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人文历史 >> 聚是一团火,远鉴行未来中国mNGS解读联
年2月6日,中国mNGS解读联盟成立大会隆重召开。该联盟由徐英春教授、张文宏教授等联合发起,医院协会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国家卫健委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精准感染专业委员会专业平台,旨在推动我国感染病原学的精准诊疗。
本次成立大会线上线下结合,来自全国感染病学、微生物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等领域的多学科知名医学专家汇聚在北京、上海、广州、郑州四地,就病原宏基因组学(mNGS)解读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分享了中国mNGS解读联盟筹备情况与成立相关事宜。
一呼百应,远鉴卓识
大会主席徐英春教授首先致辞。随后,上海、广州及郑州分会场主席黄怡教授(海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卓超教授(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及李轶教授(医院检验科)分别致辞响应。微远基因CEO李永军简要分享现阶段mNGS进展与应用困境,呼应解读联盟成立的迫切性与前瞻性。专家们一致认为,mNGS已经从临床探索阶段逐渐发展到规范化应用阶段,此时,联合来自临床和微生物学多学科力量,成立mNGS解读联盟十分必要。
破局而出,远鉴卓行
徐英春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mNGS解读联盟成立的背景。他指出感染性疾病诊疗面临诊断难、治疗难等方面的挑战,mNGS可解决部分传统检测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但由于专业化培训缺乏,报告解读挑战大,限制其在临床的规范使用。需要从标准规范建立,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加强我国mNGS报告解读能力,更好的解决临床难题。
基于这一背景,成立中国mNGS解读联盟势在必行。亟需寻找一批诊断水平精干、有志参与mNGS发展的专家,通过共同协作提升报告解读能力,规范mNGS在临床的应用。徐教授最后强调,今年是我国“十四五”的开局年,国家将在微生物感染诊断和病原微生物研究方面大量投入,联盟未来的规划至关重要。
随后,“中国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执笔秘书、医院感染科艾静文博士对中国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解读,同医院的mNGS诊断经典病例。
微远基因产品经理苟雪静详细介绍了mNGS核心技术甄别要点、报告解读基本原则及关键考量因素。中国mNGS解读联盟筹备会秘书长郭信麟女士详细介绍了联盟筹备情况,包括联盟的目标与使命、规划、年的工作计划等。
凝聚共识,远鉴卓著
随后,与会专家就mNGS检测在临床的规范使用、解读联盟如何规划落地、及如何建立mNGS的解读规范/建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
目前传染病(包括新发或突发性传染病)的结果解读相对明确,但难点与重点在于常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判读方面(尤其是有正常菌群检出的样本)。一方面,联盟在解读人才的培养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联盟有助于微生物实验建立多元的病原学诊断平台(如多重PCR,抗原抗体检测),为分层诊断提供坚实后盾。
上海
培训、教育及分享至关重要,但对人群要有针对性,应因材施教,同时通过案例将技术相关内容进行呈现。其次,由于标本来源与质量至关重要,因此交流培训时应强调标本采集等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在交流、培训及分享的落地层面,建议全国会议介绍共性的内容,而本地或本院采用案例方式呈现。
广州
标本采集是影响后续检测的关键环节,另外一方面甄别合适的检测单位也非常重要。建议在培训前从技术层面进行标准化,制定湿试验与干试验标准,然后进行解读。
郑州
培训从最基础的原理做起,医院(医院),不同专科的培训侧重点不同。目前对多发病与常见菌的解读比较少且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重点攻克。解读联盟还要考虑如何协调不同单位的检测结果,将行业向前推进。
聚是一团火,远鉴行未来。相信中国mNGS解读联盟的成立,将会为打造具备“远鉴”卓识的中国mNGS专家解读团奠定良好开端,为mNGS解读规范化应用与感染精准医学诊治做出贡献。知微见远,鉴微知著,让我们为“远鉴”喝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