二是多实践;第二,现在工具很多,比如量化可以提高洞察力。再一个,人性没有变过。
▍投资标的选择:选择那些“幸运+能干”的企业
方三文问:如何形成对企业基本面的分析能力?
王国斌的回答是:日积月累。通过学习和走访,增加对产业的了解、对公司的了解、对管理的了解。去年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他差不多平均一周飞两次,不包括高铁。
王国斌表示,跟五年前、十年前比的话,中国现在好的企业家越来越多了。这几年他最希望去找那些杰出的企业家。杰出企业家一定是有野心的,最重要的特征还是有比较宏大的想法,然后还能脚踏实地。
在企业选择方面,他有一个框架可以简单归类:幸运+能干。最希望找到的,是既幸运又能干的企业。如果找不着,他愿意去找一些幸运的。
至于何为“幸运”?王国斌表示,幸运很难被定义,可以做相关性分析,就是刚好碰到宏观局面和企业微观两者需求匹配。幸运短期是偶然性,长期是概率事件。投资很多因素要跟概率相联系,国外有个统计,整个市场的涨跌幅,一年中有几天是涨幅最厉害的,如果剔除那几天,整个回报是零甚至是负收益。这里面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持有,等待那关键几天的到来;另外一种策略是,我什么都不想,就等着天上掉馅饼,我要知道哪天掉馅饼,就拿个盘子去接。总体上,希望我的策略是通过长期持有来等待,等待关键的几天的到来。
“能干”又怎么样去定义?王国斌表示,企业管理做得很好,效率高。效率跟效益不一样,效率很高,但是不一定有效益。
▍医药行业有一个特征:只有大公司才能生存
谈到医药投资时,王国斌表示,医药投资领域门槛非常高,它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医药行业有一个特征,只有大公司才能生存。医药研发是“零一”事件,你投入一百亿美元,结果是“零一事件”。这跟盖楼不一样,十亿美元投进去,可能亏了八亿还有剩,但是医药行业要么是零要么是一,没有中间状态。
小公司为什么不可能生存?原因很简单,做完一期二期临床,不一定敢做三期。海外医药领域非常成熟,有非常清晰的市场价,一期临床做完多少钱,二期临床做完多少价,三期临床做完多少价,非常清楚。小公司基本做到某个阶段就卖给大公司。所以,医药这个领域,大的公司只会越来越大。大公司有规模效应,同时在创新上有容错性,能允许失败。
▍管理好自己的心性,其实是投资成功的一半
对投资者来说,股价的起起伏伏就像大海的潮涨潮落一样正常,但在大跌面前,普通散户和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心态可能迥然不同。
在对话中,方三文问:如何看待持股下跌?所持重仓股跌了70%是什么心情?
对这个问题,普通散户可能更多的是绝望地“关灯吃面”。但王国斌表示,他不会有太多的情绪变化。为什么?因为见多了。
方三文请王国斌概括下自己的心性,王国斌称,基本上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很大可能跟他投资的各种各样经历有关系,越来越不追求极端化,越来越能管理情绪。管理好自己的心性,其实是投资成功的一半。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