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如何写好游记吴海波明晰游踪,移步换景

发布时间:2020/10/18 16:12:10   点击数: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3/5784188.html

作者简介

吴海波,广东实验中学优秀青年语文教师,优秀班主任。曾获校"青蓝工程"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主张作文就是与自己的对话,遵从于内心的表达。

如何写好游记(1)

明晰游踪,移步换景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语文老师吴海波,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游记写作的话题。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这样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这样的回答确实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去看、去感悟的实践,本身就是一本生动、厚重的书。用脚步去丈量,一步一步走出去,真真切切去感知,我们所去过的地方,沿途所见到的风景,感受到的风土人情,获得的人生感悟,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一切,我们有必要通过文字,把它记录下来,才能永久烙印在心里。这些文字还有一个大名叫作“游记”。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古代游记作品,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徐霞客游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最为代表。

那么,游记写作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或者说:怎样写的游记,才能让自己读来回味无穷,让没去过那儿的人特别想去看看呢?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吴老师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这个问题。游记的第一个写作要点就是要做到明晰游踪、移步换景。其实大家写游记的时候自然而然会用上这种方法,但是,现实写作中,我们却遇到很多困难。要么一不小心就把游记写成了旅游景点介绍,不伦不类;要么就把一次本来充实难忘的旅游写成了流水账,读来无味。

首先要把游踪写清楚。这有多重要,我们做个假设,我去游览故宫,之后写下一篇游记,我游得很细致,写得也很细致。把我所到之处,参观线路,毫无删减,认认真真都写下来了。你们按照我的游记去参观游览,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形?要么故宫变迷宫,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要么你在里面折返跑,到闭馆你还没走出来,因为古代建筑讲究对称。所以,把游踪写清楚,太重要了。

明晰游踪,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完整有序地写出重要的游览过程。也就是说游踪的变化,一般包括空间和时间的有序转换。下面老师以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颐和园》为例,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把游踪写清楚的。我尽量说得慢一点,大家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注意地点的转换。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那就是佛香阁——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向东远眺——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好了,你看,游踪多清晰啊,我们似乎也跟着作者游览了一次颐和园。这就缘于作者将几个观察的角度交代的特别清楚,从哪出发,经过哪里,看到什么,最后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都交代的特别清楚。而且都是主要的地点:大门、大殿、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每个地点都好像是绝佳的观察点,前后左右上下都能看到,可近观,也可远眺。清晰的游踪,就是整篇游记的“骨架”。

再说说移步换景,通俗地说,就是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移步怎么移?换景换什么景?是这种写法的关键。比如说,全班一起去长隆玩,你从小就恐高,来到下一个景点是垂直过山车。你会怎么“移步”到这个景点?总不会是迫不及待地直冲过去排队吧?写游记,移步换景就是要坚持真实的原则。切换景点过程中,你真实的心情——兴高采烈还是惶恐不安,真实的动作——身体箭一般弹出还是铅一样沉重,真实的言语——大声欢叫还是沉默不语……把它们如实写出来。这里有特别说一说真实的情感体验在“移步换景”中的作用。从一处,走到另一处,景物在切换,心情也在随之迅速切换,此时请你真实地将它表达出来,体现在行踪变化过程中,即“移步”过程中,也体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这样语言就不会再平淡,游踪也自然有了波澜。以初中课本中的《小石潭记》的第一段为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近岸”这就是作者本人或视线“移步”的过程,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所见景物也在变化,作者的心情也在变化。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作者自然会心乐之。在这样的愉悦和好奇心情的驱动下,自然要一探究竟。所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这下心情更为之振奋,远观和近看都有不凡之处。这就真实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这样真实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得观察点切换自如,衔接紧密,也使得景物特征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移步换景,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游览过程中,遇到的景物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地写,那样就没了重点。哪些内容可作为该写的重点呢?这就要看游览的对象来定了。如果游览的是名山大川、园林花圃,那么描写的重点是其形、其色、其态等方面的特点;如果游览的是古迹名胜、亭台楼阁,描写的重点是建筑风格、所了解的名人轶事等特点了。从游览者真实的心理感受来说,一定有些景物十分特别,让你印象深刻,自然就要突出这部分景物来写。《颐和园》中的昆明湖,《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就是这样的特别之景之物。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充分表现其中的美点。

下面吴老师带领大家再回顾一下本课要点,游记写作中,明晰游踪,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清晰呈现变化的观察点,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游览的路线;二是真实地表达情感体验,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三是突出表现重点景物的特征,让游者读来常记常新,让读者读来抱有期待。

同学们,明晰游踪,移步换景只是游记写作的最基本写法,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如何让自己的游记脱颖而出,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力和喜爱呢?接下来,我们省实的名师团队还将继续给大家分享。谢谢大家!

(说明:主讲老师的原声音频文件可在南方都市报APP上的“南都非虚构写作课”中找到和收听。)

见语文见自我

见天地见众生

你“在看”我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dlhj/1923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