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曾孝濂老师曾戏言自己是“信手涂鸦一顽童,机缘巧合入画途。既要坐得冷板凳,也要登得大山头。”如今,这位“顽童”已是八十一岁的老人,但“仍然没画够”,每天伏案工作八小时。这些画,成为了他与时间赛跑的“战利品”。
曾老师的科学画涉猎广泛。本期图鉴,小报分门别类,浓缩展示曾老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
01
植物学著作插图
作为科研院所的专职画家,曾孝濂先生平生主要工作即是为科学类书籍绘制插图,其中又以《云南植物志》和《中国植物志》最为紧要。
白花泡桐(年)华山松(年)黄花楸(年)长果木棉(年)
02
邮票设计
从年起,曾孝濂先生十来次应邀为邮政部门设计邮票,并屡获大奖。题材既有花木,亦有鸟类,这些画作实为其后期“百花图”和“百鸟图”的先声。《云南花鸟》中附录有部分邮票设计稿。
杜鹃花(年)T《杜鹃花》,全套8枚加小型张1枚。此套邮票被评为年最佳邮票。
杉树(年)-3《杉树》,全套4枚。此套邮票被评为年最佳邮票,并获得首届专家奖。
中国鸟(年)邮票志号:-4T《中国鸟》,全套六枚。在年巴西举行的政府间邮票印制者大会上,《中国鸟》邮票获得最佳连票奖。
03
鸟类科学画
曾孝濂创作鸟类作品大致始于年,主要完成于年退休前。这些作品年在中国美术馆以《百鸟图》为题展出,其中《雉鸡》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后结集为《中国云南百鸟图》,读库版《云南花鸟》收录其鸟类科学画一百一十一幅。
白秋沙鸭(年)又名斑头秋沙鸭、小秋沙鸭、鱼鸭,每年十月由北方飞来云南过冬,翌年三月飞回繁殖地。在湖泊水库中觅食,能潜入水中捕食小鱼,动作异常机敏。
小??(年)又名油葫芦、水葫芦、油鸭,云南全境均有分布。栖身于湖泊、沼泽和池塘中,善游泳和潜水。常擦着水面滑翔,两翼击起薄薄的浪花。疲惫或遇到危险时,幼雏常爬到雌鸟背上歇息或寻求庇护。
白鹭(年)又名鹭鸶、白鸟,云南中部及南部地区有分布。在河流浅滩、沼泽、稻田里觅食。晚间群栖树上,只有繁殖季节才筑巢于树梢。雪白的羽毛,翩跹的舞姿,杜牧有诗云:“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绿孔雀(年)又名越鸟、孔雀、南客,热带、亚热带的大型雉类,云南省南半部有分布。生活在林间开阔地或稀树草地。食性杂,植物果实、嫩叶、小动物及昆虫皆食。绿孔雀端庄美丽,硕大的尾屏一米有余,兴奋时徐徐展开,其状如扇,环顾四周,不断抖动,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针尾鸭(年)又名中鸭、长尾凫、尖尾鸭,每年十一月左右从新疆迁徙至云南高原湖泊过冬,次年三月返回。因雄鸭中央二枚尾羽尖细突出而得名。性机敏,常在湖面上漂游,稍有惊动即快速飞走。食物以杂草种子和贝螺类为主。由于滇池污染严重,在昆明附近已罕见。
环颈雉(年)又名野鸡、山鸡、雉,滇东北、滇西北和滇中地区有分布。生活在稀树草丛和灌木林中,善奔跑,不能进行长距离飞行。画家曾在昆明附近见到两只雄鸟相斗,其架势类似家鸡,见人后一只隐匿于草丛,另一只边跑边飞进附近灌木林中。
楔尾绿鸠(年)又名绿斑鸠。常见于滇西和滇东南及昆明地区。雄鸟上背呈栗红色,有别于雌鸟。常结群活动于沟谷和山地阔叶林中,以植物浆果为食。
04
植物科学画
曾孝濂创作以艺术水准为追求的植物科学画,大致始于年退休,此前的艺术化创作极少。这部分作品后来结集为《中国云南百花图》,读库版《云南花鸟》收录其植物科学画约一百幅,主要完成于年至年。
郁金(年)又名姜黄,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均有分布,野生溪边、林缘。花序大,端庄素雅。根肥大,掰开内为黄色,芬芳,为常用中药。
大银红(年)滇山茶园艺品种。
三七(年)又名田七、山漆,主产于云南文山,喜阴凉,常见于湿润疏松林地。复叶舒展,花葶挺立,果红而经久,可供盆栽观赏。三七根为名贵中药,花可代茶饮用。
麦冬(年)又名麦门冬、沿阶草,多年生草本,路旁常见种植。葱翠繁盛,花淡而果艳。其根为常用中药,有生津润沛之功能。
木犀(年)又名桂花,原产中国西南。冬夏常青,花繁叶茂。其花香悠远浓郁,有“秋花之香,莫能如桂”之说,为古今浸酒薰茶之上品。八宝树(年)生于西双版纳密林中。大乔木,主干挺直,侧枝修长,绿荫婆娑,蔚为大观。春季开花,花大而芳香,花丝卷曲,金蕊无数。
紫斑牡丹(年)野生于陕西、甘肃、黄土高原,中国特有种,为园艺牡丹的祖先,因花瓣基部有一紫色斑块而得名。根可入药。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蕺菜(年)又名狗贴耳、侧耳根、鱼腥草,产江南各省。喜湿润,田埂、洼地、草丛中常见。茎叶有特殊气味,云南民间采其地下茎凉拌食用。全株入药,可清热解毒,散热消肿。
绣球藤(年)又名三角枫、淮木通、大花绣球藤,滇西北山坡灌丛和林缘可见。多年生藤本,攀援于小树冠上,花簇生叶腋,盛开时繁花似锦。
05
古生物复原画
年,曾孝濂先生和其他画家合作,为古生物学家侯连海先生的《中国古鸟类图鉴》绘制了复原图。为再现这些生活在几千万、上亿年前的鸟,画家需要和科学家紧密合作,根据化石构造添上肉体和羽毛,再依据同类鸟推测为它们染上颜色。
圣贤孔子鸟(年)郑氏波罗赤鸟(年)06
生态中国画
自年代起,曾孝濂先生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国画。真正在笔墨上找到自己的新意,大约在年。此时,因为视力的原因,他决心改画中国画。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饱览祖国各地山河草木,多年间完成国画创作近百幅,年由云南美术出版社结集为《曾孝濂彩墨画集》。
秋凉(年)花鸟(年)07
写生素描
在为植物树碑立传之前,为准确把握各方面细节,曾孝濂先生以写生的方式绘制了大量素描,如今看来,这些当年的原稿也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读库版《自然原稿》笔记本收有数十幅此类画稿,系由曾孝濂先生几十年积攒的十几册速写本精选而成。
百合花(年)肉桂花枝(年)08
暮年新作
年,曾孝濂先生重拾妙笔,为世界植物学大会新作十幅植物画,并于大会开幕之前在深圳进行了预展。后经读库等幅精印,保真复刻,制成《花叶》(收藏版)。
年,曾孝濂先生应中央电视台之邀,历时一百八十天,绘成,长二点五米、宽一点一七米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包含三十七种中国原生植物。读库版《自然原稿》笔记本特别收录了这一巨幅作品。
年,曾孝濂先生带病坚持创作,每天伏案工作八小时,最新完成植物和鸟类科学画数十幅,并计划于年举办数场原作画展。
硬叶兜兰(年)苦瓜(年)▼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请横屏观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