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神话传说 >> ldquo董狐笔rdquo与历史
据《史记·晋世家》载,公元前年8月,晋襄公姬欢辞世,太子姬夷皋尚在襁褓中,晋国执政赵盾等大臣决定废黜太子,另择年长新君,目标锁定了襄公的异母弟公子雍。这位当年颇受老爹重耳宠爱的晋国公子,当时正在秦国做人质,赵盾遂派人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可是,迎接新君的使者刚出发,晋国局势却发生了惊天遽变——
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而外求君,将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盾所,顿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
太子之母缪嬴是秦国王室后裔,血管里奔流着秦人强悍不羁之血脉。太子被废,缪嬴抱着儿子闯进朝堂,厉声哀嚎:“先君何罪啊?太子何罪啊?你们废弃先君嫡子,到外边寻求君主,要把太子放在哪里啊?呜呜呜呜!”她号哭着从朝堂出来,径直闯进赵盾府邸,叩头哀啼:“先君把太子托付与您,说太子成材,谢您恩德;太子不成材,唯你是问。如今先君撒手而去,言犹在耳,您却要废黜太子,究竟为什么呀?”面对缪嬴的滚滚眼泪与声声切责,赵盾无言以对,心生恐慌,遂与诸臣再议,决定放弃公子雍,扶立太子姬夷皋继位,是为晋灵公。
赵盾出尔反尔,受到后人耻笑,有“赵盾背秦”之讥,不但引起国内动乱,还引发了一场战争,史称“令狐之役”。
那时候,晋国迎接公子雍的两位使者,左行将先蔑、中军将士会,已经抵达秦国,秦康公嬴罃满心欢喜,派出一支部队护送公子雍回国,岂料护送部队抵达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南)时,竟然遭到晋军阻击。原来,赵盾扶立夷皋为君之后,便紧急备战,亲自率军迎击护送公子雍归国的秦军。两军在令狐遭遇,毫无防备的秦军遭到惨败,公子雍死于乱军之中,晋国使者先蔑、士会两人不敢回国,只得随秦师西归,开始漂泊生涯。
对于赵盾的背信弃义,秦康公恨得咬牙。这位史称“疏远贤臣、穷兵黩武”的秦康公,可以说是有功于晋国的。15年前,即公元前年,还是太子的嬴罃曾经奉父王秦穆公之命,率兵护送流亡列国19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为晋国此后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如今(前),他身为秦王,又顺应晋国要求,派兵护送公子雍归国继位,岂料遭遇如此背叛,是可忍,孰不可忍耶?他的勃然大怒,兴兵雪恨,是可以想见的。此后,两国兵戎相见,展开了连番鏖战——第二年(前),秦康公派兵攻打晋国,夺取武城(今陕西华县东);两年后(前),赵盾反戈一击,出兵攻打秦国,夺取少梁(今陕西韩城南);又过了两年(前),康公继续派兵攻打晋国,夺取羁马(今山西永济县南),赵盾派兵救援,两军在河曲地区(今山西芮城县)展开激烈交战,晋军再次遭遇惨败……
然而,伴随着战争硝烟登上王位的晋灵公,其行为却十分不堪,据《史记·晋世家》载:“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
晋灵公继位十四年,顽劣不堪,嚣张跋扈,奢靡无度,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兴建豪华宫殿,平时喜欢站在高台上手持弓箭往大街上啪啪乱射,看见行人纷纷跌倒,血流遍地,他兀自哈哈大笑,厨师没把熊掌煮熟,便喝令斩首,令宫女抬着尸体穿过朝堂,抛之荒野。其累累恶行,弄得天怒人怨。赵盾一再进谏,或哀婉动人,或声嘶力竭,差点呕出心肝,灵公却嗤之以鼻,掉头就走,并派出杀手鉏麑,前往刺杀赵盾。
鉏麑先生,晋国有名的大力士,史籍记载略有不同,《吕氏春秋·过理》作“沮麛”,《汉书·古今人表》作“鉏麛”,《说苑·立节》作“鉏之弥”。他高大威猛,勇悍无敌,却怀有一颗义士之心。这天黎明,他潜入赵盾府邸,乘着黯淡月色一瞥,霍然发现屋门洞开,家居简陋,设施朴素,老赵穿戴整齐,端坐堂屋一隅,闭目养神,准备上朝。鉏麑见此情形,悄悄退出来,不禁仰天长叹:“冤杀忠臣,违背君命,都是死罪啊!”他徘徊良久,一头撞死在赵府门口的老槐树下,噗!
杀手鉏麑之死,似乎并未掀起什么波澜。赵盾根本不晓得,鉏麑手中的利剑曾经明晃晃悬在他的头顶;灵公深恨鉏麑违命,只是作声不得,又想出一个歹毒主意:赐予赵盾酒宴,令伏兵乘醉杀之。岂料,灵公这番谋划,又被王宫御厨示眯明砸了场子,令老赵意外得救。而示眯明与赵盾的因缘,却是因为老赵早年的一桩善举。
示眯明,世称“桑下饿人”,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历史人物,按照太史公的记述,他是王宫的御厨。赵盾早年,经常到首山去打猎,偶然发现在山崖侧畔一棵大桑树下,有个人饿得瘫伏在地,奄奄欲绝。这就是示眯明。老赵心有不忍,就给了他一些食物,岂料他只吃了一半,就停住了,问其缘故,他说自己离家已经三年,不知老母是否健在,想把剩下的食物留给老母亲。赵盾感其孝义,又给了他一些米肉,让他带回家去孝敬老娘。后来,示眯明阴差阳错钻进王宫,做了一名御厨,却未禀报恩公赵盾。两人近在咫尺,却一直未能相认。
这一天,晋灵公传令赐宴,款待赵盾,四周暗设伏兵,打算乘机诛灭之。这天的掌勺大厨,正是示眯明。他洞悉恩公赵盾的危险处境,害怕他贪杯丧命,千方百计加以阻止,他乘上菜之机大声告诫赵盾,君王赐宴,您喝三杯就行啦!赵盾不明就里,连灌几杯,在示眯明一再催促下,只得怏怏离开,灵公一看大事不妙,哪肯善罢甘休,先放出一条猛犬追逐,被示眯明一刀砍死,灵公喝令伏兵齐出,哇呀呀追杀,示眯明挥舞着两把菜刀,顽强抵抗,“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至此,赵盾侥幸捡了一条性命,两人逃出王宫,赵盾惊魂未定,喘息着问勇士是哪个?示眯明回答:“我桑下饿人。”再问姓名,闭口不言,转身而去。
在太史公笔下,示眯明以一人之力,两把菜刀,先砍杀王宫恶犬,又击溃一干王宫杀手,足够令人惊叹。而《左传·宣公二年》的记载,则与此大相径庭,说搭救赵盾的实际上是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车夫“提弥明”,一个是国王的卫兵、“桑下饿人”灵辄。
在晋灵公那场杀气腾腾的宴会上,赵盾的车夫提弥明率先察觉到了国王的阴谋,赶过来劝他少喝酒,说酒过三巡,有点失礼啊,拖着他就往外跑,灵公下令放恶犬追咬,“明搏而杀之”,提弥明护卫着赵盾往外冲,斩杀恶犬,“斗且出,提弥明死之”,两人边斗边逃,提弥明被国王卫兵杀死了。
危急时刻,身为国王卫兵的灵辄出场了。他的经历,与太史公记述的“桑下饿人”示眯明相同,只是身份不同。示眯明是国王御厨,灵辄是国王卫兵。危急时刻,灵辄一眼认出受到围攻的人是恩公赵盾,立刻反戈一击,“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他哇呀呀一声嚎叫,挺枪舞戟转身直刺自己的“战友”,保护着赵盾冲出了王宫,“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指出,太史公《史记·晋世家》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出了差错,把赵盾的车夫提弥明与晋灵公的卫兵灵辄合二为一了。真相究竟如何?——姑且存疑吧。
而赵盾邂逅示眯明的那座首山,据传坐落在河南襄城县城南5里处,是一座烟云缥缈的古代神山。明代万历年间《襄城县志》载:“首山,在县治南五里,横亘九里。”《史记·孝武本纪》云:“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蛮夷”,指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中国”,中原地区。王充《论衡·道虚篇》描绘得更具体:“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须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群臣后宫从七十余人……”
遥想当年,赵盾在首山大桑树下的一桩小小善举,却为自己埋下了绝处逢生的机缘,善有善报,此之谓乎!而他冒着“令狐之役”的滚滚硝烟扶立起来的晋灵公姬夷皋,却机关算尽想要置他于死地,若非示眯明冒死营救,早已粉身碎骨了。背信弃义,逆势而动,害人害己,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人生的波谲云诡,人性的幽黯莫测,直令人拊膺而长太息也!
然而,历史的车轮嘎啦啦轰鸣,逶迤前行,日夜不息,根本容不得你一咏三叹。晋灵公昏庸无道,残暴荒淫,激起朝野痛恨,正卿赵盾眼见天怒人怨,多次予以劝谏,灵公不但不听,还派出杀手追杀之,他被迫出逃避祸。
赵盾狼狈出逃,激怒了他的堂弟赵穿。赵穿是晋襄公姬欢的驸马爷、灵公的姐夫,人称“公婿穿”,襄公原指望这位乘龙快婿护佑王室,岂料却为其子锻造了一柄夺命利剑。公元前年9月26日,晋灵公带着一群艳若桃花的姬妾,跑到京城王室别苑桃园游嬉淫乐,王家禁卫军总指挥赵穿当面斥责他荒淫无度,灵公勃然大怒,厉声叱骂,赵穿怒不可遏,令卫士一拥而上,杀死了荒谬残忍的小舅子,从而引起了中国历史上这桩具有“标签意义”的公案。且看《左传·宣公二年》的记载: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竞乃免。”
“大史”,太史。对这起弑君案,晋国太史董狐记为:“赵盾弑杀国君。”并公诸朝堂,赵盾不肯接受,董狐说,你身为正卿,虽然被迫逃亡,可并未越出国境,回来后又不下令讨伐叛贼,你不就是弑君之贼吗?赵盾无言以对,只好吟诵《诗经》中的诗句来解忧:我心里怀念着亲爱的祖国啊,却给自己留下了万般忧伤!孔夫子感叹说,董狐是“古之良史”,秉笔直书而不隐瞒;赵盾是“古之良大夫”,因为史官秉持记事法则而蒙受弑君之恶名。可惜啊,如果他逃出国境,这个恶名就可以避免啦!
董狐先生这条“移花接木式”记载,因为受到孔夫子表扬,赢得后世一片赞誉,董狐也因此成为古代良史的代表性人物,赵盾则成了一个大逆不道的“反面典型”,受到世人唾骂。至于孔夫子说他是“古之良大夫”这句话,早被人们选择性忽略了。所谓历史之传承,有时候就是如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彰其一面,不及其余,令人莫可奈何。
赵盾为自己辩护之余,依然“继续革命”,遴选革命事业接班人,于是——“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
赵盾与堂弟赵穿,联袂送走了晋灵公姬夷皋,又联手迎来了晋成公姬黑臀。这位黑臀先生,是晋文公重耳之子,晋襄公姬欢的异母弟,晋灵公姬夷皋的叔父,早年在东周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做人质,晋灵公死后,被赵盾兄弟迎回来继承王位,史称晋成公。
历史,在这里荡起了一个小小的漩涡,尔后又浩浩东去了;至于那支记载古代王朝动荡的“董狐笔”,只不过是留给后人的美好传说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