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生物资源 >> 文史博览红色传奇智取华山续15
(接上期)
一旁围观的乡亲都劝王银生快走,这些伤兵今日吃了亏,绝不会善罢甘休。王银生把剩下的血灵脂草草处理完,正收拾笼担,却见十几个伤兵嗷嗷叫着从西岳庙里跑过来,嘴里兀自骂道“休要走了那山狼!”说罢,一拥而上,要取王银生性命。王银生索性抡起扁担,指南打北,指东打西,打倒一大片,冲出人群,昂然投南而去。
自从在药材大会上打了胡宗南的伤兵,王银生晓得这些丘八绝不会放过自己。便远避深山老林,过着半原始的生活。劳作之余,望着山巅的流云,他不止一次地想起了38军,想起了那些起义了的弟兄,想起了弟兄们在一起打鬼子的战斗岁月。他在睡梦中都想去找他们,可中国之大,他到哪里去找呢?
夜已深了,峪水声尤其响亮,刘吉尧和王银生仍坐在两岔口西山梁上谈心。王银生把没法去寻找自己队伍的苦闷倾诉给了刘吉尧。刘吉尧听了,不禁朗声大笑道:“哈,老王不用找了,你日思夜想的队伍如今已来到了你的眼前。”王银生不由一愣,一时没有回过神来。刘吉尧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想想,你当年跟的是杨虎城将军的部队,而我们呢,跟的是杨将军的儿子杨拯民司令员的部队。这两支部队现在都是共产党的部队。所以呀。从根子上说,咱们可是一家人呢。”
八勇士从两岔口出发登华山
王银生眼里有了泪花,他紧握着刘吉尧的手,激动地说:“刘参谋,你这么一说,咱们可真是一家人呀!我情愿给咱部队带路,戳了那狗日韩子佩的老窝!”刘吉尧惊喜万分,他拉着王银生的手,不住地说谢谢。于是,两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6月9日,总队政委王生荣和二营营长何信德来到两岔口,把带来的蔬菜、大米、猪肉分给山里的穷苦人,并且帮助老百姓打柴、种玉米,感动得王银生母亲直夸说:“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兵”!
6月11日午后,华山后面升起大片乌云,峪道昏黑可怖。顷时,电闪雷鸣,山风怒号,暴雨骤至。傍晚时分,暴风雨卷走了王银生家的茅草房屋顶,刘参谋率领侦察员们冒雨抢修房屋,茅草、席片不够,侦察员们毫不犹豫地拿出被单搭上屋顶。房修好后,侦察员们浑身泥水围在大石下烤火驱寒。王大妈深受感动,终于答应让儿子做向导,上山侦察。
这时候,正巧马华亭总队长派孟俊甫、张自发二人来两岔口送信,信上说西北军区首长催促总队加紧侦察,争取早日解放华山。王生荣政委当即决定:侦察分队准备上山侦察。可此时侦察分队出了些状况:张志明被石头砸伤了脚,行走困难;刘玉山一直拉肚子,没有精神。刘参谋便让张世芳护送二人出峪治疗,现时尚未归队,8名队员如今仅剩5名。王政委现场命令孟俊甫、张自发留下来,加入侦察分队!
12日当天。王政委命令战士们准备绳索、铁钩等一应上山用具,王银生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帮分队准备干粮。老太太一夜也不曾合眼。她守在锅灶前,用一口小铁锅,就着柴火,为儿子和战士们烙了厚厚一沓烧饼。
王银生带路施绝技
侦察兵弄险闯五关
13日拂晓,侦察分队临出发前,王银生母亲含泪给刘吉尧他们讲述了自己的丈夫上山舍命采药的情景,并一再叮咛银生一定要把路带好,要保证战士们的安全,绝不能让你父亲那样的悲剧再发生。老太太说着就掉了泪。王生荣政委安慰她说:“老人家,您尽管放心,有战士们在,银生他不会有事的!”老太太却说:“首长,我不是难过,我是怕银生把路带错了。”
天已大亮,以刘吉尧为队长、王银生为向导,由路德才、杨建东、杨党成、崔朝山、孟俊甫、张自发组成的8人侦察分队,从两岔口出发,直奔猩猩沟。
雨后的华山分外宁静,只有几只不知藏身于何处的山鸟,偶而鸣叫一声,四周显得极空。
然而,有谁知晓,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正从这里迈开第一步。
侦察分队进入猩猩沟,穿过2公里柏树林,便来到东峰脚下。只见两侧百丈峭壁,3块大石交合一起,中间一眼六七丈高的石洞直通上方,这便是第一道险关“天井”。井内尖石错杂,稍不留意,便会扎伤人。王银生将大绳系于腰间,施展平生爬山的本领,借两腿叉劲奋力上攀。约摸10分钟放下绳头,侦察员们扯着绳索向上攀爬。这天井本是条水道,当时天雨刚过,身子倒仰,双脚分撑两边,象马戏团表演登高杆绳梯一样玄乎。上得洞顶,侦察员们的衣服全被打湿。
作者:李高田
编辑:华微娜
审核:张乐利
1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