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人文历史 >> 钟山不止中山陵,还有我生命中难忘的馨香
我不知道,是钟山成就了中山陵,还是中山陵进一步彰显了钟山。金陵有山,不止一座。“钟山风雨起苍茫,百万雄师过大江!”毛爷爷的《七律》,替钟山做了个推向全世界的大广告,钟山人人皆知了。
钟山,是紫金山的别名。大多数人说到钟山,首先想到中山陵。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将中山陵和陵墓联系在一起,一直当成地名。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陵寝,位于紫金山的南麓,是钟山风景区的一部分。
玄武湖里古水闸
整个钟山风景区以紫金山和玄武湖为中心,包含了近百个观光游览景点。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因为距离不远,我有幸将这几个景区都走马观花了一遍。个中回忆,有甜蜜也有心酸,有美好也有无奈,时间跨度,超过三十五年。
第一次到南京中山陵,是一九八五年一月五号。那一天零下五度。之所以记住这个日子,是因为第二天有要事必须回单位,而游玩误了最后的火车,转道镇江等第一班渡船。我在镇江渡口挨了整整一夜,冻得不停蹦跶,在早上七点赶回了单位。除了那夜的冷,还记住的是上中山陵时,遇到几个当兵的青年。看我上得比较快,他们和我比速度。我赢了,得意地冲他们笑。
沿台阶上到庄严肃穆的最高处中山陵。我看到了无数次在报纸上看过的照片。我看到了“博爱”,也瞻仰了陵寝。在瞻仰以前,我始终无法将这里和墓相联系。没有封土,没有凸起的坟茔。却原来,整座山就是一个巨大的陵墓。
南京自古就是王气氤氲的宝地。紫金山紫气东来,石头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天然的屏障。六朝古都的名头至今是繁盛与悠久的代名词。
顺着钟山脚下高大的悬铃木在空中构建的绿帘,于九零年秋天漫步走到了灵谷寺。我想看灵谷寺的无梁殿。据说它是国内最大的无梁殿,是建筑的奇葩。中门上的灵谷胜境和两侧偏门的松声、泉涛,一下子清幽了。无梁殿的每一块瓦当上,都有“青天白日”的标识。为什么?灵谷寺原址,于年至年建成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殿前有一座五楹带顶的阵亡将士牌坊,中间坊额刻大仁大义,背面刻救国救民。坊前一对汉白玉雕成的貔貅。殿内墙上书孙中山的《总理遗嘱》,和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名单。
四方城
无梁殿原名无量殿,供奉无量佛,是灵谷寺仅存的一座老建筑。无梁殿用砖石砌成,无梁无椽,名字由此得来。我在中午走进无梁殿,却感到后背凉飕飕,为什么?匆匆走出来走向无梁殿后的灵谷塔。那是灵谷寺的标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只不过,除了灵谷寺,大多数寺庙都在烟雨中消失了踪影。
继续漫步,走到了孝陵卫。孝陵卫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妻子马娘娘的合葬墓。穿过四方台,看了大赑屃驮着的石碑后,走往石像路。两立两卧的狮子、獬、骆驼、大象、麒麟、马等瑞兽,用不同的姿态显示皇家的威严。走过华表转向北继续,是文臣武将各四个的石翁仲,分立站在路边。有一次我想攀上一个文官旁边的树枝拍照,没有成功。
明孝陵的石人、石兽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高大粗犷,是明代皇陵石刻中的经典之作。我还看过泗洪的明祖陵,也有这样的石刻绝品。石人石兽们几百年来守卫着皇帝的万年吉穴。这些皇家陵墓的守卫者,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也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他们更清楚朱元璋多疑的个性。所以他们一直保持着或谦恭或威严的神态,风雨不动安如山!瑞兽也是。陪伴着文官武官翁仲,似水流年。
钟山脚下的梅花山,是中国赏梅的第一佳处。曾经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去玩赏过不止一次。那茫茫的梅海,芳香馥郁;赤橙黄绿,姹紫嫣红!我最难忘的第一次玩梅花山,却是秋天。一九九零年十月中旬。我新婚旅行从黄山九华山回来,在南京修整。跟着新婚丈夫的脚步,从挹江门走到梅花山。因为我晕车,不能乘坐公交了。徒步,是那一次南京游最深的记忆。
音乐台
在山脚下的孙权墓边坐着,我想起金钩铁马风流辈出的三国时代,想起辛稼轩写下“生子当如孙仲谋”时的万分憧憬。忽然,那家伙惊叫,胶卷找不到了。原来他换胶卷时,发现黄山九华山的胶卷没了。我们在孙权墓前,把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回家整东西还是没找到。想不到几个月后,在家里的抽屉中发现了那卷胶卷。我便想,是孙权大帝逗我玩?
上头陀岭,带了年幼的孩子乘坐缆车。那一次,还逛了音乐台。孩子用双脚踩在黑白琴键的样子,我至今记忆犹新。
玄武湖,多少次到南京都没逛。因为它太大,希望用一整天慢慢溜达。后来我却逛了多次。现在回想走进玄武湖的每一次,都是伤心,不说也罢。
南京城,虎踞龙蟠。钟山,占尽了天时地利。钟山风景区,除了明孝陵、中山陵、孙权墓和灵谷寺的宝志和尚埋骨处外,还有缪仲恺与何香凝夫妇的合葬墓。这座墓的规模虽比不上中山陵,但规格也不低,有华表和亭子。中轴线的两边,植满了柏树。
梅花山
一个钟山景区,多少笔墨都不为多。随便记录,算是对这个景区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