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地理环境 >> 勇闯生命禁区挑战世界级难题,医院副院
年1月8日上午,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教授毛颖领衔的项目“外科术式改变脑血流的基础与临床创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和团队成员们激动地捧起了奖状;年10月,为了表彰他在医学创新领域的突出成就,他又被授予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毛颖说,从医30多年,他一直践行着成为一名优秀医者的人生理想,而幸运地是他和同事们通过努力,不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关,为大量脑疾病患者带去了生存的希望。
从小耳濡目染,人生目标就是做一名好医生!
医院结缘,他的母亲是一名外科医生,女性从医并不少见,但是女性的外科医生却并不多见,她们要和男大夫一样在手术室的战场中连续作战,对心理和体力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另外还要兼顾自己的家庭。毛颖从小就感受着母亲在工作和生活两头兼顾的坚韧毅力。小时候的毛颖经常医院值夜班,他在值班室里睡觉,母亲在急诊室里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童年阶段他就亲眼目睹了母亲作为医者的欢乐和悲伤,在成功治疗后她会喜悦不已,而在无能为力时又无比遗憾。医学的领域也非常多,每个器官都有可能出现病痛,成千上万的医者们在各个领域不断地努力,去解除病患们的痛楚。在耳濡目染中,他下定了决心,这辈子要做从医,和母亲一样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毛颖也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他的高考成绩是当年南京市理科的第11名。在填高考志愿时,舍不得独生子的父亲以南京为圆点,以沪宁之间的直线距离为半径,要求儿子选择大学时不能走出这个圆圈。毛颖选择了就读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的医学专业英文班。
年,毛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业,他还获得了“施李月卿奖学金”。当时上医大有“荣林氏奖学金”和“施李月卿奖学金”,每年颁发给10个优秀毕业生。获得奖学金的获得者有个很大的福利,那就是可以自主选择想去的任何医院。
毛颖选择了挑战难度更高的神经外科,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院士。毛颖说,当时觉得脑部很多疾病都是未知数,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致残率很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就是一种认知障碍,帕金森病是一种脑部退行性疾病,很多发生机理至今我们没有搞清楚。
走入生命禁区,努力拼搏希望解除病患痛苦!
在毛颖的医者人生中,创新始终是主旋律。
难治性动脉瘤因累及颅内长节段甚至多处大动脉,难以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或常规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获得满意疗效。年,毛颖独创脑血管搭桥技术。采用相应高中低流量搭桥血管的多种颅内外血管搭桥+吻合新技术,在狭小颅腔内进行脑动脉吻合,这项个体化治疗脑动脉瘤的创新理念问世以后,使脑动脉瘤从“不治”变为“可治”。
胶质母细胞瘤是发病率最高、恶性度也最高的脑胶质瘤,平均生存期仅1年,5年生存率不到十分之一,“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是国际公认的胶质瘤手术治疗策略。但是,由于胶质母细胞瘤呈弥漫性生长,传统影像技术和手术显微镜均无法精确分辨肿瘤和脑功能结构。因此,早期功能区脑肿瘤术后致残率高达60%。毛颖在国际上率先采用神经导航外科高新技术,创立了功能神经影像导航技术用于指导手术,从而做到既提高肿瘤切除率,又保证术后神经功能完好。去年毛颖科研团队对导航技术又进行了提升,他们和复旦大学药学院合作将一种新型纳米探针用于脑肿瘤手术导航,通过纳米探针对脑胶质瘤酸性环境的响应性成像引导手术切除,将来会使得胶质瘤的切除更加精准。
烟雾病也是脑血管病中的大难题。患者反复发生脑缺血梗死或脑出血,自然预后的致死、致残率很高。毛颖所在团队变“单根颈外动脉搭桥”为“多套颅外血管复合搭桥”的烟雾病脑血管搭桥手术新模式,首创“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新术式”,搭建了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量表、血管结构及灌注、脑电、功能影像、计算机模拟等多模态评估体系,引入个体化血管重建新策略,使患者术后的神经及认知功能明显改善,再出血率仅为1.9%,远期有效通畅率超过93%。
毛颖告诉记者,医院神经外科的脑疾病治疗已经走向精准定位化,“我们可以清楚地判定每一个患者的脑部肿瘤的病理特点,确定其亚型种类,预估其生存时间,给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利用手术、放疗和化疗手段,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尽可能地保护脑部功能。”他也坦承,目前还有很多脑部肿瘤依然无法攻克,比如IDH1脑部胶质瘤利用分子靶向药物可以获得10年以上的生存时间,但是像大国工匠李斌所患的脑部胶质母细胞瘤依然无法获得救治,虽然用了放疗和化疗手段,他仍然在8个月后去世,非常遗憾!这也需要我们未来继续努力!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从医至今,经过毛颖的手术治疗,很多病人恢复了健康,还有不少人存活至今。前几年,毛颖还将这些病历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梳理,研究中找出了一些脑部肿瘤的合适靶点和病人基因突变的规律,这些成果为今后病人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依据。该成果也获得了今年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仁心仁术之爱,承前启后时时难忘导师教诲!
周良辅院士是毛颖的恩师,他对毛颖的医者人生有很大的影响。毛颖说,老师在手术台上总是手把手地教他,很多年来他一直被老师的独特的人格魅力、严谨的学术作风、精妙的手术技巧和勇于创新突破的闯劲深深折服。记得上世纪90年代时,脑部动脉肿瘤破裂是一种特别凶险的疾病,没有医生敢在脑动脉肿瘤破裂的急性期开颅动手术,为此很多病人在等待中丧失了生命。周良辅院士打破了常规,在国内首开了脑动脉肿瘤急性期手术的先例,他用高超的手术技能成功地治愈了患者,医院之后在全国推广了脑部动脉瘤急性期手术治疗的常规标准。事后,周良辅院士告诉自己的弟子,自己的老师也曾经尝试过这样的手术,可是失败了,他终于完成了老师的夙愿。
当年的毛颖被导师派出到世界各国学习先进手术技术,他在每一处都表现优异,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dlhj/20821.html