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深度特斯拉的战争

发布时间:2025/5/18 10:22:31   点击数:

谁也没有想到,年初特斯拉会发动如此凶猛的价格战争。

据24潮不完全统计,目前特斯拉发动的价格战至少已席卷全球十个国家。仅在1月6日-13日这短短的七天内,特斯拉就在中美英德等十个国家发动了价格战(降价),其中在7个国家的平均降幅在10%以上,降幅最大的是美国,平均下降14.70%。

此轮降价主要涉及Model3与ModelY的6款车型,降价后其在中国销售的Model3后驱版、Model3高性能版、ModelY后驱版、ModelY高性能版的起售价格为十个国家中最低值。

众做周知,Model3与ModelY乃特斯拉主力车型,截至目前,Model3已上市6年,ModelY已上市4年,Model3和ModelY销量约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95%左右。

当特斯拉举起“价格屠刀”,愤怒与恐慌的情绪瞬间席卷全球。

回归国内市场,在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宣降价后,一时间,各地车主掀起维权潮,他们不满意自己提车三个月就贬值5万元的事实。

最具争议的是,国内新能源车企如何面对此次特斯拉发动的凶猛价格战的冲击?

事实上,特斯拉降价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显现,“降价之后,我们店平均一天订单量是辆,最近我们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10点。"1月11日,上海一位特斯拉销售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而在宣布降价后,市场有消息称,特斯拉中国三天内就斩获3万辆汽车订单。(注:这一数据尚未得到特斯拉官方证明)

而据西部证券在复盘特斯拉历次降价及对应销量变化后发现,在之前历史最低价格上,特斯拉Model3/Y销量对比至少有翻倍以上的提升。“我们预计,在当前价格国内Model3稳态月销量2万,ModelY稳态月销量4万。”

在前几日,特斯拉举办的财报会议上马斯克也谈到了“降价效应”。他表示,大幅降价确实带来了非常多的需求,目前特斯拉手上的订单是1月份产量的两倍之多。

熟悉马斯克的人都知道,在照顾消费者心情还是保销量面前,其会坚定地选择后者。

这一点也深受资本的喜爱,此次特斯拉的降价策略在资本市场掀起了巨大浪潮。自1月6日至今(27日),短短的十五个交易日中,特斯拉总市值暴增了亿美元,涨幅达61.23%。马斯克无疑是开年最大赢家。

而在一个月前,其还是全球最失意的人。自年11月起,特斯拉股价下滑了7成,市值蒸发了近亿美元,相当于跌掉了6个宁德时代或者8个比亚迪。马斯克也成为历史上首位年度身价缩水亿美元的人。

为了应对特斯价格战的冲击,国内市场降价风云再起。近日,小鹏汽车、问界等新能源车企纷纷加入降价大潮。其中小鹏汽车最高降3.6万元,问界降幅在3万元左右。

不论外界如何议论,竞争对手如何反击,“硅谷钢铁侠”的战略宏图早已谋定,降价只不过是一枚战术棋子。

其实,特斯拉的降价是一场早就规划好的“阳谋”。

年12月底,马斯克和特斯拉的多头基金经理们展开了一场讨论,他认为,年将会是一场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而当下的美联储还在继续加息。

这对汽车这类大件消费品来说,无疑是双重打击。经济衰退,人们购车的需求减小,加息则会增加购车成本,因为美国人几乎都是贷款买车。

马斯克直言,“这种情况下,应该降低价格,增加销量,保持稳定,不把公司置于危险境地的情况下尽可能快地增长。这意味着,在经济衰退期间,利润率将很低,甚至为负,只要现金状况保持良好。”

特斯拉的管理层也在年表示,特斯拉绝对不会减少生产。

在德州超级工厂的开幕式上,马斯克公开表达了他宏伟的理想:未来特斯拉全球占有率要超过20%。而在他看来,产能不足,是影响该目标的最大阻碍之一。

可见,以价换量、保持销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才是他首要考虑的,而利润已经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为此,马斯克在全球跑马圈地。目前,特斯拉拥有四大超级工厂——美国加州工厂和德州工厂、上海工厂以及德国柏林工厂,年第三季度的产能已经超过万辆;年超过万辆将是极大概率事件。

伴随着特斯拉四大工厂的产能提升,特斯拉全球交付周期均有所改善,中国、英国Model3和ModelY交付周期缩短至1个月内,美国、德国、法国Model3和ModelY交付周期已缩短至2个月。

但是,产能快速膨胀,这就意味着特斯拉很可能迎来“库存危机”。再加上经济衰退和加息带来的需求抑制,降价促销成为马斯克的首要选择。

很长一段时间,外界将特斯拉比作苹果,但从本质上来说,两者存在重大区别。汽车属于重资产和周期性很强的行当,而手机的价格更低,更换频率也更快。

汽车行业“二八分化”明显,售价30万以下的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占比达到80%,30万以上汽车销售量不到20%。

这就意味着,苹果可以兼顾高毛利和高销量,但在汽车行业,既要高毛利,又要销量,鱼和熊掌兼而有之是不可能的。

全球最会赚钱的车企丰田,其汽车业务毛利率只有19%,大众集团为17.5%;豪华车阵营的BBA,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在年均大幅提升,即便如此,宝马也只有17.6%,奔驰为12.7%,奥迪仅10.7%。

特斯拉22Q4毛利率为23.80%,单车毛利润为1.19万美元,单车毛利越是比亚迪的6倍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特斯拉是年全球利润率最高的汽车,超过其他所有车企。

不过,年特斯拉的单季度毛利润一直呈现下降趋势,Q1-Q4毛利润环比降幅分别为1.5%、6.9%、1.3%和13%。

其实马斯克心里非常清楚,特斯拉不是苹果,不需要高达40%的毛利率和25%的净利率,他需要的是规模。

“从我们的视角,我们希望继续生产并销售尽可能多的汽车。我们相信,我们可以继续推动强劲的产量增长。”在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也如此说道。

而且,特斯拉自创立起就采用了直销模式,而传统汽车则是经销商模式。如彼得·林奇所说,汽车股是周期股,具有很强周期属性。上行周期里,特斯拉把利润全部拿到自己手里,再好不过;但一旦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经销商就相当于一个缓冲垫,可以把一部分库存压给经销商,也可以挤压经销商的利润。

那么马斯克现在的问题就比较简单:既没有经销商,又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周期,又要实现规模野心,毛利还有压缩空间,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降价。

供不应求,销量大于产量,这是支持特斯拉万亿美金市值帝国的核心基座。

市场相信,特斯拉的销量只受制于他的产量,只要产量达标,就没有卖不出去的汽车。

由于订单管饱,销路不愁,特斯拉在年11月,冲上1.3万亿美金市值的历史巅峰。

但是在年下半年,形势开始出现变化,其帝国的核心基座开始出现动摇。从产销差可以明显的发现,自第二季度开始,特斯拉的产量开始高于交付量,并且差值在不断提升。

对于“特斯拉的产量开始大于销量”这一现象或许可以解释为扩产所致,毕竟特斯拉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提升产能。

但订单量则真实地反映了需求的萎靡。根据特斯拉生产与销售数据追踪服务商TroyTeslike的调查,特斯拉订单积压量在去年8份开始快速下滑。

到11月份特斯拉更是首次跌破20万辆订单大关,12月份则继续下滑至16.3万辆。

如下表所示,作为特斯拉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地区7-9月积压订单分别为17万辆、8.6万辆、1.6万辆,11月仅为1.3万辆,不足上海超级工厂一周的产能。而到年12月15日,中国区的储备量竟然消失殆尽。

从1-11月累计销量来看,特斯拉国内销量39.8万辆,纯电市场占有率仅为8.4%,同比下降1.8pcts。

乘联会数据显示,12月份,特斯拉在中国地区交付了辆汽车,环比下降44%,同比减少了21%,降至近5个月新低。据“猫眼看车”分析,从12月份各国订单量来看,美国、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订单量下滑趋势并不明显,中国区订单量的下滑幅度最大,给特斯拉造成的负面打击也最大。

当前,特斯拉上海工厂周产能已达2.1万辆,但新增产能并没有被需求量“喂饱”,海外车主提车时间也从原来的几个月缩短到几周。

上海工厂是特斯拉产能最大的基地,而据报道,上海工厂员工轮班工作时长原为11.5个小时,但未来将缩减到9.5个小时。

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特斯拉正在经历“产能过剩”和“销量不济”的双重压力。

那么,马斯克似乎就只有华山一条路——发动价格战!

1月6日起,在国内市场特斯拉Model3和ModelY各系车型全线降价,降幅为2万元至4.8万元,这是特斯拉官方降价幅度最高的一次。

此后一周内,特斯拉还将战争延伸至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荷兰、韩国、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其中在7个国家的平均降幅在10%以上,降幅最大的是美国,平均下降14.70%,降幅最小的是澳大利亚,最高下降3.50%。

此轮降价主要涉及Model3与ModelY的6款车型,降价后其在中国销售的Model3后驱版、Model3高性能版、ModelY后驱版、ModelY高性能版的价格为十个国家中最低值。

此次发动全球价格战,特斯拉盈利能力无疑将承受重大压力。随着售价降低,特斯拉汽车业务毛利率从第一季度创纪录的32.9%,下滑到第4季度的23.80%,下降了十个百分点。

但对此,特斯拉早有预期。在1月26日特斯拉22Q4财报电话会议中其高管表示,23年公司毛利率有信心维持在20%以上的水平,平均售价会高于4.7万美元,相较其他新能源车企,仍处于绝对领先优势。

若维持20%以上毛利率,以平均售价4.7万美元,20%毛利率为基准计算所得单车毛利润在

0.94万美元以上。

供不应求的局面彻底转变后,高毛利率将无法维持。而毛利率正是华尔街投行对特斯拉最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dlhj/272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