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旅游攻略 >> 延安这里被誉为ldquo陕北小华山
万丈高楼平地起
永宁山寨始建于宋朝,为避战祸,由当地百姓建造。早在南宋时期,这里就建为了防犯古寨。古寨可容纳百姓百余户近千人生活,以其天险久攻不破保卫一方百姓。土著者认为“永远安宁”,因此得名为永宁。因永宁山寨是在山体上开凿出来的楼阁式军事要塞,所以也被称为是我国最早楼房的雏形。经过几百年开凿,南宋时期,山寨已经形成了上中下三层,上层雄踞突兀;中层向内微倾,十分陡峭;下层通洛河,供汲水眺望。永宁山寨不仅是天工斧成,更是无数先民智慧的结晶。据《保安县志》记载,宋代以前,其山质为石,酷似楼,上凿有台而得名石楼台。
清嘉庆本《延安府志》卷九载:“石楼台山,县城西南七十里。在洛水之隈,奇峰突兀,峭壁陡绝,下临重渊,土人筑寨于此。又于崖际凿石窑居之。北为小石楼,南为大石楼。”三层山寨中,有大小石窟数十孔,大的可以容纳百十人,如同大堂一般,最小的仅能容纳一两人。孔洞之间互相有间隔,也能互相通行,错综排列,分别担当着住宅、灶台、厕所和圈舍等用途,井然有序。石窟之中有一些形态各异的孔洞,不过并没有标出用途。山寨的上层,担负着守卫和反击的重任。在20多个孔洞之中,不仅设有瞭望塔,更有炮台和土炮,进而可以观察和发现敌情,并进行反击。下层距离洛水河十余丈,有十多孔窑洞环环相通,其中一孔还有一口水井,用水可以直接从井中取用。寨中联通内外的通路非常狭小陡峭,仅容一人通行。三层石洞可以各自为寨,靠南边断崖的石桥联通,而遇到兵乱匪祸,则能将石桥拆除,与外界的联系便可断开。除此之外,近寨唯有西南侧一条通道,此道在悬崖峭壁之上,只可容纳一人通行,利于防守。▲仅可供一人通行的石道永宁古寨在平时就是鸡犬相闻的住宅,而等到战时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坚壁清野,可以说,是咱们中国本土的“城堡”了。而这座城堡所依托的永宁山,又有着险要秀丽的风光,和易守难攻的绝妙之处。“洛上奇峰”
永宁山,又名大石楼台山,位于延安市志丹县城南28公里处的洛河峡谷地带,属于子午岭一脉,海拔米,长2.2公里,为红砂石质,洛河环绕南北西三面,呈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感受一下这个地理位置山梁向洛水凸出一山嘴,巍然独立,峭然绝壁。绝壁之上,更有非常多的摩崖石刻。“洛上奇峰”四个大字,据本地史志记载系民国十六年(年)八月时任保安县县长贺耀武题刻,洛上显然是指洛水之上的意思,这几个字亦慢慢地成了古迹,任凭后来人瞻仰欣赏拍照。
永宁山与永宁镇东南的鸡冠山一起,如同两扇红色大门,屏蔽着永宁古镇。因独特的丹霞地貌,每当夕阳西下时,呈现艳丽夺目的金红色。“红色记忆”
对于永宁山和永宁古寨,大家所知最多的,一定还是发生在这里的许多红色事件。在解放前,因为天生的易守难攻,永宁山寨曾一度成为保安县国民政府驻地,年是保安县政府驻地。年,刘志丹等革命志士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开始创建陕甘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年5月,永宁山党支部策动了国民党保安团的一个班,里应外合,与游击队及当地百姓一起进行了武装起义,成功消灭了反动派,解放了被国民党控制的永宁山寨。相传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刘志丹曾邀请毛主席在永宁古寨小住四十多日,共商革命大事,因此才有了著名陕北民歌的歌词: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里的盘龙就是指盘绕着永宁山寨的洛河,卧虎是指山上的巨石,这首歌就是纪念这段革命故事,来歌颂革命领袖毛泽东及陕北革命根据地的。
静默的山寨见证了英雄精神在此辈辈传承。因为这些红色记忆和历史传说,永宁山也更加焕发出了别样的风采。注意事项
1、永宁古寨部分地区较为险要,请大家准备带绳的的手机套,并在游览过程中看好所携贵重物品,以免遗失或发生损坏;2、景区内可以体验最险要的原始出寨路线,也可自行选择较为好走的原路返回路线,请大家量力而行。古人一斧一凿用几百年的时间雕琢成今天这座嵌在石山里的楼房而革命志士则用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将这里点缀出更美的风采永宁山寨究竟是什么样子?等你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