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医院皮肤科推AI工具,背后竟有这么多

发布时间:2020/11/11 20:31:43   点击数:

人工智能“新式武器”赋能基层医疗机构

——人民网

厉害了人工智能,社区“拍照”就能诊断皮肤肿瘤

——东方网

老年斑也可能是恶性肿瘤?“手持式皮肤镜+手机APP”远程连线优质资源甄别皮肤病

——上观新闻

皮肤病人工智能“华山模式”落地,赋能基层医疗机构

——文汇报APP

人工智能远程诊疗落地基层医疗机构,让民众少“跑腿”看病更便利

——中国科技网

……

这几日,全国众多媒体的视线被一款医疗人工智能(AI)所聚焦。从各家的新闻标题来看,可以找出一连串的关键词:皮肤镜、手机APP、基层医疗、赋能……

到底是件什么事儿呢?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近日,医院皮肤科发布了一款老年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远程诊疗工具,为的就是赋能基层医疗机构,助力全科医生进行皮肤病诊断。

我们来还原一下新闻故事

脖子上总是被衣服摩擦到的那颗痣切还是不切,带着这样的纠结,家住新泾社区的李阿姨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中心走了一趟,没想到竟有“意外收获”,得到了一份医院皮肤科专家给出的诊断建议。

全科医生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诊疗

原来,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医院皮肤科医联体的成员单位,并且最近还用上了“新式武器”,一款老年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远程诊疗工具。“只要把通过皮肤镜获取的患者图片、症状描述等上传到手机上的一款应用程序里,就能立即得到辅助诊断结果,如果想进一步寻求专家诊断建议,还能通过人工智能‘连线’医院皮肤科,这样一来社区居民就不用为了皮肤问题来回奔波了。”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蔡民强医生有点小兴奋。

由于这款人工智能工具采用的是“手持式皮肤镜+手机APP”的组合,因此具有便携优势,“现在不仅实现了智慧诊疗,还实现了移动智慧诊疗。”对于经常需要为一些居民提供上门服务的蔡医生来说,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便民措施。

医院皮肤科主任徐金华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在皮肤肿瘤的识别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根据疾病的形态、皮肤镜下模式和颜色识别基底细胞癌,鉴别良性色素痣和恶性黑色素瘤,指导临床医生确定活检部位,对皮损进行跟踪随访等。值得一提的是,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能够用于观察肉眼难以发现的结构及其变化,从而提高医生对于皮肤肿瘤的识别。

医院皮肤科主任徐金华教授

眼下,医院皮肤科与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人工智能远程诊疗工具开展协作的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在医院皮肤科医联体内推广“新泾经验”;这款人工智能远程诊疗工具的研发也在继续,不久即将覆盖更多病种。

“医院优势学科助力基层的模式跑通,才能更好地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落到实处。我们期待互联网、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广泛、深入的应用,能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更多群众身边,真正让患者少跑腿、更便利。”医院副院长马昕说。

新闻事件了解完了,背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背后的故事之国家战略

国家“互联网+医疗”和“人工智能”战略部署正不断推进。

最新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意见》同时指出,加强临床、科研数据整合共享和应用,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等。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期间,来到医院,通过互联网远程会诊系统与青海果洛、云南腾冲、新疆喀什的医务人员对话。结束上海考察次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3项措施。仅仅一个月后,“医院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工作室”挂牌,“这个工作室成立后,医院皮肤科医联体助力基层的工作将切实落地。”徐金华教授的话里有憧憬、更有信心。

背后的故事之学科联盟

像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基层医疗机构,在医院皮肤科医联体内共有多家。

年10月,医院皮肤科牵头,与来自29个省、直辖市的医院皮肤科共同建立了复旦大学皮肤病临床研究合作联盟,医院皮肤科医联体也正式成立,全国各地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签约加盟。徐金华教授告诉记者,华山皮肤科医联体会按照“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开展专病医联体合作机制,建立专病门诊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多中心临床合作研究。

通过医联体落实分级诊疗,医院皮肤科的伏笔已经埋下近10年。9年,“医院皮肤科专家团队新泾社区基地”在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并开展工作。年,医院皮肤科又与浦东、徐汇、宝山、嘉定等区域内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协作关系,在专科门诊、继续教育、科研指导、健康教育、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多方面进行合作。

背后的故事之数据支持

今年3月,由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SID)及优麦科技共同研发的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优智AI在北京成功发布。该系统目前在皮肤肿瘤良恶性识别率可达85.2%,皮肤肿瘤疾病识别率为66.7%。徐金华教授正是CSID项目的顾问之一,医院皮肤科此番上线应用的老年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远程诊疗工具也是优智AI产品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

“医院皮肤科积极参与到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的项目工作中,也正是通过这一项目的支持,我们的人工智能工具才应运而生。”徐金华教授表示,一方面基层医生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得到辅助诊断结果,这一人工智能本身就凝结了包括医院皮肤科在内的国内数百家医疗机构的力量;另一方面,该工具的落地应用将赋能医院皮肤科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医院皮肤科的学科优势也将进一步发挥,并成为远程诊疗中的质控中心。

打造一款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机器深度学习是基础,而机器深度学习需要数据支持,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SID)为医院皮肤科老年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远程诊疗工具提供大数据支持。

CSID项目发起人、医院皮肤科主任崔勇教授表示,随着CSID项目的推进,皮肤影像的全国性协作网已经建立,医院数量已达家,接收了40万组高质量图片数据,其中超过一半为皮肤镜数据。“对于一款皮肤病人工智能而言,皮肤镜数据是更高质量的数据,对提升AI产品的疾病识别能力更具意义。”

背后的故事之老龄社会

在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0万人,占总人口的33.2%,较年增加了25.81万人,增速5.6%,这是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办、统计局公布的截至年12月31日的数据。

上海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还将继续加重。上海市民政局透露,到年左右,全市的老龄化人口将增至万人左右,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

与人口老龄化趋势一同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hcs/1955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