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这篇南五台攻略ldquo五一rdq

发布时间:2022/7/20 11:04:46   点击数:

清明假期去了趟南五台,一个我之前去了好几次、不可谓不熟悉的景区。但这次游览回来,我却觉得有必要写个类似攻略的东西,为没去过的人们,也为将来可能再去的自己。

▲自带仙气南五台图源西安发布

1

先放一个太长不看版,打算登南五台的人们最好做到:

1、自带饮食,哪怕很重;

2、早点出发,那样才能从容选择乘不乘摆渡车;

3、假如想在爬山的同时体验“过山车”,那么建议购买双程的摆渡车票;

4、假如决定步行,最好穿上防滑的专业登山鞋,这样在走“终南捷径”的时候,能防止因打滑而受伤。

去南五台要起早。南五台不是秦岭野山,爬哪算哪。她是终南山中段的主峰,海拔米。因此如果想要登顶,早点出发还是很有必要的。

▲早晨8点,景区门口已排起长龙图源陕光灯慎夺摄

年的时候,我曾带着老婆孩子中午时间去爬过一次。那时是4月中旬,正是山花烂漫的时节,可也正是紫外线最强的时候。我们一路爬到主峰灵应台时,已是下午四点多。我们在山顶看到山下的万家灯火后才开始下山。美则美矣,只可惜摆渡车已停运。当我们徒步下山时,发现“空山不见人”的感觉简直毫无诗意可言。甚至连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彼刻也突然噤声,好像是怕将山间的野兽招来。最后还是在半路遇到一个开着面包车下山的当地夫妇,才算搭上了便车,顺利下山。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们这次七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八点钟到达景区门口,只见在售票处,前来爬山的人们已然排起了长队,其中尤以大学生群体为多。

▲排队的人们图源陕光灯慎夺摄

我们买了两张成人票,一张半价儿童票,排队入园。园门口有工作人员在组织游客们购买上下山往返摆渡的车票,往返票每人40,单程每人20。鉴于上次的经验,我们决定购买3张单程票,坐车上山,步行下山。

2

摆渡车全都不大,大概能坐10来个人。正因为不大,因此开起来格外灵活。以我们乘坐的那辆为例,只见司机不停地在环山路上换档、转动方向盘,硬是把小巴车开出了过山车一般的感觉。当然,把开在盘环山路上的小巴车称之为“过山车”倒也名副其实。

特别是坐在里面的乘客,竟也随着车子的急停急转,不时发出由衷的惊呼。当我扶紧座位的把手,任脑袋不断地撞向车身,那一刻我觉得我们一家三口的命,都交在司机师傅手里了。于是我把目光锁向司机,却发现越开越勇的司机师傅时不时会在驾驶座上转动颈椎,看起来很写意似的。

说实话,20元一人的单程票价倒着实不贵,尤其是在油价飞升的今年。毕竟尽管小巴车开得飞快,这么快的车速,还是开了将近20分钟才跑到终点。可是在狭窄曲折的盘山公路上飞驰,时不时还要在狭窄的山路上会车,并且路上还有不少没选择摆渡车的行人,多少还是有些危险的。

▲摆渡车和步行的游客在狭窄的道路上让人胆颤心惊图源陕光灯慎夺摄

更何况在我看来,爬山的目的除了体会登顶之后一览众山小的快乐,还要品味沿途的风景。当我们选择了摆渡车,也就是选择了放弃沿途的一大半风景。

这是因为如果将南五台的风光分为两类,则摆渡车开过的10几公里山路,属于清新的自然风光。而摆渡车开不到的,直达顶峰的台阶路,则是人文景观的代表。因为游客们拾级而上,会路过一座座庙宇,最终来到“灵应台”、“文殊台”等。

不得不说,只体会登顶的快乐,和只品味人文风光,都是不完整和令人稍感遗憾的。

当然也可以像我们一家三口那样,选择单程坐车,然后走路下山,那样便可以在欣赏了山顶风光之后,在下山途中安步当车,不疾不徐地用心感受山间的清风,和烂漫之春花。

可这仅是理论上的设想。因为在狭窄盘旋的山路上,双向行驶的摆渡车,会让步行的人们随时感到精神紧张。

以我们为例。为求安全,我一家三口选择排成一路纵队下山,同时为了让孩子就范,不得不骗他说我们是在玩小学生放学的游戏。但即便这样,每当有车辆驰来,我们都会下意识地靠向路边,甚至会停下脚步,目送飞驰的车辆经过。我在后面负责殿后,有好几次,我看到转弯车辆的内轮差几乎带到了走在前面的母子,次次都几乎要惊叫出声。

▲对步行的游客实在是不友好图源陕光灯慎夺摄

因为摆渡车而不能安心赏景的绝不是我们一家。

我在下山的时候,看到路上有很多步行的游客,为了不与摆渡车同行,选择不走环山公路,而是另辟蹊径,三五成群地走在布满植被的山坡,直至走出一条条可以称之为“终南捷径”的小道。

▲抄小道或躲避摆渡车的游客图源陕光灯慎夺摄

▲“请勿通行”难以阻挡游客开发捷径的行动图源陕光灯慎夺摄

这些“终南捷径”的出现,充分印证了鲁迅先生的名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这些小路原本是被一个个金属网封锁,于是,现如今,景区里随处可见被人们弄破的金属网。

▲被弄破的金属网图源陕光灯慎夺摄

当然,人们之所以会选择破坏挡路的金属网,不顾危险地开辟新路。我以为不全是为了躲避摆渡车,也有一种可能是为了抄近道,少走路。

3

在这里要说下我在下山时的另一个见闻。在下山的路上,我发现几乎所有正在徒步上山的人们,迎面走来都会问我:

“请问还有多远?”

特别是离山顶已然不远的人们,他们看起来大多都疲态尽显。我知道这些人都是南五台的初客,因此大多高估了自己的脚力。

这些疲态尽显的人中,有好几个还接着问了我另外一个问题:

“山上有卖水的吗?”

这很正常,因为在摆渡车覆盖的11公里盘山路上,连一个卖水的摊子都没有。很显然,这些高估了自己脚力的人,也同时高估了自己的耐受力,出门连必要的补给都没有准备。

当我告诉他们:“有,但很贵。一小瓶AD钙奶15元”时,他们十有八九会咽咽口水,然后望梅止渴般地将目光锁定在我手里拿着的1.5升装的农夫山泉上。有人甚至问我:“那这个多少钱?”得知这是我自带的以后,他们的脸上会呈现出肠子悔青的表情。

不得不说,南五台景区里的水卖得太贵。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山顶,物流不畅,因此卖的贵点实属正常。但我觉得凡事得有个度,市场价4元左右的饮料,在那里卖到15,说正常恐怕没人肯信。

我记得年的时候我去爬华山。那里的饮料、饭食什么的,价格远没有这么离谱。而且我还曾在登华山的途中亲眼目睹了全凭体力,咬牙一担一担往山顶背货的华山挑夫们的艰辛。应该说那种全靠人力的运输成本,要比交通便利的南五台高得多吧?

当然游客们出门游玩,以尽兴为主要目标,钱不钱的倒问题不大。但经我在下山途中的留心观察,我发现选择步行上山的人们,其游山的兴致,会随着脚下步数的递增而递减。

一路上我看到了不少一脸疲惫的游客,但等我们快走到山下时,看到五六个大学生迎面跑来。

那是几个男生,轻装上阵,看起来体力充沛,于是要赛跑上山。

那时已是下午五点多,眼看着夕阳西下,我在心底默念了辛弃疾的名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同时断定他们不知这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沿途的车有多猛,山顶的水有多贵。除非他们没打算登顶。

5

给打算登南五台的人提醒的同时,我也想给南五台景区提4点建议:

1、是否可以要求摆渡车司机们降速,至少也要考虑给进入景区的游客们买上保险?

2、是否可以考虑在盘山路的沿途增加补给点,并适当降低山顶商品的售价;

3、是否可以在盘山路的沿途增加景区执勤点和工作人员,这样能为游客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说不定还能避免更多的“终南捷径”的诞生;

4、是否可以实现人车分离,给喜欢徒步爬山的游客们,提供一个安全而有情调的游览环境。

至于这最后一条,我估计很多人会骂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再修一条路谈何容易”等等。但我想说这其实并不难。因为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已经知道南五台景区有条所谓的“后山的路”。那是条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路线。路上植被茂密,其间有不少茅舍般的建筑点缀其间,里面住着传说中的“终南隐者”。最重要的,那里绝无车辆同行,连人迹都是罕至的。

但那里有一个自称是景区工作人员的老汉,在快到山顶的地方向游客收取门票。在老汉收门票不远的地方,还有个围着个土坯房子的院子。院门上挂着个木板,上面赫然写着“严禁从此院上山!”于是不少人选择从“此院上山”。

院里面住着的是个老僧。那次我和几个朋友想从他的院子借道上山的时候,他正在为屋子里的电脑突然连不上网了而焦躁不安。他见到我们像是见到了救星一般。可我们都不是电脑高手,一番折腾无果之后,老僧的脸上满是怨懑。

我个人以为,这一条人迹罕至的“后山的路”,正是实现南五台景区“人车分离”的关键。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说得也许不对。

作者:慎夺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大家在读的热文

“米皮之乡”秦镇开发,一盘大棋刚落子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有哪些看点?过年去姥姥家,她活成了让我心疼的小孩流调工作者的记忆碎片:打电话是技术活西安疫情中,我收获了个邻居的善意西安夫妇居家抗疫,算算一个月的生活费我认识的市民老王老苏老梁去当了志愿者我在西安封控区、管控区,该怎么去看病?从“集中隔离”到“社会面清零”有多少误读病毒溯源确认!与12月4日入境病例高度同源11日晚上的一场四季荟饭局,已现5例病例陕西新增5名病例,长安大学现1传5传播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wzy/245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