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神话传说 >> 秋高气爽,江豚也来遛弯儿了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南京新闻」
9月25日上午,在江边路中山码头江豚监测点,一群小学生和江豚保护志愿者紧盯江面,每发现一次江豚,都会引起一阵欢呼,一个上午,竟然看到江豚冒头了近30次。
秋季,是江豚活动频繁时期。
从近一周的江豚监测数据来看,在三桥、八圩、新济洲、子母洲、鱼嘴公园、中山码头6处人工岸线固定监测点位,共观测到江豚出现29次、约头次,其中,中山码头点位观测到的数量最多,日均11.5头次。
目前,南京是全国唯一能在市中心,看到野生江豚活动的沿江城市。
对水质要求一向颇高的江豚,之所以会在长江南京段频频现身,与南京不断强化污染防治密不可分。
01
空气优良天数超八成
水环境质量保持三个%
今年以来,
南京的生态环境质量究竟如何?
数据来说话:
截至8月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优良率为81.1%;PM2.5浓度均值为28.2微克/立方米。
全市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28条入江河流水质达标率为%,10个区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02
天更蓝、水更清
南京污染防治亮新招
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
万里晴空,一片湛蓝,随手拍都是大片feel。
初秋的南京,天气晴好,不少网友忍不住拍照晒图,秀一秀“气质”不凡的“大蓝鲸”。
今年以来,南京构建生态环保齐抓共管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集中攻克了一批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少“新招”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居民楼油烟二次净化设备
在住宅区周边,临街的餐饮油烟以及居民生活油烟产生的污染影响着周边区域的空气质量。据建邺生态环境局的统计,在建邺区国控点周边共有家餐饮企业、3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食堂以及多个住宅区居民生活都有油烟排放。
不少居民多次向生态环境部门反映,居民楼里的油烟味太大,居民厨房排烟不畅导致相互串烟严重,油烟从公共烟道直排后,对周边环境及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建邺生态环境局联合属地街道、社区,和居民们多次沟通,决定在居民楼顶试点安装二次净化设备来解决居民楼油烟扰民的问题。
通过在楼顶公共烟道口安装油烟二次净化设备、在烟道末端加装油烟收集系统,将油烟进行吸附、净化后再排放。
这样的举措不但减少了油烟颗粒物、VOCs等污染物的排放,还解决了回味、烟道串烟、排烟不畅等问题。
经监测,这套设备今年3月投入使用后,小区周边PM2.5浓度明显下降,空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全方位地下车库空气净化系统
近年来,地下停车场的空气治理主要采用通风稀释等方法。
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逐年增加,简单地采用通风稀释的处理方法,很难对地下停车场污染物进行全面净化。
今年以来,南京环保部门针对地下停车场空气质量进行跟踪研判,对污染状况进行有效分析,采用复合净化技术。
这是南京某试点小区地下车库安装的全方位地下车库空气净化系统。
这套系统在车库出入口处安装新风风幕,车库内部安装复合式多功能净化器,对车库废气进行循环净化处理,使车库内污染物浓度大幅削减,保证了车库内空气的清新,降低地下车库排放到大气的污染物总量。
今年以来,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市生态环境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积极推进“碳减排”,加快论证碳达峰路径,编制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严格落实“长江大保护”,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81个排污口整治。
深入开展“蓝天保卫战”,深化“点位长”责任制,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完成近个VOCs治理项目,完成个产业集群、个工业园区、余家重点企业、个储罐排查工作。
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断面长”制,开展重点流域水质跟踪监测,不断完善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持续推动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统筹打造水环境治理体系。
有序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启动长江沿岸退役工业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全市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完成口地下水监测井的建井和采样。
03
冲刺第四季度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四季度是各项重点工作的冲刺阶段,也是能否完成年度环境目标任务的关键时刻,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紧抓实各项工作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环境目标。
加快脚步“降碳”
会同相关部门强化“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系统推进低碳先锋城市建设。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推动实施能耗等量或减量替代;严格执行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服役期满老旧燃煤机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开展“两高”项目排查,严控“高碳”行业,推动落后产能稳妥腾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开展新能源建筑应用试点;优化运输结构,推广使用新能源;倡导绿色消费,探索推进“碳普惠”工作,指导各行业有序参与碳市场交易。持续加力“治气”
压实“点位长”责任制,强化日常调度检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市攻坚办逐月下达各板块空气质量目标任务,执行最严格的考核,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强化工业企业管理,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个年度工作任务、个VOC重点治理工程,严格落实钢铁、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要求,持续提升表面喷涂等行业治污水平。要求各类工地严格落实“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问题工地从严从快处置;在重点区域、主要交通干道增加洒水、道路保洁频次,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全力推进柴油车OBD建设,加大路检路查力度,严管机动车污染。加大对涂料生产使用、餐饮油烟等全过程监管,强化社会面源VOCs减排。明确重点企业秋冬减排任务,对余家重点企业实施清单化减排措施,做到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每家企业落实专人负责。加强区域协作和联防联控,全力做好污染应对。全面扎实“治水”
持之以恒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动不稳定达标和劣Ⅴ类水体整治,实施九华山沟、内金川河西支等15项城市暗涵整治工程,因地制宜实施排口溯源整改、涵内清淤、涵体修复等改造。系统开展主城六区公里雨水管网清疏整治,逐步在全市实现“雨污分流”,保障雨后水质。加大基础投入,年内完成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创建,确保年我市建成区50%以上面积建成达标区。严格水环境执法,开展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开展重点园区水平衡专项行动。加强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监管,对违法排污行为严打重罚、决不姑息。建立上下游板块联动治水工作机制,加强市区两级信息共享、预警监测,实施精准调度。对不能稳定达标的断面开展重点攻关,利用无人机、无人船等现代化手段实施精准溯源,找准问题,整改到位。务实高效“治土”
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验收及成果运用,对发现土壤超标的关闭企业地块,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组织开展重点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发现土壤和地下水超标的,开展溯源调查。按计划开展长江沿岸退役工业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启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从业单位和个人执业情况信用记录系统,加强对第三方从业单位和个人的信用管理。
全媒体记者:原玲彭硕
编辑:刘清凝
执行主编:冯薇
主编: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