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历史发展 >> 文史博览红色传奇智取华山续13
(接上期)
王银生原籍华阴县城西村人,光绪三年遭年馑,他的祖父为生计所迫,迁家于黄甫峪内两岔口,至今已四辈人。王家虽说有十余块地,但全是巴掌大的沙石地。山里种不成小麦,只能种苞谷和芋豆。广种薄收,一亩地也只能打来斤苞谷。芋豆产量也不景气,一亩地也就产个三五百斤。菜也极缺,一年四季吃的都是萝卜、白菜腌制的酸菜。穿的,全是从山外岳庙街上买回来的土白布,用核桃皮染成黑酱色、或用黄柏木染成土黄色来穿。家里日常用度主要靠打柴挖药卖些钱维持。银生父亲苦熬一生,前些年上山采药坠崖身亡。家中现有老母、妻子和两个孩子。大儿子(王恩举)3岁多,小儿子尚在怀抱之中(年夭亡)。因银生父亲罹难山崖,银生母亲从此不让儿子再冒险上山采药。一家五口的生活,全靠银生种地、卖柴勉强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当夜,侦察员们都钻进王银生家院里的苞谷囤休息。第二日,侦察员们割苇子,砍木椽,在王家茅屋旁搭了间草房住下来。五六月份,正是山里农活的忙季,山民们要锄芋豆、锄苞谷,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王家劳力少,侦察员们便白天帮王家打柴、锄庄稼,晚上和王家老小拉家常,讲解放区农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鲜事。可银生和他的母亲一直默不作声,始终不提上山带路的事。
6月8日,王银生把侦察员们带到两岔口西山梁上。站在这里,可以望见东峰、苍龙岭和五云峰。刘吉尧给杨建东、路德才说:“在这里架上迫击炮,可以打到华山上。”王银生听了,在一旁插话说:“打西峰,得加八个药包。不过,山高沟深,流动的风大,不一定能打准。”王银生的话,让刘吉尧大吃一惊,他万没料到一个深山老林的樵夫,竟有如此专业的炮兵技术知识,这的确是匪夷所思!在他的三盘六问下,王银生才告诉他,自己原是38军的战士,干过炮兵。这更使刘参谋瞪大了眼睛,一再催促王银生详细说说原由。
夜幕已经降临,银白色的月光照在两岔口,一片微茫。伴随着日夜不息哗哗的峪水声,王银生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
年8月,陕军血战永济力挫日寇的事迹,震撼了黄河两岸。王银生虽是一介山民,却也有一腔爱国热血。当他得知陕军在华阴补充兵员的消息后,立即走出山林,在三河村一同乡带领下,星夜赶赴中条山,渡河杀敌。他加入38军后,起初在教导团训练。无数关中儿郎的血点燃了他复仇的怒火,他在战斗中十分英勇,从不退缩。在赵寿山将军麾下,他参加了望原会战。在战马嘶鸣、刀光闪烁,持续数十日与日寇拼死搏斗中,他由一名热血青年成长为英勇善战的中国士兵。年10月,他所在的17师奉命撤出中条山,转战偃师、洛宁等豫西一带抗击日寇,曾经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年抗战胜利前夕,38军的亲共容共引起蒋介石高度警觉。他先后将孙蔚如、赵寿山两任军长调离,并委派反共顽固派张耀明接任军长,妄图以改编、混编和肢解等手段,搞垮陕军这支爱国武装,第17师51团首当其冲。51团是17师的主力团,团长刘威诚是多年的中共地下党员。刘是蒲城人,杨虎城将军的同乡,在西安事变前就是杨部的团长,也是38军中资历最深的团长。新任军长张耀明秉承蒋介石旨意,打算先将51团取消,然后蚕食17师,进而整个陕军。刘威诚在陕军中威望极高,绝不会听凭蒋介石摆布,他多次与军中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商应变之策,终于在年7月17日黎明时分,率领17师余名官兵,在河南故县起义,开解放战争前夜国民党军队起义先河。是谓洛宁起义。
作者:李高田
编辑:华微娜
审核:张乐利
1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