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净名谷景区,拥有森林面积70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园区内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万个是神奇的天然氧吧。
净名谷的“净名”一词,其实是印度佛教第一居士“维摩诘”名字译成汉字后的含义。维摩诘是古印度一个名叫毗舍离地方的富翁,他家财万贯,妻妾成群。然而,维摩诘居家却勤于攻读,虔诚修行,最终修成正果,被称为“在家菩萨”。
佛祖在世时,维摩诘受佛祖点化,居家觉悟成了菩萨。有一次,维摩诘称病在家,佛祖知道维摩诘是装病,所以派去了号称“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率众罗汉前去探病。文殊菩萨见到维摩诘后,通过语言较量,论说佛法,想借机压到维摩诘,然而维摩诘的回答却义理玄奥,妙语连珠,令前去探病的菩萨与罗汉们十分佩服。
因为维摩诘精通佛法,又以“居士”身份成为菩萨,因他而形成的《维摩诘所说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就是宣称世俗生活的人也能够成佛,给世俗人等以成佛的希望。所以这部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在佛教界一直流传甚广。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父母,当年因为诵读《维摩诘经》,崇敬维摩诘菩萨。据说,王维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王伟维出生时,他母亲梦见维摩羯诘进入其房中,于是便用“维摩诘”的名字来给儿子取名,名维,字摩诘,而王维也确实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其诗歌也以妙悟佛法著称,而王维在历史上也得到“诗佛”的雅号。因为维摩诘“净名居士”成佛的故事,经由玄奘法师从印度传入中原后,一度在唐代社会很有影响,给当时期待长生不老的世俗人等以很大的诱惑力。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有诗句:
晓服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
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
每夜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
净明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
这里借维摩诘居家成为菩萨一事,白居易说自己平日居家,早晨用井水送服食丹药云母散,感到有一阵飘身烟霞仙境的轻盈。服药后每天只吃三匙饭,喝酒口渴了就喝一碗茶。每天坐禅观望水月,有时候醉了也会卧睡在风月场中。尽管自己也不太理解,维摩居士(净名居士)所讲的佛理,肉身沉重的生活在俗世,但是心灵早已超脱于方化之外(出家)----即所谓“净明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这也就是说白居易虽然不理解维摩诘讲的佛理,但是特别羡慕的是维摩诘在家居然也可以成为菩萨。因为维摩诘(Vimalakirti)的音译是“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简称“维摩”或“维摩诘”,“诘”字与清洁的“洁”字相通,所以这个名字用汉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净名”、“无垢”,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这是指维摩诘这个人虽然娶妻生子,过着世俗的生活,却能保持内心的洁净,出淤泥而不染,更能够自我解脱,成为菩萨。所以此处“净名谷”有维摩洞,里面供奉的就是印度的维摩菩萨,雁荡山的“净名谷”也由此得名。当年虔诚的僧人在雁荡选择此地修行,看中的就是“净名谷”是一处能令世俗僧众心灵纯洁净,景色绝佳的世外桃源。
因此,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各位初次来到我们的“净名谷”,将要游览的就是这样一处传说中能令诸位心灵纯净,流连忘返的神仙山谷。在此也祝愿大家能如维摩菩萨、净名居士那样,即使在俗世中同样能保有自己内心的纯净,安享快乐健康的人生。
净名谷主要有灵鹫峰、铁城嶂、水帘洞、梅花椿、雪瀑梅湫、维摩洞等观赏景点,其中的铁城嶂被誉为雁荡山十八峰第一障,以雄险奇绝著称,而维摩洞供奉的就是“净名谷”名称由来的维摩话菩萨,洞中有千年滴润的泉水,可直接饮用,而水帘洞财是长年有水帘在洞口流淌。各位若想见到这些千古难逢的奇峰胜景,就跟着我一起走吧。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净名谷的入口了。大家请看前面的山峰,会发现右侧山峰峭壁上有一只倒挂的蝙幅。大家想必听过关于蝙蟠的寓言故事吧。据古希腊《伊索寓言》里说,很久以前,鸟类和兽类之间曾爆发了一场战争。蝙蝠一时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边,因为蝙蝠既长有兽类一样的牙齿,又像鸟一样长着翅膀。于是,蝙蝠决定哪边得胜就站哪边。战争结束,鸟兽分不出胜负,合好如初。由于编蝠朝秦暮楚,见风使舵,大家都不把编蝠当成朋友,将蝙蝠赶走了。从那以后,蝙蝠便来到了我们雁荡山的净名谷中,孤独地倒挂在这陡峭的岩壁之上。只是在黑夜,它才飞下来活动、捕食。
大家看,这只蝙蝠用双翅遮住头、脸,倒挂在哪里,就是在为当年见风使舵,朝秦暮楚的行为而感到羞愧,没脸见人。听说净名谷能令俗人心灵纯静,所以当年这只蝙蝠才从希腊半岛飞到这里来挂壁修行。直到夜晚,它才会结来自己一天的反思和修行,如果大家在此耐心等待,晚上一定能看到这只幅王飞下岩壁。
蝙蝠修行千年,想必如今已经得道成仙,或者已经立地成佛不信,我们把视线往右移30度左右,在离蝙蝠的50来处,大家会看到当年何仙姑手握的那株莲花簇拥着的莲蓬。
中国自古就有传说,凡是成仙成佛的人,多与莲花沾上关系。八仙中的何仙姑就不用说了,莲花就是她手中的得道法器。而佛租、菩萨在西方世界宣讲佛法时,他们的法座也是由莲花打造而成莲花宝座。大家一定记得,在《西游记》中,观音著萨收服红孩儿时,用的就是自己常用的莲花宝座。
唐代诗人李白,当年极想成仙。他在登华山莲花峰时,曾写诗说: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李白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他在华山莲花峰上就曾遇到过一个手把莲花的仙子,邀他升天。恍恍之间,自己就和仙子驾着飞鸿到了天界。这样的情景描绘,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在《阿凡达》电影中,男主人公杰克与纳美族美女纳蒂丽骑着迅雷翼兽在哈利路亚山峰间飞翔的情景。
诸位今天有幸见到了佛祖、仙人们留下的莲蓬,即便此行不能立即得道成仙,将来一定也会福气满盈,幸运一生。
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不容易,从胚胎到长大成人,再到娶妻生子,风云际会,机缘巧合,我们都曾手握一份难得的幸运和缘分。
今天,大家来到净名谷,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幸运。在这里,我们彼此有缘相见,与净名神谷中的奇山异石、洞府神佛也是一次有缘的聚会。
各位朋友,请顺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便是净名谷景区著名的灵鹭峰。大家远远看去,它酷似一只又大又黑的神鸟。可能有些朋友去过杭州灵隐寺,或者去过山西的五台山,那里分别都有一座灵鹫峰。
只是,我们净名谷的灵鹫峰却另有一段传说。据说,灵鹫本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神鸟,栖息在古印度摩揭陀国一座高山上,这山因此称作“灵山”或“鹫峰”,佛祖曾在这灵鹫山上宣讲《般若经》。
然而,不知何故?在佛祖化去,灵鹫四散飞去,倒有几只飞到了我们华夏中土。其中一只,向北飞到了五台山;又有一只飞到了西湖灵隐,成了杭州的灵鹫峰。第三只,则飞到广东曲江,他们都化成了形似灵鹫的山峰。最后一只飞得最为隐秘,它尾随西湖灵隐的那只灵鹫飞到了浙江,没有停滞,继续往东飞到了雁荡山的净名谷中,自在捕食生活。多年以后,维摩诘著萨也来到这雁荡净名谷中,见到这只神鸟--灵骜,随即将之点化成神峰一座,留守在这净名谷口,以迎接虔心求佛之人。
长年累月,随着香客、游人的日益增多,这座灵莺山峰就成净名谷中最著名的景点之---灵驾迎客。清代杭州人祝铺游览到此,曾有《灵莺峰》一诗赞道:
遥瞻灵鹫峰,疑是印度国。咄哉洛伽山,奇妙不可测。
诗的意思是说自己远望灵鹫峰,怀疑是到了印度天竺。洛伽山很壮阔啊,它的奇妙是不可预测的。
大家再朝这边看。这里,右边岩石上挂有一条高米,总共级的梯子。这是年元月2日中国吉尼斯总部在雁荡山举办“绳梯挑战赛”时所用的梯子。当年夺得这项挑战赛冠军的是国家攀岩队的教练丁祥华,他全程攀登所用时间是5分18秒。这还不足以称奇,神奇的是他所攀登岩壁的山峰就是号称雁荡十八嶂第一嶂的“铁城嶂”。此嶂以其"山高数百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绵延数里、势若长城、色若铁黑”而得名。年7月,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与朋友(谢雅柳、黄君壁、于非厂、永嘉人方介堪,乐清县长张玉解)到雁荡游玩,曾在我们这个铁城嶂前忘返流连。当年张大千在净名谷铁城嶂前的合影,后来一直被香港著名报人沈苇窗保存着。
除张大千外,我们净名谷的绝美风景,多成为名人画家的笔下之作。年6月,著名文学家林纾先生游览雁荡后,曾写有《过铁城嶂》诗文;年5月,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游览雁荡山,又留下了《雁荡山巨嶂》、《铁城壮观之图》等巨幅画作。这里要向大家解释,古人为什么要把这模样的山称作”峰”呢?主要是因为山峰高险又像屏障一般,就是所谓的"屏嶂”,只不过是它们是由山石形成的屏障。北宋诗人范仲淹有《渔家傲》词说:
塞下秋来风,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抓城闭。
范仲淹笔下写的是北方边塞高山叠嶂的凄凉,它与我们南方山峰层密叠嶂中的云雾缭绕,空谷回声的意境完全不同。倒是陆游词作对峦嶂的描写与我们净名谷中的峰嶂有几分类似。
南宋陆游有《点绛唇》词,唱道: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活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这首词描写的是,陆游刚从山里采药出来,就独自跑到茅店酒馆去沽酒。在山峦叠嶂宠罩在暮露夕烟里,处处可以听到渔舟唱晚。喝罢了酒,词人自己泛舟湖上,不怕浪高风大,醉弄扁舟,只想在江湖里,做个闲散人模样。
每次吟咏这首词,就仿佛它描绘的不是陆游家乡绍兴人的生活,而是我们温州乐清人的生活--因为雁荡山地处乐清境内,既能游山,又能玩水。而乐清雁荡这地方自古就有所谓“看山不爬山,靠山吃海鲜”的说法。
好,各位朋友再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了大佛峰的所在地。诸位是否感受到了什么呢?大家朝这边看,房顶上有一块高凸而出的石头,酷似一尊大佛站立在那里,神态平和慈样。当年,佛祖在印度天竺国说法,拈花带笑,普渡众生,内心忧虑华夏东土。虽然敬天礼地,心爽气平,但是只有小乘佛法流传,不能普渡众生脱离苦难,也不能超度亡灵,遂派观音菩萨到东土大唐寻找前往西天的取经人。唐僧玄奘历经千辛万苦,依靠悟空、八戒、沙僧保护,历经十三年苦行,才取来大乘佛法三藏。怎奈,印度佛法本为梵文,华夏人等难解其意。佛祖这才分了自己的真身一具,巡游东方,亲自传法。
据说,大佛真身当年有感于雁荡山净名谷的特殊灵气,来到谷中,讲经说法,照慧世人。此后,佛祖在西天辞世,其分出的真身也在净名谷中幻化成了这尊大佛峰。诸位朋友,今天既然有幸到此,就好好感受大佛峰下的佛光普照吧!
各位请跟我继续往前走。左侧有“名山胜景”四个大字,这是原上海市副市长宋日昌先生于题写的铭文。
各位朋友,大家请看左边的岩壁,这就是与右边铁城峰相对峙的游丝嶂。净名谷入口两侧悬崖壁立,高耸入云,这段峭壁悬崖长约余米,岩石与雁荡山其他岩石一样,都是火山岩,呈深褐色。游丝嶂因嶂的中部横向石理如缕缕游丝,故称为游丝嶂。其实,我们现在远看起来,这岩石里的"游丝”更像是一条龙。龙头横向注视着前方,它颀长的身后托着绿荫,覆盖了它长长的尾巴。
传说,这条游龙就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因为地壳运动,雁荡这地方由海洋变成了山谷,三太子贪睡,醒来时四周海水退却干涸,它已无法回到东海。口渴的龙王三太子就吸干了净名谷中所有的溪水,致使雁荡一带溪水干涸,百姓无法生活。王皇大帝震怒,将三太子固化在岩石当中,成为千年不动的游龙。后来,维摩话菩萨从西天来到雁荡净名谷中,才带来取之不尽的神水。有了游龙,必然就要有凤相伴。大家请注意,在这条游龙下方的那条裂纹,旁边那段精致、修长的岩石就是与游龙相对的凤凰,所以这段"游丝嶂"又可以称作“游龙戏凤”,或“龙凤呈祥”这处龙凤景点等会若从维摩洞上看去,或许会更加形象。
好,我们现在站在这地方,悬崖两边,西为游丝嶂,东为铁城嶂。铁城峰像一位胸怀阳刚的黑铁大汉,游丝嶂则像是一住温婉的娥眉女子。一刚一菜的两扇崖嶂,它们之间的相对宽度有80米。站在这两扇崖峰中间,大家抬头迎望,头上仅露二三十米的天空,谓之“一线天”,通过“一线天”仰望,天空状如一轮娥眉新月,又名“初月天”,所以这里又称作“初月谷”
大家现在可以尝试想像一下,在这初月谷中,貌似关西大汉的铁城嶂与江南婉约的游丝嶂在此面面相会,他们赏云观月,是否有苏东坡笔下《念奴娇》词给人的感受?一边是关西大汉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另一边又有江南小乔初嫁周郎时的凉风娇羞。这是何种令人神往的诗情画意啊!
看完初月的天空,大家再把视野转回地上。现在大家看右边有一个古洞,这个岩洞历经漫长岁月,因为洞形好像半个月亮。所以当地称之为半月洞(也称古月洞)。我们刚看了天下的初月,现在又来看地上的半月。那么,满月又在哪里呢?我们这里卖个关子。
这“半月洞”里有水滴存,人们曾有诗歌形容它的水、月印象:“古月照水水长流,水伴古月度春秋,舀得水光照古月,碧波之处迎贵人。”贵人当然指的就是我们这些来光顾水月的游人了。大家多看几眼,看了古月洞天,就会变成贵人了。
另外,半月洞旁边还有一个貌似脚印的岩洞,里面有清澈泉水,大家可以洗洗手脚,感受泉水的清凉。
各位游客,大家请继续往前走。我们这里不仅有古月,还有孙悟空的水濂洞。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著名的水濂洞了。所谓“水濂”,又叫“水帘”,一般是指瀑布等水流倾泻而下有如一条水晶挂帘悬在空中的景色。净名谷的水濂洞宽有40来,高10米水深有8来。岩洞壁上”水濂洞“三个字未经孙活空同意,是我们私自请深圳《当代文艺》副总编袁茅先生题写的。袁茅先生是我们乐清人,雅号一墨。
虽然这“水濂洞”三个字是现代人题写的,然而大家走进洞里来着,这里确实是孙悟空的洞府,只是悟空当年陪同唐僧到西天取经,功德圆满,被封为"斗战胜佛”,再没能回到这里。群猴在此没有洞主主持,也都四散而去,只留下这千年不断的水濂雨幕在洞口岩壁滴漏。
游客朋友,我们刚才拜访了孙悟空的洞府。现在我们来到了净名谷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雪瀑梅湫”
这里为什么叫做“雪瀑梅湫”呢?大家请过来,从瀑布的侧而看去,这山岩飘下来的瀑布水滴,看起来不像是水,它缓慢飘落,倒很像是冬天的雪花、雪霰。因此,此处瀑布被称为“雪为了便于游客观赏“雪混”,景区公园特地在瀑布侧面建工
凉亭,应景取名称为“雪瀑亭”。这就是此处飞瀑称作“雪瀑”的缘由。那么,为什么此处又称为“梅漱”呢?大家注意看瀑布下有一汪水潭,水潭旁边既有看似梅花树的岩石,又有真的梅花树环绕。因为“湫”字就是水潭的意思,雁荡山的“大、小龙湫”其实不是指瀑布,而是指大龙湫、小龙湫瀑布下面的水潭,所以这里取名为“雪瀑梅湫”。
想象一下“像雪一样款下来的瀑布下面,有梅花印照的水潭”怎么样,这名字取得有诗情,有画意吧?
欣赏完“雪瀑梅湫”,拍照完毕,大家可以在这里稍微休息一下。这里是净名谷内外的分界处。再往里走,就是净名谷深处,里面山路沿途,有松鼠迎客、云母石、回头虎、一柱香、阳刚峰等奇山异石,另外还有电视剧《神雕侠侣》当年拍摄小龙女大战金轮法王的景点。从这里往上走,大概要花近40分钟,有一小段山路稍微有些难行。不过,走过之后,你一定会感到上去值得,不虚此行。若不愿往山里走,也可以选择从右边上维摩洞,看梅花椿、梅鹰石,参拜维摩菩萨,然后转到山脚下品茶休息,这里有雁荡山本地产的绿茶。
好,休息好之后,大家随我往这边走。这里有一处景点,叫“花椿”。不过,这个梅花桩可不是少林弟子,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无敌神拳,功夫小子方世玉练习的那种梅花桩。它其实是一块高约3米,外表颜色呈紫黑色的岩石,它是由火山喷发的火山碎石流所形成的,因为形状酷似千年老梅花树桩而被命名为“梅花桩”。
民国时期,长沙人张叔梅到乐清县做县令,游雁荡净名谷看到这千年老梅桩,因其名字中也有一个"梅”字,所以诗兴大发,作诗咏道:“老梅耐冷心如石,此石何年化作梅。似恐暗香访大隐,无言独到海山来。"古人常以梅花形容品格高洁的隐士高人,所以张叔梅县长惊怪为什么这株身藏暗香的梅花隐士,不声不响地偏偏来到这山海相连的雁荡山谷里来。在这首诗中,张叔梅既歌咏了这株千年梅树桩,又像是自比,说自己就是那位独自来到海山,身藏暗香的大隐士。
我们光看这梅桩和咏梅的诗句,已经足够神奇的了,但更奇的还不仅于此。大家请走到梅桩的另一面来看。请注意,这岩石的形状又幻化成了一只收拢了翅膀的鹰鹫。因为这块岩石从前面看像“梅树”,后面看像"鹰鹫"。所以,我自作主张地给这块岩石起了另一个名字,叫“梅鹰石”。
我们刚才看了游丝嶂的龙凤呈祥,现在又看了梅树、鹰鹫石雕,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距离佛祖、神仙的幻化之境,已经不远了。所以,这只蹲卧在洞口的鹰鹫,又像是金庸先生小说《神雕侠侣》中,那只伴随杨过的神雕,或者是守卫天山童姥灵鹫宫的鹰鹫、神雕。所以,此处景点又称作“神雕迎客”。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看完了游丝嶂、梅鹰石,我们再仔细看着左边的铁城峰,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铁城峰上有一个土地者公公。看他那眉毛和胡须,已经是须髯花白了。在土地公公的右上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只缓慢爬行的鳄鱼。大家知道数亿年前,雁荡曾是海洋的一部分,想必这亿万年前的驾鱼也如那条游龙一样,沧海桑田的巨变,让它固化成石,也国化住了它亿万年来期盼回到海洋的“返乡梦”。我们多么希望,佛祖、菩萨们的法力,千年的修行,能够消弥众生前世的孽缘,帮助龙王三太子,帮助这只孤独的鳄鱼,重新复活,回到他们的故乡。
各位朋友,若想知道,龙王三太子和鳄鱼这个亿万年来的“复活、返乡梦”是否能够实现。我们现在就来求求这净名谷中的主人维摩菩萨吧!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走进的就是净名神谷中著名的维摩洞了。维摩洞里面供奉的就是西天在家修行成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大家知道,在佛教中,居士就是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维摩居士就是在佛教界中,就是居家受戒,得道成佛的典型。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维摩并没有出家佛徒的模样,还是一副俗家的服饰打扮。各位游客,为了固化在岩石中的游龙和鳄鱼,为了我们家人的平安和幸福,不管信或不信,我们就此拜拜吧。不管怎样,维摩诘菩萨也是这神谷中的主人啊,拜拜主人也是应该的。
好了。大家请四周看一下维摩洞。这维摩洞宽有15米,深15米,高也是15米,洞的成因原是流纹水役蚀崩塌而形成的洞穴。这边还有一汪泉水,泉水的神奇之处,在于它长年水量不变,不满不盈。不管怎样取食饮用,即使是千早年岁,这汪泉水也不减少分毫,水量不增也不减。
大家现在仔细看,这汪泉水所在岩洞的大小形状,模样真的就像一个大水囊,据说就是维摩菩萨从西天带来的水囊幻化而成,所以这泉水才能千年永不干涸。
当年,维摩菩萨从印度带来了三宝,其中一宝就是这神泉之水。传说,饮此泉水,可以起到清心明目,益寿延年的功效。因为泉水清洌甘甜,又有如此神异传说,所以谷中僧众多来此饮用取食,借此实现自己得道长生的愿望。这里有一只舀勺,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品尝一下这神洞中的仙泉水。
好了。现在我们要来说说,维摩洞的第二宝。这第二宝就是维摩洞的佛光:维摩菩萨、财神菩萨,还有大家在这里将视线移到洞的右上方,可看到一圆形的线穴,穴内端坐有一尊天然形成的白衣莲台观音像。这一洞三佛的光辉,值得我们烧香乞愿,默念心神。
看完泉水、佛光,维摩洞还有一首神奇的顶针回文联诗。这首诗虽然仅有十个字,但是它采用回文和顶针的写法,可用多种解读方法来诵读此诗,警如,我们可以将它读成"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凤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相传,这诗也是维摩菩萨所作。我们饮用了神仙泉水,正好可以吟咏一番菩萨留给我们的神诗仙偈。
饮用了神水,诵读过神诗,朋友们是否感觉到,有一股神气在自己体内充盈,而刚才在山谷外尘世沾染的俗气相应少了许多呢?
好了,拜完菩萨,大家走出洞外,继续往山上走。净名谷是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景区。景区内空谷幽深,是雁荡山的天然氧吧。山谷中的空气负离子含量极其丰富,有利于人们的身体休养恢复。所以,雁荡山工人疗养院安排设立在了净名谷口,看重的也是这里的空气中丰富的氧离子、负离子含量。我们此次到净名谷游览,除了沿途欣赏叠嶂峰峦,奇山异水之外,更重要是享爱登山之累,多呼吸几口雁荡山的新鲜空气,多吸几口净名谷的神仙之气。各住游客,我们朝这边岩整上看。大家可以看到山峡中部有一块巨石,分为突出的三段。三段由上左下分别松软寒当的尾巴,身子和头,好像一只松鼠从岩壁上跑下来迎接客人。在最下面这段山石,我们还可以看到松鼠此牙咧嘴的模样。所以这处景点就叫做“松鼠迎宾”。
各位游客,请大家继续往上走。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净名谷中的鸡笼峡,穿过这里,它可以通往雁荡山的另一景点“三折瀑”。这一段奇险狭长的峡谷,因其地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紧要,历来为兵家所重。据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就曾借这里的险要地势,在此阻击过日本人的进攻。
好,现在我们走到的此处岩石,就是电视剧《神雕侠侣》小龙女大战金轮法王的拍摄景点。当年,为拍摄小龙女的轻功飞跃山谷,特地在此处岩石上给小龙女的扮演者刘亦菲吊起威亚。制组在这里,充分展现了小龙女与金轮法王的精彩武功打斗场面。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一处重要的观景点。我们且将视线转向这边的山峰。这山峰看起来像什么呢?是不是像一条船。据说,当年维摩菩萨就是乘着这条石船,从印度天竺来到雁荡山。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人们将这山峰称之为“石船峰”。大家再往后看,在石船峰的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它看起来好像一只歪着脑袋,憨态可掏的老虎,又好像是一只回头咆哮山林的老虎,所以这山峰称作“回头虎”。其实,我认为若称作“傲虎峰”也不错。
好,我们再顺着这只老虎所看的方向望去,老虎在看什么呢?哦。它在看一根定海神针。这定海神针,因为极象祭祀所用的香,又称为“一枝香”。从这个角度看去,右侧的参天巨石,远看仿佛就是一只“巨香”,这枝香似乎已被点燃。想必它就是沟通天上人间的“信息香”,或者是《天仙配》中,天下仙女姐姐临别时,留给妹妹七仙女的那只“难香”。只要人间有难,只有人们虔诚地乞愿,点燃这只“难香”,想必天上善良的神仙定会降下云头来帮助我们。
有此“难香”一枝,即使是年真的来了,大家也就不用害怕了。相信,维摩菩萨和天下的诸位神佛定会在这净名谷中,广施法力,拯救人类。只要我们真诚待人,人类心中彼此有爱,神佛必定也会爱我们。不管信或不信,我们大家借这枝“巨香”虞诚地向此地的神佛拜拜,愿神佛保估我们平安幸福吧!
看完了“一枝香”,我们再看这边。大家是否看到远处那个山石,它像什么?在山岩中间有一段梯形凹进去的岩壁,这就是净名谷的又一处景点--"天桥”。大家注意看,岩壁两侧各有一柱桥墩,中间是桥面,像不像一座桥梁。其实,大家如果联想再丰富一些。两个桥墩又很像大象的大腿,整个山石又很像一头大象你看它前面的大鼻子正努力地往前伸,往下挂着,它那深陷的眼睛满是专注的神情。大象鼻子后面连着天桥的身体也是一个劲地往前倾,仿佛要去追寻什么东西似的。
大象在追什么呢?追远去亲人,追飞升上天的神仙,追那只跟随普贤菩萨返回西天的神象?我们不得而知。千万年过去了,这只大象化成了岩石,神仙也早已离去。这其中的答案只能由大家去想象了。
看完大象、天桥,我们再看更远一些的山峰,山岩点点,很像多副佛相,群山隐隐看去,就是许多神佛端坐在岩壁上,所以这处景点又称作“千佛峰”。这些“千佛”,就是我们要顶礼膜拜,乞求幸福的神仙了。大家再多拜几下,礼多佛不怪的。
现在,请各位在这里稍稍留步,以下的景点少儿不宜。我们往上走,走到上面高处的观景台。大家往前看,远处有块岩石从谷中突兀伸出挺立,它就是净名种谷的第三宝。大家看看它像什么?在离此不远的楠溪江龙湾潭森林公园,也有一个类似的景点。龙湾潭将那处景点称之为“大地之父”。我们这里,将这一景点称之为“阳刚峰”。
据说,它也是那条困在岩石里的龙王三太子有关。据说,因为那条游龙吸干了溪水,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严惩,斩断了他的龙鞍,扔到了这处山谷里,此龙鞍采天地之灵气,可壮天下男士阳气,令男士神清气足。男士到此,可得阳刚峰之阳气将元气补足。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走出了净名谷景区,请大家回头再看一眼游丝嶂。从侧面看去,这游丝嶂又像什么呢?大家看看,像不像《神雕侠侣》陪伴杨过的那只神雕?所以,这处景点称之为“雕兄送客”。
各位游客,今天在净名谷的游览介绍到此结束,真诚希望大家通过这段游历,得到维摩菩萨的庇护,此处的神水、神石、神境必能保佑大家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快乐一生。
最后,我引用当代温州才子,老中医徐堇侯先生的一首词结束我们此次的游览旅程。这首词是:
一壑专于众整间,铁城化作道场宽。
谁画修眉新月样,看弯弯。
灵草抽香溪色净,玉蟾分影晓光寒。
探得维摩初到地,此心安。
(《山茶子0和鲍老晓行至初月谷》)
此次大家向神佛、菩萨许下了愿望,将来若能应验,欢迎大家再到净名谷来还愿,我也十分期待在这里再次迎候大家的光临。
谢谢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