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旅游攻略 >> 比华山高险与黄山竞秀,河南这个森林密布
桐柏山,位于中国河南省、湖北省边境地区,其主脊北侧大部在河南省境内,属淮阳山脉西段,西北-东南走向。有人说这里“比华山高险、与黄山竞秀”。
桐柏山是历史上我国四渎之一的千里淮河的发源地。水帘寺殿阁危立,主峰太白峰顶的云台禅寺是中原道家发祥地之一,与普陀山齐名,高僧辈出。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为北控中原、南揽楚湘、东迎汉东、西接宛洛的旅游热线。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位于豫南鄂北交界的桐柏山脉北麓中段,景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核心区为平方公里,距桐柏县城3公里,内分淮源、太白顶、桃花洞、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景区,各类景观一百余处。
桐柏山位于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上,区内奇峰竞秀,层峦叠嶂,森林密布,瀑泉众多,景象万千。以全国独特的淮源文化为内涵,兼有盘古文化、佛道文化、地质文化和苏区文化;以南北气候交汇区位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中原罕见的原始次生植被为特色,成为壮丽河山的代表和令人神往的地方。
桐柏山水帘洞在河南省桐柏县城西5公里处,是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著名景点之一。水帘洞距地高约20余米,同内有泥塑猕猴一尊,猴身上有泉水流出,洒在石钵中叮当有声。
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沿石壁有阶绨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虽盛夏酷暑仍凉气袭人。桐柏山水帘洞水,清纯甘冽,胜过诸多名泉。洞外有小寺,寺内墙上嵌有历代文人游客书写的诗文和题记。水帘洞被道家定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清乾隆四十九年以后,桐柏山佛教昌盛,自成白云山系,成为饮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之一。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也是盘古文化、神话传说十分集中的地方。三国吴人徐整所著的《五运历年记》载“盘古开天地,血为准读,”。桐柏民间有关盘古的传说神话十分丰富,盘古庙、盘古山、盘古船、盘古井、盘古磨等相关盘古文化的质证性建筑随处可见。
中国著名神话学专家袁珂多次来桐柏山考察后认为:“桐柏山是中原盘古文化产生的中心”。这里还流传着许多“大禹治水”、“禹王锁蛟”及“太阳神”的传说,《禹贡》载:“(禹)导淮自桐柏……”。
相传大禹治淮,发现淮水泛滥有一水妖巫支祁在作怪,即令太阳神的儿子庚辰手拿定水神针捉拿,捉住后用铁链束于淮井之中。而庚辰因迷恋桐柏山水美景,不愿随大禹东征治水,大禹一怒之下将其斩首。当地百姓念庚辰伏妖功高,就用石块将大禹怒斩庚辰的整个山顶围砌,叫作“太阳城”。盘古文化、太阳神文化在积淀沉厚。
太白顶位于桐柏县城西十五公里的国营陈庄林场境内,是桐柏山主峰,海拔米,山势峻峭,景色奇秀,雄伟壮观,远近闻名。登顶远眺,北视中原,南阅楚天,万山俱下,极目千里。顶上有名刹云台禅寺,为佛教临济宗白云山系祖庭,堪称中原的布达拉宫。
寺东侧有大淮井,是淮河源头;井东南30米远石壁间有张良洞,传说张良功成身退,辟谷于此;还有松月台、老虎洞、小淮井等景观。太白顶山顶四周林木遮天蔽日,年辟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1种,且南北兼容,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山门左侧一尊竖石镌刻着“天趣苑”三字,预示着我们将进入妙趣横生的风景胜地。远远便听到有水溅落的声音,接着便可以看到一线飞瀑从悬崖峭壁上俯冲而下,就好象一条流动的白缎从天而泻,这也是古人形容的“半山垂下水晶帘,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古无人能卷得,月钩空挂碧云边”的水帘挂雪。由于至今无人卷起,所以它一直悬挂在那里,装饰着水帘洞。
站在妙法寺的顶端,从远处欣赏水帘洞的全景。但见青山环绕中,绿树掩映下,一条飞瀑从水帘洞前垂落而下,其间云雾氤氲,鸟儿翱翔。水帘寺静静的坐落其下,与水帘飞瀑相映成趣,可谓禅味幽幽。
游过水帘寺、大雄宝殿、弥勒殿,经同归莲华门,过白石桥,行至水帘洞下。常年的瀑布飞溅,谷底集水成潭,潭名浴龙潭,潭水清澈明亮,鱼戏娃游。站在潭边,任凭水花溅在脸上、身上,直觉凉风飕飕,神清气爽。在谷底仰望水帘洞和水帘瀑布,有别是另般风情。“万古风云洞,千年雨露天。红尘飞不到,高挂水晶帘。”它高悬半空,与世隔绝,与清风为伍,与白云作伴,真是神仙眷顾的地方!
沿着古朴的石阶拾级而上,一路上古木参天,修竹茂盛,山花烂漫。桐柏山吸取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孕育着数千种奇花异树。一路走去,只见树干上标注有“青檀”、“珊瑚扑”、“香果树”、“油桐”等名称的树木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或虬枝硕叶,或扎根岩石,或一飞冲天,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水帘洞吸引了古今许多文人骚客到此游玩,留下了大量题咏碑刻,让我们不时驻足品味。山路弯弯,曲径通幽。
来到水帘洞内,惊见洞宽异常,可纳百人。洞内岩壁湿润,水珠下渗,与洞外真乃两重天地。瀑布飞流而下,遮掩着洞口,宛若一幅天然的门帘,“水帘洞”因此而得名。身处水帘洞,犹如身在天宫的琼楼玉宇中,真的让人有飘然若仙之感。
水帘洞距地高约20余米,同内有泥塑猕猴一尊,猴身上人泉水流出,洒在石钵中叮当有声。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沿石壁有阶绨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虽盛夏酷暑仍凉气袭人。桐柏山水帘洞水,清纯甘冽,胜过诸多名泉。
洞外有小寺,寺内墙上嵌有历代文人游客书写的诗文和题记。水帘洞被道家定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清乾隆四十九年以后,桐柏山佛教昌盛,自成白云山系,成为饮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之一。
桐柏山风光无限,水帘洞别有洞天,身处这人间仙境,不紧让人留连忘返。难怪明代“前七子”领袖何景明有诗云:“他年淮源能相访,桐柏山中共结庐”。
此外,明嘉靖年间吴承恩曾在桐柏邻县新野作过县令,期间多次到桐柏山游览,后根据“禹王锁蛟”的故事及结合此地的水帘洞、通天河、放马场、太白顶、花果山、老君堂等地名完成了传世名著《西游记》。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亦明确指证“巫支祁就是孙悟空的原型”,桐柏山淮源景区为“西学”提供了起源。这在国内景区文化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佛道文化在桐柏景区文化内涵中也占据着较重的份量。桐柏山道教源渊流长,太白顶汉时曾建“保安观”、“金亭翠阙”历为桐柏旧八景之一。武当派鼻祖张三丰曾在此修真,目前境内的祖师岭道家的香火仍旺。桐柏山被道家称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三十六洞天”。
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据调查,现有脊椎动物33目76科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如金钱豹、金雕、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麝、白冠长尾雉、大鲵、穿山甲、青羊、红翅凤头鹃等33种。
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这里古树名木众多,具有千年以上树龄的汉柏及银杏等古树一百多棵,特别是清泉寺现存的千年银杏树,堪称中原第一,树旁有雍正十一年所立石碑。
碑中载:“古刹清泉寺,其庙前银杏之高大,凡越数千年之遥,观其形势,四面环山,相连木成荫,而众鸟栖息,竹林茂密,……”。现该树主干腰围9.8米,基围11米,树高27.5米,冠幅直径25.5米。
桐柏山地处桐柏商城大断裂带上,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中,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
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
景区不少山峰海拔千米以上,这里山势陡峭,登高远眺,北视中原,南阅楚天,千山万壑,尽收眼底。具有独特的候观,每当冷空气过境,山间的云雾或淡薄飘渺,或绵厚稳重,或雄伟壮丽,或瞬间变幻,如玉带,似瀑布;忽而云蒸雾翥,峰顶即为云海淹没,雨丝拂面,行云如万马奔腾;忽而骄阳当空,峰顶犹如孤岛,脚下一派云海,蔚为壮观,“大复横云”为桐柏八大景观之一。
水帘寺
洞下水帘寺,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原佛教圣地,宋代元祐年间曾修葺过此寺,年桐柏县政府又重修新建,现有大雄宝殿、毗庐殿、玉佛楼、天王殿、僧房楼、功德堂、禅林院、罗汉堂、华藏图书馆各类殿堂房舍间,各类佛祖菩萨像多尊,大型木刻金刚经12面,日本版大正藏两部经书二万余册。
梅花、松云二溪寺前交汇,呈双龙捧珠之势,终日晨钟暮鼓、佛气氤氲。寺旁还有竹林精舍、观音禅林、妙法寺、石盘寺、尚元寺等,一地多寺,寺寺相连,堪称“中州一绝”。水帘洞西侧峻岭上有一卧佛,首南足北,仰天而卧,头枕元宝垛,脚蹬花果山,身长绵延6公里。佛的发髻及眉、眼、口、鼻清晰可辩,十分神秘、逼真。
桃花洞
桃花洞位于太白顶西侧的大峡谷内,峡谷两侧峻峰擎天,古木森森,岩石壁立,大小七十二洞分布其上,其中西壁有一大洞,即桃花洞,传为桃花仙女居住之地。桃花洞宽丈二、高九尺,深逾七丈,深处有井叫“龙池”。
东壁有“观音洞”,供有石雕观音和十八罗汉;北有“孙膑洞”,上下两层,纵深数丈,传说孙膑曾在此著书立说;南有“锣鼓洞”,在洞中击石,声如锣鼓,奇妙异常。
桃花洞前的普化寺,是中原标准的窟寺文化代表,已有多年的历史,峡谷底巨石磊磊,溪流叮咚,是澧水的源头,流入长江。桃花洞一溪连三潭,下有桐柏著名的“仙人摆布”景观,其间的神话传说,更是妙趣横生,内有天桥寺、铁佛寺“汉蛟望淮”等景观。阳春三月,桃花洞前漫山桃花盛开,花红十里,香溢满谷,宛若朝霞,瑰丽妖娆。“桃洞铺霞”为桐柏明清古八景之一。
桃花洞位于淮源南面桐柏山主峰下,只见峡谷陡峭的两壁上,镶着大小共三十多个石洞,西壁上有个最大的洞,可容千余人。
更为奇特的是大洞套小洞,小洞中又有洞。洞洞相通,变幻莫测,使迷惑不知去向。峡谷两侧石壁上生长着各种树木,以桃树居首,每逢春日,桃红映绿壁,一派江南风光。
紫云书院
紫云书院在裹城县南的紫云山中。紫云山乃伏牛山余脉,主峰海拔三百七十五米,居其中者为槲坡山,又名“书院山”。山上遍植槲树,苍翠可爱。有泉水涌出,流水潺澉。森木深处,山石嶙峋。沿小溪入山半里许,小石桥之北,苍松翠竹中掩映古建筑一组,即紫云书院。
现存大殿及东西厢房各三间,门楼一间,清初书院周围有莲沼、观澜桥、此君亭、吉祥洞等胜景,今日遗址尚存,余貌仍可观赏。
往·期·精·彩
河南这个地方被称为“建筑之乡”??????峭壁险峻飞瀑流泉是八百里太行之魂
山高水清,纳凉消暑河南这几处原生态景区等你来
能爬山,能戏水,还能探险,河南这7个旅游度假区让你的夏天不再单调
赞赏
长按白癜风专科白癜风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lygl/1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