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神话传说 >> 对称的济南,对称的诗篇
天有日月,道分阴阳
左右上下,南北东西
在中华文化当中
有一种奇妙的美
名曰——对称
对称的飞檐翘角红墙黄瓦
对称的诗词歌赋丽句华章
在对称的美学里
我们看到了那顶天立地的一撇一捺
对称的济南,对称的诗篇
历下亭是名闻遐迩的海右古亭,位于大明湖东南隅岛上,又名古历亭,始建于北魏时期,当时称客亭。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明。
迹籍台观旧,气冥海岳深。
——(唐)杜甫《登历下古城》
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纣)克东夷时甲骨文卜辞中的“泺(luò)”字即是今日的趵突泉。据此推算,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年。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
——(元)赵孟頫《趵突泉诗》
千佛山古称历山,相传舜虞曾躬耕于此,故有舜耕山之称。隋唐时期,山东地区佛教昌盛,人们在千佛山的悬崖峭壁上雕凿了众多佛像,又建千佛寺,故称名“千佛山”。其中唐贞观年间(公元—年)建造的兴国禅寺规模最大,被称为千佛山首刹。
窈窈寺门敞,苍苍山径微。
风轻不落帽,云近忽凝衣。
——(明)边贡《登千佛山寺》
一泓清浅漾珠圆,细浪潆洄小荇牵。
偶与诸臣闲倚槛,堪同渔藻入诗篇。
——(清)爱新觉罗·玄烨《观珍珠泉》
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
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
——(清)蒲松龄《珍珠泉》
老济南原有四个城门,而今唯有北门尚存,这就是大明湖东北隅的汇波门(也称会波门、北水门)。北水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所修,和其它城门不同的是,济南的北门不单是供行人通行,还是河流的一道闸门,北门之下,有众泉水多从此过,故称“北水门”。古代,由于济南的东、西和南、北门都不在一条轴线上,北门为水门,所以有“四门不对,北门不开”的说法。元代初年,在水北门上建了汇波楼(也称会波楼),楼面阔七间二层,四周白杨簇拥。元代至元二十五年(年),对汇波楼进行了扩建。
何处登临思不穷?城楼高倚半天风。
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幅中。
——(元)张养浩《登汇波楼》
灵岩寺位于长清万德镇,地处泰山西北,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有辟支塔、千佛殿等景观。
径折全疑尽,峰回陡自开。
苍然万山色,忽拥岱宗来。
——(明)王世贞《陪段侍御登灵岩绝顶》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
一路紫苔通东窕,千岩青霭落潺丢。
——(宋)王安石《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
秋柳园位于大明湖南岸,与历下亭隔水相望。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
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
——(清)顾炎武《赋得秋柳》
华山,古名华不注,又名金舆山,俗称华山,海拔米,因山势像朵莲花注水而得华山名。一峰独立,平地拔起,旁无连附,直入云霄,奇秀险峻,苍翠欲滴,为泉城——济南胜景“齐烟九点”之首,为明人刘敕《历乘》所列历城十六景中“孤嶂凌霄”一景。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俊秀,绿翠如芙蓉。
——(唐)李白《昔我游齐都》
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
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清)顾炎武《济南二首》
沿着对称轴走进济南
无论是历史名胜
抑或普通民宅
无论是建筑的整体布局
抑或是居家物品的陈设
处处都有对称
集山楼
北极阁
府学文庙。济南府学文庙位于大明湖路号,始建于宋熙宁年间(-),郡守李恭主持修建,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广智院。医院东门内广智院号,年,为了宣传西方科学知识,英国浸礼会宣教士怀恩光在山东青州创办博物馆,称为博古堂。年,怀恩光将博古堂迁到济南并扩大规模,翌年在南关土围子(外城墙,今文化西路)内建成第一期工程,命名广智院,“广智”的意思是“广其智识”。
武岳庙
图为年,由校友出资捐建的齐鲁大学校门。
清同治元年(公元年),济南府章丘县的孟鸿升在济南院西大街(今泉城路)路南设立了“瑞蚨祥”,经营绸缎、绣货和布匹等。年,济南“瑞蚨祥”在经二纬三路路口东侧(经二路号)开设了“瑞蚨祥鸿记分店”,就是存留至今的“瑞蚨祥绸布店”。
明星电影院
解放阁
俯瞰宽厚里(斩云剑摄)
摄于后宰门街
摄于明府城
摄于林祥南街
摄于小纬二路
摄于仁爱街
摄于大明湖
摄于山东剧院
古代的哲人早就说过:
美的线性和美的形体都有对称形式
对称在济南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这也是传统文化中
对称的魅力与智慧所在
泉城广场鸟瞰
八一立交桥
奥体中心(斩云剑摄)
“老济南文化传承者”独家制作
END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老济南文化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