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乐道江湖武当山名人文鉴

发布时间:2021/2/26 8:22:34   点击数:

滴滴,大家好呀,

我是小乐道。

之前就粉丝问过我

最近都是安利风景啥的,

怎么不安利一下

武当山的名人大佬呀,

好的,收到指令,

这篇立即安排!

01.

武当山首位修道者——尹喜

“紫气东来”的典故,

大家耳熟能详吧,

这里的主角就是尹喜啦。

偶然的一天,

尹喜通过观星望气,

眼见一片祥云飘来,

紫气浮关。

尹喜见此天降祥瑞,

知道有圣人将至。

于是便亲自下关迎接等候。

后来,方知这位老者,

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子。

在尹喜的再三请求下,

老子为他留下了

一首五千言《道德真经》,

还为他传道授业。

史书记载,

尹喜因这次奇遇和等待,

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位列仙班,名垂青史。

他读罢《道德经》后,

深有所悟,也改变了自己的“三观”,

决定辞官归隐,修真修道。

可是真正的归隐时,

到哪里又才是

寻仙问道修行的最佳地方呢?

尹喜做函谷关令多年,

对周围的地理环境自然了解不少。

他经过华山,泰山,

都没有停下脚步,

直到他来到汉水南岸,

遇到一座高耸巍峨的山峰。

——武当山最高峰顶。

此时的武当山还是一块“处女地”,

更是默默无名。

尹喜却选择毅然决然地

投入这座山的怀抱。

后武当山记载,

尹喜就是第一位来此的修道者。

尹喜来到武当山,

首先在崖壁下,

选择了一处可简住避风雨的地方,

后人称为“隐仙岩”。

从做官的锦衣玉食,

到修道的清苦。

尹喜在隐仙岩,

从此以天为被,地为床,

青山为友,流水知音,

犹如神仙般逍遥自在。

此后,

尹喜又超乎常人想象的艰难,

最终登上了海拔

高的武当山天柱峰顶。

试想一下,

在当时科技不发达的条件下,

尹喜又没有人帮助,

他一个人是如何做到的,

至今难以想象。

在尹喜与老子一同仙去后,

道教将他尊奉为真人,

尊称为道教护法神“玉清上相”。

0.中华道家文化历代高真人物——张三丰

张三丰是元明时期神龙

见首不见尾的传奇式人物,

当时人已目之为神仙,

其生平,年龄,传说不一。

比如小乐道上百度搜索出来的数据是17岁

↓↓↓

据《明史》等记载,

张三丰,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人,

名全一,又名君宝,号三丰。

传中说张三丰无论寒暑,

都只是一身破衣服防风挡寒,

一个旧蓑衣经霜遮雨。

张三丰不大注重仪表,

也不很讲卫生,

经常穿得邋里邋遢。

所以人们也常称他为“张邋遢”,

或者叫他“邋遢道人”。

张三丰饭量很大,

一下子吃一升或一斗米都不在话下,

但有时候却也可以好几天才吃一顿饭,

甚至好几个月不吃饭。

他的另一个爱好就是喜欢云游四方,

常常是居无定所,高兴时穿山走石,

疲倦时铺云卧雪。

据说他悟成太极拳后,

曾“以单拳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

这是历代道家高人中唯一显示过武功的记载。

张三丰修道时也相中了武当山这个地方,

原来我们说过,

陈抟老祖也曾在武当山修道多年。

张三丰游玩了武当山后,

对人说:“此山异日必大兴”。

但当时的武当山,

上面的观舍全都毁于兵火,

成了一个标准的荒山。

张三丰和徒弟们砍去荆棘,

清理了瓦砾,

搭了几间草屋住着,

虽然没有办房产证什么的,

却算是先把武当山这个风水宝地占下了。

据说张三丰在武当山修道时,

常坐在五棵古树下,

然而“猛兽不噬,鸷鸟不搏”,

他登山时轻捷如飞,

隆冬常卧在雪中,鼾声如雷。

人们都感到惊异,认为他是奇人。

现在武当山的金殿,

是一个铜铸的建筑,

耸立于天柱峰顶,

故又称为金顶。

十分地壮观。

至此,张三丰那句武当山日后

“必大兴”的预言完全实现了。

张三丰给我们留下的

另外一个宝贵财富就是太极拳法,

相传张三丰在云游龟山时

无意中看到鹰蛇相斗,

他觉得蛇在攻防之时的姿态

非常符合道家所讲的一些道理。

从而悟出了武当功夫这一门

和以往一味讲究凶狠彪悍、

先发制人的武功完全不同的派别,

在武学中别开生面,大放异彩。

03.

以“擅睡”闻名的——陈抟老祖

陈抟(年—年)

(生地不详,父母不详)号扶摇子(名字就缥缈),

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

也称睡仙(这是重点)

五岁时还不会说话,

人称“哑孩儿”。(这是大神的前兆啊)

果不其然,

你看后人对他的印象title

你就知道了。

太极创始人——他创绘“太极图”、“先天方圆图”等一系列《易》图,

从而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据说紫薇斗数也为其所著,

“龙图”第一人著《易龙图序》、传河洛数理,

进而成为中国“龙图”第一人。

天下睡仙第一人著有《指玄篇》《观空篇》《胎息诀》

《阴真君还丹歌注》,

并亲自实践,

成为天下睡仙第一人。

儒释道祖他博学多才,

因著《三峰寓言》

《高阳集》《钓谭集》

《木岩集》《诗评》

被后世尊为“儒释道祖”。在学术成就上,“淹通三教”

理学鼻祖他的学说后经周敦颐、邵雍加以推演,

成为宋代理学经典著作。

过于神秘,传说太多

04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

作为中国道教协会的会长,

李光富的人生可以说是一场修行。

李光富的老家离武当山很近,

和很多人不同,

他出生在一个道教氛围很浓的家庭,

而且自己生来就不能吃荤,

当地很多道士修仙的传说

也吸引着他上山修道。

(从小养成)

于是30多年前,

他毅然选择离开繁华城市来到武当山,

当他成为一名正式的道士的时候,

他在祖师爷面前发誓,

要做一个真正的弟子,

不问任何事情,

只为祖师爷道场服好务,

看好山,守好门。

但他上山后不久,

除了打坐、进修、习练太极之外,

还肩负起一个重要的使命,

整修破损坍塌的道观。

那时候的条件特别艰辛

屋顶漏雨,

各个方面都非常的破烂,

李光富带领弟子们

先后维修了紫霄宫大殿、圣父母殿、

东西宫道院、钟鼓楼、

新建了武当道教文物展览馆、东宫坤道院。

对紫霄宫山门外的禹迹池进行整修,

对宫内南北御碑亭进行了加顶和彩画,

武当山又恢复了昔日庄严的神姿。

0年,

在武当山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

李光富被选举为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

李光富担任会长后,

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他常说:道教提倡三教合一,

三教平等,儒、释、道的核心都是“道”。

我们既要走出去弘道扬法,

也要迎进来热情服务。

为弘扬武当道教文化,

李光富先后提议创办了

武当山道教内部刊物

《武当道教》和《中国武当道教网》。

现在《武当道教》

和《中国武当道教网》

已成为让中外了解

武当山道教协会的载体和途径。

《论语》中有言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意思是说:

“君子的言语要谨慎迟缓,

但工作要勤劳敏捷。”

李光富道长就是

这样一个行胜于言的谦谦君子。

(为李光富道长打call)

鲁迅先生说,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在武当山,

武当山名人故事很多,

要是好好讲的话,

说个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今天就先分享这几位的故事,

你们还想听谁的故事,

可以后台留言告诉我们哦~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lygl/2008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