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人文历史 >> 给孩子最长情的陪伴诗词里的科学
作者自序
陈征
一天,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望着墙上女儿一岁时的照片,再看看眼前已经快要超过免票高度的她,恍然发现,女儿已经六岁了。看起来她一直在身边长大,可努力搜索记忆,在女儿一生最无忧无虑的这几年里,能够捕捉到的陪她玩耍,给她读书讲故事的场景,却如此稀疏……
这些年奔忙于工作,陪孩子的时间真的太少了!
今年女儿就要上小学,放眼望去,小学、中学、大学……在永不回头的岁月中,她将渐渐拥有自己的学业、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秘密、自己的忧喜,直到拥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唯一渐渐少了的,是她还愿意让我陪她玩耍,给她读书、讲故事的时间……
不能等到孩子不愿听的时候才想起给她读书!这套书就源自这样的一个念头。
也许因为我是科学工作者,科学知识是女儿的最爱,她每多了解一个新的科学知识,我都能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喜悦。古诗词则是我的最爱,那种“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的体验让一个学物理的理科男从另一个视角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当诗词遇见科学,当我读给孩子,这世界的“真”“善”与“美”如此和谐地统一了。
书中的科学知识以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提出,目的并不在于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希望引导孩子留心那些与自然有关的细节,记得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引导孩子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多问几个为什么。兴趣、观察和描述才是这么大孩子的科学教育应该做的。而同时,对古诗词的赏析,则希望孩子们不要从小在心里筑起“文”与“理”之间的高墙,敞开心扉去拥抱一个包括了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完整的世界。
不得不承认,这套书选择小学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多少还是有些功利心在其中。希望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能为孩子的学业助一把力。
最后,与天下的父母共勉:多陪陪孩子,趁着他们还没长大!
1疑:好像。
2举头:抬头。
译文
离开家乡已经很久,夜深人静,我辗转反侧睡不着觉。皎洁的月光泻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的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打开窗户,朝外望去,我看到一轮皓月高悬天际,不由地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或许故乡的人们也在望着这轮明月吧。
白天是怎么变成黑夜的
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它在茫茫宇宙中以每小时十万多公里的速度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上迎着太阳的一面被阳光照亮,形成了白天;而背着太阳的那一面就形成黑夜。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在不停自转,于是地球表面上的各个地方白天和黑夜彼此交替,形成了昼夜变换。
这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年,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提出一个问题:宇宙中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多得数不清,很多恒星比太阳还要大、还要亮,如果宇宙无限大,存在的时间无限长,恒星也无限多,那么虽然其他恒星距离我们很远,可它们的光加起来应该和太阳差不多;这样的话,夜晚我们看到应该不只是月光,还有像白天一样明亮的星光才对。
事实上,我们的宇宙诞生于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之后飞速膨胀,遥远恒星发出的光要么因为太远还来不及到达地球,要么因为宇宙的膨胀被变成了微波背景辐射。想想看,是不是特别神奇?晚上黑漆漆的夜空,竟然是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的证据。
1九月九日:农历重阳节。
2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省永济市),在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3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4茱萸:一种香草。古人认为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以避灾。
译文
我孤身一人在长安谋求功名,终日忙碌,在这里待得越久,越感到孤独无依。旅居长安,在重阳节这天,自然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今天兄弟们身佩茱萸、登高远眺,一定快乐极了,但是考虑到独在长安的我,也会有些遗憾吧?我多想即刻飞到家乡,与大家团聚啊!
出远门时,为什么我们会想念家人?
思念的情绪其实是对以前美好记忆的一种向往。我们从小长大的环境,呵护、陪伴我们长大的家人,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这种熟悉会给人以安全感和亲切感。尤其是小时候有家人的照顾,不需要面对诸多生活上的困难。而当我们离开家乡和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常常遇到困难、挫折,感到孤单,这种情况和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不由得就产生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向往,这就是思念。
目前的科学还没法告诉我们情绪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只知道它受到各种激素的影响。思念在生理上可能是这样的:当我们和熟悉的家人、喜欢的爱人在一起时,体内会分泌更多带来安全感、幸福感或是愉悦感的激素,比如内啡肽、多巴胺、肾上腺素之类,这些激素使得人体处在比较积极的状态。当人体中的这些激素比较少的时候,人就会感到低落,这时大脑会模拟以前的场景来刺激激素分泌,于是就产生了思念和回忆。
陈征,CCTV-1《加油!向未来》科学实验技术支持、CCTV-1《开学第一课》科学顾问、CCTV-2《是真的吗?》科学顾问。第21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光学博士,光学工程博士后;“精彩科学百校行”发起人;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副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中科创星科普科教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版权声明:本文由《返朴》原创,欢迎个人转发,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未经授权转载和摘编。
《返朴》,致力好科普。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文小刚与生物学家颜宁联袂担任总编,与几十位学者组成的编委会一起,与你共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