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中山大学新增2院士

发布时间:2020/10/21 19:49:30   点击数:
今天(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公布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新当选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龄55.7岁,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7.5%。

其中,广东广州的中山大学有两人当选,分别为宋尔卫教授和戴永久教授。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宋尔卫49岁,肿瘤学专业,中山大学宋尔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院院长,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学科带头人。宋尔卫于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年10月至年10月以及年02月至年08月先后在德国艾森大学医学院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年8月全职回国在中山大学工作,年1月被聘任为中山大学研究员。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年被评为CMB(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年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并当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年度“第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及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他指导的博士生论文入选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宋尔卫主要围绕乳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开展研究,在非编码RNA(ncRNA)和肿瘤微环境调控癌细胞可塑性与肿瘤转移领域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3篇,其中包括在Cell、CancerCell、NatureMedicine、NatureBiotechnology、ScienceTranlationalMedicine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的论文。其主要学术贡献包括:第一,发现miRNA能调控肿瘤起源细胞(T-IC)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及成瘤能力等特性,首次揭示了miRNA对肿瘤起源细胞生物学特性的重要调控作用。第二,发现趋化因子CCL18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关键因子,并成功分离鉴定了CCL18的功能性受体是6次跨膜的PITPNM3蛋白,区别于传统的7次跨膜趋化因子受体,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标。第三,应用单链片段抗体技术在动物体内成功靶向导入siRNA,并进一步研制出将抗Her2单链片段抗体与多肽融合蛋白作为载体,实现在荷瘤鼠体内把siRNA选择性导入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成功抑制了肿瘤生长和转移,在动物体内证实了靶向癌细胞导入小分子干扰RNA抑制肿瘤转移的可行性。地学部院士戴永久54岁,大气科学专业,中山大学戴永久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气象学奖。长期致力于陆面过程机理与模式研究、陆面模式与气象/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及其应用。创建了三个陆面模式(IAP94,CLM,CoLM);建立了与模式相匹配的完备的全球陆面数据集;建成了集模式、数据集、参数优化、资料同化和高性能计算为一体的陆面模拟系统。-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院长。现兼任AssociateEditorofJournalofAdvancesinModelingEarthSystems(JAMES-AGU)、《气候与环境研究》杂志副主编、《气象学报》杂志常务编委、《大气科学》杂志编委、《高原气象》杂志编委、《大气科学学报》杂志编委,中国气象学会数值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城市气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气候与环境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工作经历年6月至年8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年8月至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助理研究科学家年3月至年6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科学家年6月至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年2月中山大学教授。南方都市报(nddaily)综合报道来源:中国科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lygl/1928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